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元
如果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机遇,那么,可以说。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给地方志工作顺利开展、地方志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总理的重要批示必将开启地方志工作、地方志事业的一个崭新时期。
地方志工作者、地方志系统在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企盼的地方志全国工作会议,即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4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存史、育人、资政,做好编修工作十分重要。五年来,全国广大大地方志工作者执着守望,辛勤耕耘,地方志工作成绩斐然。谨向同志们致以诚挚问候!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希望你们继续秉持崇高信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以求真存实的作风进一步做好地方志编纂、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全方位宣传,全面贯彻落实总理重要批示精神,用总理重要批示精神指导地方志工作,全面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地方志工作顺利开展,地方志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利国利民,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学习领会批示精神,充分认识做好地方志工作的重大现实而深远意义
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恰逢举国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创新推进改革发展的新历史机遇期召开的,正值全国第二轮续志工作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召开的,李克强总理作出了重要批示,是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推进地方志工作顺利开展、实现地方志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红利,地方志工作、地方志事业又迎来了繁荣发展新的历史春天。
(一)在深入学习领会批示精神中充分认识地方志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作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璀璨的历史。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文化长河中,地方志文明、地方志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载体作用。常言道:家有家谱,县有县志,国有国史。国之有史,县之有志,家之有谱,是家、是县、是国之文明进步发展的承载,是历史的客观再现。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实践召示,人是历史的主宰,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社会文明、人类进步的伟大创造者,记载人类文明、创造、发展的形式、方法、手段、载体是多种多样的,惟有横陈百科、纵述历史、记述一地一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历史与现状的地方志,惟中华民族所特有。地方志是记述历史,承载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集大成者,其他任何一种载体都无法企及。
我们不妨设想,假如没有地方志,历史上没有,今天也没有,那么,历史定将残缺,文化必将失色,认识历史,借鉴历史,以史鉴今,开创未来又何从谈起?文化强国,文明兴邦,必须有留存文化的科学有效形式,必须有传承文明兴邦的有效载体,地方志就是文化文明的科学有效承载。创新这一科学有效载体,就是要站在发展的历史高度,深刻领会总理的重要批示:“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作用。”深度发掘地方志文化资源,不断地把方志文化这种载体作用发挥好,利用好,实现好,创新文明传承,创新文明服务,创新文明发展。
(二)在深入学习领会批示精神中充分认识地方志弘扬传统文化的特殊优势作用
在当今时代和当代中国,在改革处于深化期攻竖期转型期,面对人们思想多元,观念杂陈,道德滑坡,文化受到冲击,“他律”作用大打折扣,文化建设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显得尤为重要。十八大报告深刻指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百年梦想,不仅需要物质经济的硬实力,更需要精神文化的软实力。硬实力的实现需要强大的软实力支撑,作为软实力的文化建设极为突出。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创新民族文化,充分而清醒地认识到地方志文化。地方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存史、育人、资政”是地方志的独特作用、特有优势。古人说:“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所以察民风、验土俗,使前有所稽,后有所鉴,甚重典也。”地方志积累资料,保存文献,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开展乡土教育、地情教育、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是不可多得的教科书,是不可多得的资料性文献、资料性百科全书。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党和国家适时开展、不断加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武装人,用中华传统主流文化教育人,用时代先进典型激励人。读党史,知党情;学历史,知国情;看方志,知地情。必须充分认识到并全面发挥好地方志记载地情历史、传承传统文化、传播历史文明的独特优势、独特作用、独特价值,实现地方志文化与现代文化、现代社会交融,“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弘扬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全面贯彻批示精神、创新实现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前提在于全面学习领会,关键在于扩大宣传,根本在于推动工作,推动地方志工作顺利开展,努力实现地方志事业可持续科学发展。
首先,要开展好学习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认识与实践的主体是人。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来源于学习。正确的认识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思想认识决定于人的行动实践,思想认识水平的提升又受制于学习。所以说,学习是认识的先导。要把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到位,首要的就要做到学习到位。学习是前提,是先决条件,要在地方志系统掀起学习总理重要指示热潮,深入学习,与十七届六中全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决定结合学,与以深入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学,与推进《地方志工作条例》贯彻、“一纳入、五到位”落实学,与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重视支持学,深度领会,学精学新、学深学透,学以致用,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升能力素质,不断增强做好地方志工作的本领。
其次,要开展好宣传贯彻。通过地方志系统的学习宣传贯彻,以推动更为广泛的学习宣传贯彻总理重要批示精神活动,使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社会各界各方面都能够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总理重要批示的重大现实意义及深远历史意义;充分认识到做好地方志工作不仅仅是地方志部门的重要政治责任,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更是全社会的重要任务。地方志是官书,地方志是地情书,官书官责,地情书人人有责,因为每个人都是地情的实践者,发展的见证人。通过宣传,让全社会都了解地方志,都来使用地方志,发现地方志的价值。
开展好宣传贯彻,就是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和途径、方式和手段,把总理的重要指示宣传到位。盛世修志,志载历史,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历史文化传承,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从毛泽东、周恩来,到邓小平、江泽民,再到习近平、李克强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每每到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重大历史时期,都高度关切地方志,指引着我国地方志事业不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所有这些都要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让各方面认同,让全社会认知:传承文明需要地方志,承载历史需要地方志,记录发展需要地方志,汇聚正能量需要地方志,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同样更需要地方志。地方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独树一帜。
认真贯彻落实总理重要指示精神,最为根本的是要体现在实践力创造力发展力上,做到践行到位。践行到位,就要充分体现出学习有新收获,思想有新提升,思维有新开阔,工作有新举措,成果有新突破,无愧于总理深邃的批示精神:做好编修工作,执着守望,辛勤耕耘,秉持崇高信念,为弘扬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十八大报告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要倍加珍视自己所从事的地方志事业,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创造历史最为重要,推动发展最为重要,铸就文明最为重要,记载历史、记述发展、承载文明的地方志也同样最为重要。广大方志工作要站在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的发展新高度,深刻学习领会践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在中国发展崛起的大背景下,在实践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上,乐于面对、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全力投入到谱写中华民族文明、文化发展的地方志事业中,靠有为赢得有位,靠有位更加有为,勇立潮头唱志风。
广大方志工作者要在总理重要批示精神的感召下不断提升从事好地方志工作的思想自信、工作自信、事业自信,用志人担当、志人责任、志人使命、志人情怀、志人精神,发奋努力,创新践行;不断发扬首届修志形成的“存真求实,有胆有识,埋头编修,甘于吃苦,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修志精神;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专业理论修养,形成读志的风气,研志的风气,用志的风气;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具有良好的史学、史才、史识、史德;不断强化创新性探索,修用并重,修用并举,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实际、面向生活、面向发展,创新修志成果,赢得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赢得各部门各单位的协助支持,赢得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形成党委政府给力、部门给力、社会给力的新局面,让地方志文化在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彰显特色,领异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