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K模式下汉语词汇教学探析

2014-11-10 23:09朱爱娴
课外语文·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大纲词汇量听力

朱爱娴

【摘要】民族汉语水平考试推行已五年之久,相比HSK而言,它更多考查了应考者的实际汉语水平,在MHK的模式下要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必须重视词汇教学,它包括通过扩大阅读量以达到词汇量的积累,通过精讲多练达到在微观上把握词汇的具体意义。

【关键词】MHK;词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MHK与汉语词汇

MHK是民族汉语考试的简称,区别于HSK,它更侧重应考者的汉语使用能力,分为四个等级,考试项目包括听力理解、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口语表达四个部分。目前中国高校对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的汉语达标是以三级考试为主。根据《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大纲》三级标准(以下简称《大纲》),常用词汇分为甲级词1022个,乙级词2051个,丙级词2285个,部分丁级词844个。[1]而MHK自从2010年推行以来,无论在听力、阅读、口语还是在写作方面内容都是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超出了《大纲》规定的词汇。因此,MHK考试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对汉语词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在听力理解中,把握住关键词语显得至关重要。而新词新语的出现对应考者也是一道难关。

二、MHK模式下的汉语词汇教学

MHK分为笔试和口试,根据《大纲》要求,听力理解主要考查应考者在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对一般性交谈与讲话的理解能力,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应考者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2]书面表达虽然没有直接考查词汇,但是它要求考生掌握组句成段的表述方法和汉语书面表达的一般格式,它也必须建立在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之上。

(一)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突破

《大纲》规定,达标者需要掌握全部甲级、乙级、丙级词和部分丁级词,然而考试中尤其是听力理解中内容多涉及时事新闻、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常用的熟语俗语。如果学生仅仅依靠课堂讲授的词语以及背熟《大纲》规定的词语,显然不足以应对现今的MHK。这就要求考生有意识地在课堂学习之外,主动学习掌握相关词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词汇,词汇量的积累是听力和阅读以及书面表达的基础。

(二)宏观上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词汇量的积累离不开阅读,而阅读课上的阅读材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在课外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后,能够说出文章的主旨,并发表自己对文章的主要看法。此项练习,在增加学生词汇量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把握阅读材料的主旨及口语表达的能力。但是学生对语篇的选择能力毕竟有限,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一个符合学生的阅读计划,内容可以有关社会生活、人物活动、地理文化等等。一周之内可以给学生规定2-3篇文章,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增减数量和加深难度。学生不仅能扎实掌握教材和大纲规定的基本词汇,也能比较有效地掌握部分新词新语。而MHK的作文考试的题型中句首语写作和提示性写作则要求考生在句子连接、句意转换上自然通顺。阅读量的积累则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微观上把握词汇的具体使用方法

民族汉语水平考试中,阅读理解的四十题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其中包括了对同义词的替换和辨析以及对多义词的理解。例如考试中总是会出现:

文中 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根据文意可以替换×××的词语是:

这种题型的出现就要求教学中,从微观上训练学生把握词汇的具体使用能力。这涉及同义词和多义词的讲解。在少数民族语言中,一些同义词在学生的母语中是同一个词,学生在分辨其中细微差别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也不容易掌握在不同语境下词语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对同义词的讲解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精讲,学生通过多练来理解和使用。精讲要细致全面,词义范围、轻重程度、感情色彩必须要做到细致讲解。另外对多义词的讲解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锻炼学生在阅读材料中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词义,对于一些不常用的词汇的义项可以只掌握基本意义即可。

(四)加强文化课的学习

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必须掌握好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如何更好地理解学习中出现的文化、历史方面的词汇呢?教学中文化课的学习是不容小觑的一个环节。历史文化类的词语不能用一般的词汇教学方法,例如“饺子”“除夕”“月饼”“粽子”“端午”等词语,它反映的是汉民族特有的文化含义,对这类词语的讲解必须结合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中没有相应的词语可以对译。因此可以结合相关的图片和补充材料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民族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加强文化课的学习对民族学生增加词汇量是大有裨益的。另外一些惯用语和熟语也反映了汉民族的民俗文化、思维方式,它们也是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必须结合一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来讲解。

三、结语

在当前MHK模式下,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词汇的学习毫无疑问已成为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除了要求学生具体掌握对汉语词汇意义的把握,还必须在掌握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锻炼学生对整个语篇的把握能力。由此可见,只有掌握词汇才能进行语言的交流,进而在写作和口语中提高立意构思和谋篇布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2]教育部民族教育司.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大纲(三级)[S].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纲词汇量听力
50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份“学习大纲”帮您梳理党的二十大报告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Receptive and Productive Vocabulary in Language Teaching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词汇量测试对语言水平的预测性的实证研究
元认知策略对阅读词汇量的补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