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凤 陈金荣
摘 要:目的:探讨并比较依那普利与厄贝沙坦药物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治疗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用厄贝沙坦药物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服用厄贝沙坦药物后的病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厄贝沙坦药物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且该药物起效快、安全、作用持久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此类患者的病情好转率,因此值得广泛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
关键词:依那普利 厄贝沙坦 原发性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204-01
据临床疾病统计结果可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原发性高血压较为常见。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复杂、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其好发人群是中老年人。该病可导致心脏、脑及肾脏等重要器官病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及治疗此病并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该文为研究依那普利与厄贝沙坦药物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将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治疗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选用依那普利及厄贝沙坦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治疗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相关资料信息,其中男性患者有53例,女性患者有45例,年龄介于32~69岁之间,中位数年龄是52岁。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行一系列相关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肌病、肺心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后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经统计学分析可知,两组患者在疾病程度、年龄及性别上比较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治疗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药物进行治疗,患者依照自身血压情况于每日清晨口服75~300 mg依那普利,持续一个月。实验组患者则选用厄贝沙坦药物治疗,每次5~20 mg,每日服用一次或者两次,持续一个月。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停用其他降压药物,且每日上午监测并记录患者的血压情况,经不同方法治疗一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1.3 统计处理
对此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如果两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将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治疗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用厄贝沙坦药物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分为明显好转、好转及无好转。具体分析见表1。
从上表结果可知,实验组患者服用厄贝沙坦药物后的病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语
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高钠或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饮酒、精神紧张及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其他危险因素等。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因此早期预防及控制该病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目前临床中常用的降压药物是厄贝沙坦及依那普利。本文为研究两种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将我院的98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分为服用依那普利及厄贝沙坦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结果得出,实验组患者服用厄贝沙坦药物后的病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查阅相关文献可知,厄贝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的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AT1亚型,进而防止血管收缩、抑制醛固酮释放,以降低血压,该药是新型的降压药;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有效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前列腺素得以释放并增强血管扩张能力、改善肾血流动力学,进而起到降压作用,但该药物可引起干咳。因此得出结论,厄贝沙坦药物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该药物不仅可有效降低此类患者的血压,还可提高患者的病情好转率,且该药物起效快、安全、作用持久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敏.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J].临床研究,2012,25(10):567.
[2] 戚宝和.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的观察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09,6(18):459.
[3] 谢君尧.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J].临床与实践,2013,6(10):15.
[4] 朱洪霞.依那普利与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对比研究[J].求医问药,2012,3(10):583.endprint
摘 要:目的:探讨并比较依那普利与厄贝沙坦药物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治疗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用厄贝沙坦药物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服用厄贝沙坦药物后的病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厄贝沙坦药物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且该药物起效快、安全、作用持久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此类患者的病情好转率,因此值得广泛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
关键词:依那普利 厄贝沙坦 原发性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204-01
据临床疾病统计结果可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原发性高血压较为常见。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复杂、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其好发人群是中老年人。该病可导致心脏、脑及肾脏等重要器官病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及治疗此病并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该文为研究依那普利与厄贝沙坦药物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将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治疗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选用依那普利及厄贝沙坦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治疗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相关资料信息,其中男性患者有53例,女性患者有45例,年龄介于32~69岁之间,中位数年龄是52岁。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行一系列相关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肌病、肺心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后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经统计学分析可知,两组患者在疾病程度、年龄及性别上比较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治疗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药物进行治疗,患者依照自身血压情况于每日清晨口服75~300 mg依那普利,持续一个月。实验组患者则选用厄贝沙坦药物治疗,每次5~20 mg,每日服用一次或者两次,持续一个月。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停用其他降压药物,且每日上午监测并记录患者的血压情况,经不同方法治疗一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1.3 统计处理
对此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如果两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将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治疗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用厄贝沙坦药物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分为明显好转、好转及无好转。具体分析见表1。
从上表结果可知,实验组患者服用厄贝沙坦药物后的病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语
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高钠或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饮酒、精神紧张及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其他危险因素等。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因此早期预防及控制该病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目前临床中常用的降压药物是厄贝沙坦及依那普利。本文为研究两种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将我院的98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分为服用依那普利及厄贝沙坦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结果得出,实验组患者服用厄贝沙坦药物后的病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查阅相关文献可知,厄贝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的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AT1亚型,进而防止血管收缩、抑制醛固酮释放,以降低血压,该药是新型的降压药;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有效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前列腺素得以释放并增强血管扩张能力、改善肾血流动力学,进而起到降压作用,但该药物可引起干咳。因此得出结论,厄贝沙坦药物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该药物不仅可有效降低此类患者的血压,还可提高患者的病情好转率,且该药物起效快、安全、作用持久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敏.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J].临床研究,2012,25(10):567.
[2] 戚宝和.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的观察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09,6(18):459.
[3] 谢君尧.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J].临床与实践,2013,6(10):15.
[4] 朱洪霞.依那普利与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对比研究[J].求医问药,2012,3(10):583.endprint
摘 要:目的:探讨并比较依那普利与厄贝沙坦药物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治疗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用厄贝沙坦药物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服用厄贝沙坦药物后的病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厄贝沙坦药物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且该药物起效快、安全、作用持久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此类患者的病情好转率,因此值得广泛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
关键词:依那普利 厄贝沙坦 原发性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204-01
据临床疾病统计结果可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原发性高血压较为常见。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复杂、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其好发人群是中老年人。该病可导致心脏、脑及肾脏等重要器官病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及治疗此病并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该文为研究依那普利与厄贝沙坦药物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将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治疗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选用依那普利及厄贝沙坦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治疗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相关资料信息,其中男性患者有53例,女性患者有45例,年龄介于32~69岁之间,中位数年龄是52岁。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行一系列相关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肌病、肺心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后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经统计学分析可知,两组患者在疾病程度、年龄及性别上比较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治疗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药物进行治疗,患者依照自身血压情况于每日清晨口服75~300 mg依那普利,持续一个月。实验组患者则选用厄贝沙坦药物治疗,每次5~20 mg,每日服用一次或者两次,持续一个月。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停用其他降压药物,且每日上午监测并记录患者的血压情况,经不同方法治疗一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1.3 统计处理
对此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如果两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将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治疗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用厄贝沙坦药物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分为明显好转、好转及无好转。具体分析见表1。
从上表结果可知,实验组患者服用厄贝沙坦药物后的病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语
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高钠或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饮酒、精神紧张及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其他危险因素等。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因此早期预防及控制该病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目前临床中常用的降压药物是厄贝沙坦及依那普利。本文为研究两种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将我院的98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分为服用依那普利及厄贝沙坦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结果得出,实验组患者服用厄贝沙坦药物后的病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查阅相关文献可知,厄贝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的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AT1亚型,进而防止血管收缩、抑制醛固酮释放,以降低血压,该药是新型的降压药;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有效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前列腺素得以释放并增强血管扩张能力、改善肾血流动力学,进而起到降压作用,但该药物可引起干咳。因此得出结论,厄贝沙坦药物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该药物不仅可有效降低此类患者的血压,还可提高患者的病情好转率,且该药物起效快、安全、作用持久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敏.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J].临床研究,2012,25(10):567.
[2] 戚宝和.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的观察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09,6(18):459.
[3] 谢君尧.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J].临床与实践,2013,6(10):15.
[4] 朱洪霞.依那普利与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对比研究[J].求医问药,2012,3(10):5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