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凤华
摘要:《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由于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有着复杂性、关联性、多样性和交错性的特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很大的障碍。作者通过调查问卷,教学案例等的分析,研究学生对于原理部分所期望的教师的教学方式,为教学实际提供帮助。
关键词: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方式;调查问卷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1-0073-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1.027
化学反应原理是人类在大量研究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的关于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是深刻理解化学反应和规律的基础。我国新课程改革将有关中学阶段的化学反应原理内容,集中编排在《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中。该模块是为对化学反应原理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但由于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有着复杂性、关联性、多样性和交错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时存在很大的障碍。而许多教学一线的教师,面对《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的教学时,也常常出现“教师自认为已经讲的很清楚而学生反复出错”的情况。为此,笔者采用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在四月下旬对无锡市青山中学,姜堰中学以及南京市六合中学进行探查,并分析高二和高三两个不同年级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行为的认识,多角度研究了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方式,为今后根据学生的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在原理部分的学习提供依据。
一、探查的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的问卷调查从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式和学生期望的教学方式两个角度切入,分为五个部分:一、调查了学生的基本信息;二、通过表格式的选择,探查了学生对教材中内容的分散、整合的观点,同时也了解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增加和删减的建议,总共17题;三、通过选择的形式对学生最推崇的教学行为进行了探查,总共4小题;四、通过表格形式的选择,对学习活动进行了探查,总共12小题;五、通过表格形式的选择,对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的各种教学活动进行了探查,总共14小题。本研究所有探查数据均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处理。
本调查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研究的对象为无锡市、姜堰市以及南京市三所四星级中学的453名学生。之所以选择四星级学校,是因为这类学校选修化学的学生相对较多。本调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差别,对上述学校的高二和高三年级学生进行探查。考虑到调查对象应具有一定的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基础,而高二年级正进行着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教学,因此在四月下旬进行探查的实施。
二、探查的结果分析
1. 灵活地将学习内容进行分散和整合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教学内容分散和整合的意图,即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规律,突破现有教材中的呈现顺序,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问卷中涉及到原电池、电解质、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平衡常数、金属腐蚀这四个知识点,原有教材中是分散编排的,问其是否可以整合编排。另外涉及到化学平衡移动、pH的计算、勒夏特列原理这三个知识点,原有教材是整合编排的,问其是否可以分散编排。对学生关于学习内容的分散和整合意见的频数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表2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高一时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相关概念,在“化学反应原理”这本书里,又专门讲解“原电池”,88.7%的学生认为这样分散讲解有必要,并认为前面出现的知识是基础,后面出现的知识是前面的深化。11.3%的学生认为整合讲解比较能够促进自己的理解。此外,对于“化学平衡移动”、“pH的计算”和“勒夏特列原理”的讲授顺序,大部分学生赞同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散讲解。而对于“电解质”、“影响化学平衡因素”、“平衡常数”和“金属腐蚀”的讲授顺序,大部分学生赞同对这些内容进行整合讲解。笔者认为,教学内容需进行灵活地整合和分散,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教育对象是有差异的。
笔者通过对江苏省特级教师的教学观摩,发现特级教师能够灵活地对化学教学内容进行分散与整合。例如徐宾老师在进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时,不但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了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而且灵活地将MgCO3→Mg(OH)2、Ca(OH)2→CaCO3、AgCl溶于氨水、Mg(OH)2溶于NH4Cl溶液、AgCl→AgI→Ag2S、锅炉水垢用Na2CO3溶液预处理等内容加以整合,最后引导学生用平衡移动的观念解决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问题。
2. 适当拓展增加学习内容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布鲁姆曾说过,“学什么是比怎样学更为重要的问题”。笔者通过下列问卷调查题探查了学生关于学习内容拓展的看法。
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的学习,你认为最需要增加的是( )
A. 实验 B. 应用实例 C.典型例题
D. 教师精彩讲解 E.拓展延伸
统计结果见表3。
