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志问道 以启未来

2014-11-11 21:52陆奇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修志方志历史

四月的北京,春意盎然,万物茂盛,鲜花璀璨。4月19日至20日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认真总结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以来的工作经验,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国地方志工作,讨论修改并通过《中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布置全国地方志系统表彰先进和地方志书、年鉴评比活动,进一步推动中国地方志事业发展,为全国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重要的批示,巨大的鼓舞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的召开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存史、育人、资政,做好编修工作十分重要。五年来,全国广大地方志工作者执着守望、辛勤耕耘,地方志工作成绩斐然,这项事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谨向同志们致以诚挚问候!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希望你们继续秉持崇高信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进一步做好地方志编纂、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与部分会议代表座谈。她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推动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为全国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提供历史借鉴和智力支持。刘延东指出,地方志工作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百折不挠的奋斗历程。连绵不断地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为传承文明与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广大地方志工作者承担着传承文明、记录历史、弘扬文化、服务社会、借史鉴今、启迪后人的光荣使命。

李克强总理对地方志工作的批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进一步阐明地方志文化的中华特色。明确方志是“官修”的地情书、国情书,对于各朝代的统治者来说修志是“官职”、“官责”。中华民族特质的地方志书编修历史悠久,自秦汉以来千百年来连绵不断系统地全面地记述了中国5000年经济社会的历史变迁。在历朝历代编纂了规模宏大、浩如烟海的各种志书:通志、府志、州志、县志、里镇志系列,现存以各种行政区域命名的旧志有8500余种、10万卷以上,约占现存古籍总数的1/10。另外,20世纪80年代编修新方志以来,全国共出版省、地、县三级志书约6000部,行业志、部门志、专业志约2万部,山水名胜古迹志约400余部;同时,纳入地方志工作的地方综合年鉴、各类行业年鉴、部门年鉴、专业年鉴约5000多种。还有,各种地情书丰富丰厚不计其数。总之,地方志文化成果巨大,是中国乃至人类的一项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

第二,进一步阐明地方志文化的重要作用。明确史志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被称为“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全书”,具有独特的存史、育人、资政的社会作用。因为地方志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学科,无论它是属于历史学范畴还是属于地理学范畴,它具有“认识世界、传承文明、理论创新、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社会科学功能。开发利用好地方志资源,为国家和各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文化强国都会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地方志文化在国内国外的影响力和地方志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不断与日俱增,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第三,进一步阐明地方志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明确“做好编修工作十分重要”,充分肯定全国2万地方志专业人员、10万辅助人员的修志大军,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克服“地方志编纂是一项清苦、辛苦、艰苦的工作,是一项默默无闻、不容易引起人们关注的事业”,埋头苦干,力创佳绩,可喜可贺。寄希望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再接再厉,继续坚定信念,不辱使命,提高能力,勇于奉献,勇于担当,做好编纂、管理、应用工作,促进中国地方志事业不断发展繁荣。

高度的重视,历史的继承

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在战争年代、建设发展、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各个历史时期中,都非常重视利用和发挥地方志取之不尽、丰富多彩资源之重要作用,都将地方志作为调查研究摸清情况、科学决策的一个锐利武器与法宝。这已经成为一个历史传统被很好地继承下来。

(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视地方志的重要作用

早在战争年代,每解放一个县城,毛泽东主席总是要找当地的县志看。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浙江前夕,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专门指示前线总部,要保护好以收藏明代方志和善本书而著称的宁波“天一阁”,使这个藏书楼完好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

1958年3月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志不仅自己调阅了大量的四川方志,还辑选了部分方志,推荐给与会的领导同志,提倡利用方志,提高领导水平。同时,毛泽东同志还倡议全国各地要编修地方志。同年8月9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指示,要系统地整理地方志,把地方志中的经济建设、科学技术资料整理出来,做到古为今用。1959年4月,周恩来再次指示:“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史料很值得收集……现在当然首先要研究现实问题,反映新的情况,但对过去的东西也需要研究,新的东西总是从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过去编的府志、县志保留了许多有用的史料。”

1959年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在湖北视察时,对湖北的修志工作做了重要指示,提出各县要修县志,并说地方志应成为一个地区的百科全书。又提出,要修好一个地方志,先修简志,重点放在经济方面。

(二)党的第二、三代领导集体重视发展地方志工作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地方志的编纂又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把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纂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了,就方志的编修工作不断作出指示和提出要求。

为支持年鉴事业的开展,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即指出:“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要求: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摸清、摸准我们的国情”。

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明确提出编修新方志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从国家到地方建立了各级地方志编纂组织领导机构,并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修志工作,使中国地方志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980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乔木同志在中国史学会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地方志的编纂,也是迫切需要的工作,现在这方面的工作处于停顿状态,我们要大声疾呼,予以提倡。要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材料,继续编写地方志。不要让将来的历史学家责备我们这一代的历史家,说我们把中国历史这样一个好传统割断了。”

1983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时,在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他还说:“我们不能让编纂方志的历史传统中断。为给后世保留这一精神财富,同时编纂好新方志,也是我们这一代的历史责任。”“编纂新方志,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一项认识过去,服务现在,开创未来,不仅有近期社会效益,而且可以产生久远社会效益的意义重大的事业。”

