李玥
[摘 要]针对黑龙江农村经济改革与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在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中,介绍了我国农村经济由集体经济到分田到户的个体经济的发展过程,这一举措解决了当时农民的温饱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解决了温饱的需要,更需要提高幸福生活指数,社会改革需要农民利用合作社的优势,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黑龙江农村经济改革必须以农民为本,加速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关键词]黑龙江农村;经济改革;农民合作社;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的经济改革从集体经济到分田到户,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力,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实力。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了深化农村的经济改革,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农村经济的“合作经营”列为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重要形式,这是对“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的新部署,这也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村生产力向城市化推进的重要举措。这种举措要求“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这在对农村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上,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一、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过程
改革使我国农村经济由集体经济到分田到户的个体经济,这一举措解决了当时农民的温饱问题,30多年后农村的经济发展有了重大提高,解放了的农村生产力,使他们成为农民工,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建设,今天重新提出农民合作社,形成农民合作共赢的发展。这一事实在2007年已经出现,随着农民合作社市场主体地位的合法性,这一优势受到我国农民的积极响应,使农民合作社得到快速的扩张与发展。据农业部网站发布的消息,到2013年12月底,全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农民合作社达98.24万家,同比增长42.6%;实际入社农户7412万户,约占农户总数的28.5%,同比增长39.8%。各级示范社超过10万家,联合社的数量达到6000多家。农业、林业、水利、供销等领域合作社竞相发展,激发了农业农村的发展活力。之所以形成今天这样的利好局面,是因为农民合作社的形式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共同面对新时期市场经济的挑战。通过农民合作社的组织和联合,使农业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实现了规模效益,使农民摆脱了与市场结合的弱势地位,增加了农民在市场中的话语权,使农民也可以左右市场的走向,来开展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利用农村金融及网络平台建设,使开发农村的资本、信息、人力资源等市场要素,满足农民全方位、多样化的生产生活需求,这样就使农村合作社组织的经济价值得到发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二、黑龙江农民合作社的状况
黑龙江合作社的需求是以农村生产机械化发展而来,个体承包不适宜机械化生产。因此,农村生产必须超越简单的经济价值,这样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农村社会可以利用集体的优势,促进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黑龙江土地广阔,适宜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如果在机械化生产再以包田到户,不能发挥机械化作业的威力,要“以农民为本”就要把村民团结在一起,利用机械化优势,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也可以赢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尤其合作社形成后,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也可以壮大农民合作社的集体财富,这样合作社成员如果一旦遇到大病、孩子入学、扩大生产等自身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农民合作社就可以出面,共同来帮助合作社成员解决问题。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正是把握社会价值观,才会使黑龙江合作社的发展稳定。最近几年,随着黑龙江合作社的发展,黑龙江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黑龙江合作社的社员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黑龙江合作社成员也由开始只是留守妇女和老人组成,现在也开始吸引了外出打工的男性劳动力,这主要是经济收入的影响所致,黑龙江合作社的高收益吸引了农村劳动力。
三、黑龙江农民合作社的发展
虽然改革开始,一家一户小生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提升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当温饱已经不再是问题的时候,当机械化能力得到发展的时候,农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出路就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尤其是如何让个体化的农民组织起来,这实际上也是一个难题。特别是2004年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直接补贴后,农民的组织化再塑成为新时期基层政府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农村无法快速发展起来的最大障碍。从实践维度看,农村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民会遇到许多现实问题,而有些问题仅仅依靠基层组织是无法解决的。当农民遇到问题找村、乡(镇)无法解决时,农民就对基层组织失去信心,政治认同感就会下降。更有一些问题是因为基层干部的工作方式存在问题造成了农民缺乏组织依靠的感觉,这种感觉在逐步助长农民对基层政府的不信任。而农民合作社作为准政治组织,本身具有把农民再组织起来的制度优势,是对农村基层政权缺位的有效补充。结合农村改革遇到的坚冰和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无数鲜活的经验来看,农民合作社的组织价值为农村基层治理找到了组织依靠和保障。有了组织依托的农民,在解决了后顾之忧之后,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思想用在农村的事业发展上,用在促进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上。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和建设,收获的不仅是最初期望的单纯经济价值,更是意外收获合作社在农村基层组织功能弱化时代背景下的组织价值。
四、结语
黑龙江合作社的发展是农村经济改革的需要,农村经济或者说农业生产之所以不能给农民带来应有的收益,主要还是源于农民掌握先进科技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受限,由于农民不了解市场,也不了解技术细节,盲目跟着经验发展生产而造成农产品滞销,常常是产量上去了,但收益却无法提高,就会循环到下一年再跟着“经验”,难以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困局。农民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合作社与市场的有效对接,甚至有多家合作社联合发展应对市场而有计划地生产行动。组织起来的农民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就不会再像过去那样简单跟随。他们会集体研究探讨产业结构,研究探索适销对路的产品,研究钻研新品种、新思路。因此,对黑龙江农村经济改革与农民合作社的发展研究和探讨过程,就是最好的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幸福生活指数的过程。
参考资料:
[1]张鹏.发展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思考建议河南农业2011-08-01
[2]刘虎星.发展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思考河南农业2011-08-15
[3]李恩.合作经营是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的方向——兼谈农民合作社的多重价值新长征2014-08-01
[4]刘晓旭;孙国朋.哈尔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效率评价,黑龙江史志,201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