从数据可以看出,对于“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38.6%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实验,28.5%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应用实例,18.1%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典型例题,8.4%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拓展延伸,6.4%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教师精彩的讲解。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对学生关于“沉淀溶解平衡”拓展看法的频数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对于教师在讲解“沉淀溶解平衡”时应逐步扩展的内容,41.3%的学生认为应拓展该知识点中隐含的问题和具体解决方法,32.7%的学生认为应对知识点进行由浅入深的讲解,25.8%的学生认为应扩展该知识点中隐含的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内容,0.2%的学生认为应拓展与该知识点相联系的其他知识。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对学生关于“化学反应原理”其它知识拓展看法的频数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对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具体知识,大多数学生赞成在原有的学习内容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关于拓展的内容,学生希望从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部分知识进行拓展。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笔者认为,理论来源于实际,并与实际相结合,适当拓展增加学习内容,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卫. 认知发展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2] 李士琦. 数学教育心理[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任丽曼. 高中生化学平衡学习困难的因素分析[D].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 张少辉.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常见错误分析[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7,(6)
[5] 马世忠. 化学教学中原电池与电解的综合分析 [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2)
[6] 高峰. 高中生《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学习现状和认知策略的调查研究[D].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 杜秀花. 概念教学行为 [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8] 朱武宽. 显于形凝于理,浅谈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J]. 辅导员,2011,(36)
[9] 张力平. 化学反应学习中“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endprint
摘要:《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由于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有着复杂性、关联性、多样性和交错性的特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很大的障碍。作者通过调查问卷,教学案例等的分析,研究学生对于原理部分所期望的教师的教学方式,为教学实际提供帮助。
关键词: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方式;调查问卷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1-0073-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1.027
化学反应原理是人类在大量研究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的关于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是深刻理解化学反应和规律的基础。我国新课程改革将有关中学阶段的化学反应原理内容,集中编排在《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中。该模块是为对化学反应原理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但由于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有着复杂性、关联性、多样性和交错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时存在很大的障碍。而许多教学一线的教师,面对《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的教学时,也常常出现“教师自认为已经讲的很清楚而学生反复出错”的情况。为此,笔者采用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在四月下旬对无锡市青山中学,姜堰中学以及南京市六合中学进行探查,并分析高二和高三两个不同年级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行为的认识,多角度研究了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方式,为今后根据学生的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在原理部分的学习提供依据。
一、探查的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的问卷调查从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式和学生期望的教学方式两个角度切入,分为五个部分:一、调查了学生的基本信息;二、通过表格式的选择,探查了学生对教材中内容的分散、整合的观点,同时也了解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增加和删减的建议,总共17题;三、通过选择的形式对学生最推崇的教学行为进行了探查,总共4小题;四、通过表格形式的选择,对学习活动进行了探查,总共12小题;五、通过表格形式的选择,对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的各种教学活动进行了探查,总共14小题。本研究所有探查数据均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处理。
本调查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研究的对象为无锡市、姜堰市以及南京市三所四星级中学的453名学生。之所以选择四星级学校,是因为这类学校选修化学的学生相对较多。本调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差别,对上述学校的高二和高三年级学生进行探查。考虑到调查对象应具有一定的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基础,而高二年级正进行着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教学,因此在四月下旬进行探查的实施。
二、探查的结果分析
1. 灵活地将学习内容进行分散和整合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教学内容分散和整合的意图,即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规律,突破现有教材中的呈现顺序,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问卷中涉及到原电池、电解质、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平衡常数、金属腐蚀这四个知识点,原有教材中是分散编排的,问其是否可以整合编排。另外涉及到化学平衡移动、pH的计算、勒夏特列原理这三个知识点,原有教材是整合编排的,问其是否可以分散编排。对学生关于学习内容的分散和整合意见的频数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表2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高一时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相关概念,在“化学反应原理”这本书里,又专门讲解“原电池”,88.7%的学生认为这样分散讲解有必要,并认为前面出现的知识是基础,后面出现的知识是前面的深化。11.3%的学生认为整合讲解比较能够促进自己的理解。此外,对于“化学平衡移动”、“pH的计算”和“勒夏特列原理”的讲授顺序,大部分学生赞同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散讲解。而对于“电解质”、“影响化学平衡因素”、“平衡常数”和“金属腐蚀”的讲授顺序,大部分学生赞同对这些内容进行整合讲解。笔者认为,教学内容需进行灵活地整合和分散,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教育对象是有差异的。