1996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在接见第二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代表时指出:“新编地方志工作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科学的态度。要注重调查研究,如实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要充分利用档案材料,也要注意搜集各种活材料。各地都有一些老同志,他们亲自经历了革命战争以及解放以来当地的历史变化,要通过采访把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记录下来。”

199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李铁映同志在第二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修志工作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是各级政府的职责,主要是省、市、县政府主要同志的职责,是两个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坚持‘一纳入,即把修志工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各级政府的任务之中。要坚持‘五到位,即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特别是职称)、条件到位。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专家修志,三级定稿制度。”

李铁映要求:“修志必须反映时代的特点”,“现在,我们正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进行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又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即中国真正实现现代化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是一场声振寰宇、光辉史册的伟大创举”,“编纂方志,应反映这个时代的特点”。

2005年8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陈奎元同志在给大型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方志学》作序中指出:“方志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同时,现在又具备条件可以形成较为完善的方志理论和方志学科的大好时机。”

2006年5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批示:同意。签发了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在全国颁布实施。

(三)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重视编史修志的重要作用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围绕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军队建设、法制建设、外交方略、改革开放、反腐倡廉和国家安全等方方面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重大问题,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讲话广征博引、引经据典、格言警句、名言典故,讲话思想深邃、内容丰富,显示了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讲话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指导性、学术性、艺术性。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很多关于党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我们立信史、存真史提供了新的基本遵循。党的历史是党的生命、是党的旗帜、是党的形象、是党的力量,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阐述了如实撰写党的历史,认真总结党的历史,科学对待党的历史,重视学习党的历史,善于运用党的历史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2014年2月25至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考察工作,习近平强调,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领导的重视,认真的落实

当前,全国地方志系统正在认真学习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按照刘延东同志讲话要求搞好学习宣传贯彻落实。

学习要领会精神实质,要与学术研究结合起来,要有体会有见解。贯彻要真正抓实干事,要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要有行动有实效。为此,笔者认为应着重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认真学习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会议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王伟光同志于2014年3月6日在北京调研工作讲话中提出的地方志下一阶段工作的八个方面要求:即第一是坚持好方向;第二是履行好服务;第三是总结好经验;第四是安排好规划;第五是完成好任务;第六是培养好人才;第七是搞好学科建设;第八是研究好理论。

(三)省地县三级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同志应进一步提高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视,加大投入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一纳入、五到位”的地方志工作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方志文化工作的内容应该是既有重点,又全面。即坚持“修用并举”的工作方针,现在拓展到“志、鉴、刊、报、网、库、馆、研、管、用”十个方面、“10业并举”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体现文化事业为主与文化产业为辅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地方志工作的摊子铺的大了,各项经费还是很需要或者是很不足的,其中困难地区单位还很多,例如进行人员培训、宣传、学术研讨、调研评比、编撰地情书、办公设备购置、网络建设及维护、方志馆建设和维护等等。现在各地经济条件和领导重视程度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例如机构级别、经费、工作条件等差别很大。总之,地方志工作普遍未受重视,是“无权无钱单位”,要资料很困难,有能力的人不好调入,在职人员想着人挪活。总之,要切实提高修志的工作条件和职工待遇,增加凝聚力,特别对贫困地区要加强倾斜。

(四)各地区地方志工作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做法和成果,加强本单位政治思想建设、工作作风建设,编纂水平建设,组织管理服务水平建设。因为目前,大多数史志办公室已经纳入政府公务员系列,所以工作人员基本没有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的问题与动力,有些人一门心思奔着升职,这在某种程度影响了人们提高编撰能力与组织指导能力,沾染机关守着“铁饭碗”,过安稳日子的特色。

我们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近“三严三实”的要求,即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我们方志人应牢固树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的敬业精神,应强化质量第一、编纂名志佳鉴流芳久远,应编纂更多的地情书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应做好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为基层服务,应加强宣传报道的经常性时效性,扩大史志鉴社会影响,应把方志馆建成多功能的社会图书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为更多的大众服务。让“委身斗室十年苦,秉笔志坛千古传”的传统发扬光大。

“浩卷宏文汇百家,纷呈异彩耀中华。”当前,全国地方志系统随着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随着学习贯彻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正在掀起中国地方志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新高潮。方志天地、大有作为,我们方志人愈加立新功,展风采,奋力追求中国梦中的方志梦。让满天方志之星闪烁着智慧与知识的交辉,让神州方志之花绽放着艳丽与夺目的馨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2014年4月

主要参考资料:

《北京日报》2014年4月20日第2版

《中国现代方志学》主编曹子西、朱明德,执行主编陆奇2005年7月方志出版社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要点》、《浅谈方志的学术性》曾欣《中国地方志》2014年第3期

《中国方志通讯》2014年第8期、12期

猜你喜欢
修志方志历史
河北省档案馆馆(省方志办)藏《永壁村保甲册》鉴赏
和爸爸一起回到童年:唤醒你,治愈我
新历史
设置方志学专业硕士学位探讨
河东区地方志第二轮编修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河北区第二轮修志工作中期推动会召开
历史上的4月
浅谈在第二轮修志过程中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