笔者通过对江苏省特级教师的教学观摩,发现特级教师能够灵活地对化学教学内容进行分散与整合。例如徐宾老师在进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时,不但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了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而且灵活地将MgCO3→Mg(OH)2、Ca(OH)2→CaCO3、AgCl溶于氨水、Mg(OH)2溶于NH4Cl溶液、AgCl→AgI→Ag2S、锅炉水垢用Na2CO3溶液预处理等内容加以整合,最后引导学生用平衡移动的观念解决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问题。
2. 适当拓展增加学习内容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布鲁姆曾说过,“学什么是比怎样学更为重要的问题”。笔者通过下列问卷调查题探查了学生关于学习内容拓展的看法。
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的学习,你认为最需要增加的是( )
A. 实验 B. 应用实例 C.典型例题
D. 教师精彩讲解 E.拓展延伸
统计结果见表3。
从数据可以看出,对于“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38.6%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实验,28.5%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应用实例,18.1%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典型例题,8.4%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拓展延伸,6.4%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教师精彩的讲解。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对学生关于“沉淀溶解平衡”拓展看法的频数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对于教师在讲解“沉淀溶解平衡”时应逐步扩展的内容,41.3%的学生认为应拓展该知识点中隐含的问题和具体解决方法,32.7%的学生认为应对知识点进行由浅入深的讲解,25.8%的学生认为应扩展该知识点中隐含的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内容,0.2%的学生认为应拓展与该知识点相联系的其他知识。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对学生关于“化学反应原理”其它知识拓展看法的频数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对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具体知识,大多数学生赞成在原有的学习内容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关于拓展的内容,学生希望从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部分知识进行拓展。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笔者认为,理论来源于实际,并与实际相结合,适当拓展增加学习内容,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卫. 认知发展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2] 李士琦. 数学教育心理[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任丽曼. 高中生化学平衡学习困难的因素分析[D].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 张少辉.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常见错误分析[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7,(6)
[5] 马世忠. 化学教学中原电池与电解的综合分析 [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2)
[6] 高峰. 高中生《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学习现状和认知策略的调查研究[D].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 杜秀花. 概念教学行为 [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8] 朱武宽. 显于形凝于理,浅谈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J]. 辅导员,2011,(36)
[9] 张力平. 化学反应学习中“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endprint
摘要:《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由于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有着复杂性、关联性、多样性和交错性的特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很大的障碍。作者通过调查问卷,教学案例等的分析,研究学生对于原理部分所期望的教师的教学方式,为教学实际提供帮助。
关键词: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方式;调查问卷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1-0073-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1.027
化学反应原理是人类在大量研究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的关于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是深刻理解化学反应和规律的基础。我国新课程改革将有关中学阶段的化学反应原理内容,集中编排在《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中。该模块是为对化学反应原理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但由于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有着复杂性、关联性、多样性和交错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时存在很大的障碍。而许多教学一线的教师,面对《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的教学时,也常常出现“教师自认为已经讲的很清楚而学生反复出错”的情况。为此,笔者采用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在四月下旬对无锡市青山中学,姜堰中学以及南京市六合中学进行探查,并分析高二和高三两个不同年级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行为的认识,多角度研究了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方式,为今后根据学生的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在原理部分的学习提供依据。
一、探查的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的问卷调查从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式和学生期望的教学方式两个角度切入,分为五个部分:一、调查了学生的基本信息;二、通过表格式的选择,探查了学生对教材中内容的分散、整合的观点,同时也了解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增加和删减的建议,总共17题;三、通过选择的形式对学生最推崇的教学行为进行了探查,总共4小题;四、通过表格形式的选择,对学习活动进行了探查,总共12小题;五、通过表格形式的选择,对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的各种教学活动进行了探查,总共14小题。本研究所有探查数据均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处理。
本调查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研究的对象为无锡市、姜堰市以及南京市三所四星级中学的453名学生。之所以选择四星级学校,是因为这类学校选修化学的学生相对较多。本调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差别,对上述学校的高二和高三年级学生进行探查。考虑到调查对象应具有一定的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基础,而高二年级正进行着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教学,因此在四月下旬进行探查的实施。
二、探查的结果分析
1. 灵活地将学习内容进行分散和整合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教学内容分散和整合的意图,即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规律,突破现有教材中的呈现顺序,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问卷中涉及到原电池、电解质、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平衡常数、金属腐蚀这四个知识点,原有教材中是分散编排的,问其是否可以整合编排。另外涉及到化学平衡移动、pH的计算、勒夏特列原理这三个知识点,原有教材是整合编排的,问其是否可以分散编排。对学生关于学习内容的分散和整合意见的频数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表2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高一时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相关概念,在“化学反应原理”这本书里,又专门讲解“原电池”,88.7%的学生认为这样分散讲解有必要,并认为前面出现的知识是基础,后面出现的知识是前面的深化。11.3%的学生认为整合讲解比较能够促进自己的理解。此外,对于“化学平衡移动”、“pH的计算”和“勒夏特列原理”的讲授顺序,大部分学生赞同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散讲解。而对于“电解质”、“影响化学平衡因素”、“平衡常数”和“金属腐蚀”的讲授顺序,大部分学生赞同对这些内容进行整合讲解。笔者认为,教学内容需进行灵活地整合和分散,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教育对象是有差异的。
笔者通过对江苏省特级教师的教学观摩,发现特级教师能够灵活地对化学教学内容进行分散与整合。例如徐宾老师在进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时,不但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了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而且灵活地将MgCO3→Mg(OH)2、Ca(OH)2→CaCO3、AgCl溶于氨水、Mg(OH)2溶于NH4Cl溶液、AgCl→AgI→Ag2S、锅炉水垢用Na2CO3溶液预处理等内容加以整合,最后引导学生用平衡移动的观念解决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问题。
2. 适当拓展增加学习内容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布鲁姆曾说过,“学什么是比怎样学更为重要的问题”。笔者通过下列问卷调查题探查了学生关于学习内容拓展的看法。
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的学习,你认为最需要增加的是( )
A. 实验 B. 应用实例 C.典型例题
D. 教师精彩讲解 E.拓展延伸
统计结果见表3。
从数据可以看出,对于“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38.6%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实验,28.5%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应用实例,18.1%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典型例题,8.4%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拓展延伸,6.4%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教师精彩的讲解。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对学生关于“沉淀溶解平衡”拓展看法的频数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对于教师在讲解“沉淀溶解平衡”时应逐步扩展的内容,41.3%的学生认为应拓展该知识点中隐含的问题和具体解决方法,32.7%的学生认为应对知识点进行由浅入深的讲解,25.8%的学生认为应扩展该知识点中隐含的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内容,0.2%的学生认为应拓展与该知识点相联系的其他知识。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对学生关于“化学反应原理”其它知识拓展看法的频数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对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具体知识,大多数学生赞成在原有的学习内容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关于拓展的内容,学生希望从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部分知识进行拓展。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笔者认为,理论来源于实际,并与实际相结合,适当拓展增加学习内容,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卫. 认知发展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2] 李士琦. 数学教育心理[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任丽曼. 高中生化学平衡学习困难的因素分析[D].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 张少辉.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常见错误分析[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7,(6)
[5] 马世忠. 化学教学中原电池与电解的综合分析 [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2)
[6] 高峰. 高中生《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学习现状和认知策略的调查研究[D].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 杜秀花. 概念教学行为 [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8] 朱武宽. 显于形凝于理,浅谈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J]. 辅导员,2011,(36)
[9] 张力平. 化学反应学习中“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