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金波+林安金+刘长旭
摘 要: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现阶段的农村金融风险由于缺乏完善的分担与补偿机制,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农村金融风险无外部分担与补偿下博弈分析、有风险分担者的博弈分析、政府参与下的博弈分析,比较相关主体在不同情况下的策略选择,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完善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博弈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200-03
农村金融风险由于长久得不到有效解决,阻碍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使农村经济的发展放缓。虽然国家政策多次对三农问题做重要指示,但是由于农村金融交易条件不足导致农村金融交易不足进而导致农村金融供给长期不足。金融机构大量退出,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定位不明确,使得国家政策缺乏传导和实施载体;农村金融功能得不到发挥,使农村金融风险聚集;农村金融资源非农化趋势加剧,政府行为的有效性不足,使农村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市场制度而发展缓慢,同时存贷款中存在“马太效应”、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机会主义”、“道德风险”使得风险长存。农村金融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建立与之相适应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
一、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的概念
农村金融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农村地区从事价值的跨时间、跨空间流通,因农村金融活动主体由于事前管理不当或事后经营失败或违法经营等原因而导致其资金、财产、信誉等方面损失所引起的支付危机和信用危机,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金融活动中客观存在的货币资金损失的不确定性,其主体包含农村金融资金的供给者(农村金融机构)、需求者(农户、乡镇企业、县乡政府)和监管者。
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是通过投资者的金融活动将经济中的收益和风险在不同投资者之间横向分担和同一投资者的不同时期之间进行纵向分担,从而达到风险配置的最优化。
风险补偿主要是指对风险承担的价格补偿。对于那些无法通过风险分散、风险对冲或风险转移进行管理,而且又无法规避、不得不承担的风险,金融机构可以采取在交易价格上附加风险溢价,即通过提高风险回报的方式,获得承担风险的价格补偿。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是指对于无法通过风险分担、风险对冲或其他措施进行分散的系统性风险,由于三农问题的特殊性,政府、财政对其进行一定量的外部补偿。
二、借贷双方无风险分担补偿的博弈分析
假设一:各博弈方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即个体理性。
假设二:“一致预测性”即所有博弈方都预测一个特定的博弈结果会出现,那么没有哪个博弈方有偏离这个预测结果的愿望,最终预测结果一定会成为博弈结果。
博弈方:资金供给者(银行)、资金需求者(贷款者)。
博弈策略:
(1)贷款者采取合作概率为p。提供真实、有效、完备的信息,银行也合作,充分考虑贷款者真实的财务状况、资金来源等发放一定量贷款A,银行处理贷款的成本是K,则双方得益为(rA-K,mA),r为银行的利息率,m为贷款者利用贷款的获益率。
(2)贷款者采取不合作,信息不完备或是隐藏重要信息概率为(1-p)。银行由于不了解真实情况认为贷款者没问题,采取合作,发放贷款资金B,则双方得益为(rB-K-C,mB),C(=0或>0)表示到期未收回的本金;由于贷款者采取不合作策略而使银行对其真实情况不了解,贷款额低于合作时候的A贷款额,即B (3)贷款者采取合作策略,银行根据贷款者提供的信息认为不应发放贷款,采取不合作,双方得益为(0,0)。 (4)贷款者采取不合作策略,不提供完备、完全信息,银行亦根据贷款者信息采取不合作策略,双方得益为0。 双方得益矩阵如下图1。 分析过程: 在这个博弈中,银行和贷款者的得益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策略选择,还取决于对方的策略选择,并且每个博弈方在进行策略选择时并不知道对方的选择,但是在选择策略时又不能忽略对方选择对自身得益的影响,必须考虑到对方两种可能的选择下对自己的得益作出最佳策略选择,采用划线法寻找最优策略的纳什均衡。 对于银行来说,当贷款者采取合作策略时,银行的最优策略是合作,得益为mA-K;当贷款者采取不合作策略时,银行如果选择合作,收益为rB-K-C(=0;>0;<0),考虑到银行的经营目标是风险上策均衡,银行的策略是不合作。 同理,对于贷款者来说,当它预测银行采取合作策略时,贷款者的最优策略是合作,得益为mA;当它预测银行采取不合作策略时,贷款者的最优策略是不合作,得益为0。 从以上得益矩阵可以看出,该博弈有两个纯策略纳什均衡,分别是(合作,合作)和(不合作,不合作),显然(rA-K,mA)优于(0,0),因此(合作,合作)构成本博弈的帕累托上策均衡,(不合作,不合作)构成本博弈的风险上策均衡,但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更偏爱风险上策均衡,当银行风险上策均衡的可能性增强时,贷款者选择帕累托上策均衡的得益会进一步变小,由于自我强化的机制,最终(不合作,不合作)会成为相对低效率的均衡策略,由此可以看出贷款者不完备、不完善、不完全的不对称信息,加上无其他风险分担或者外部补偿,最终结果是银行不愿意放款,而贷款者也得不到融资,阻碍了生产经营的扩大,使经济发展缓慢。 要使银行发放贷款必须有一定的保障措施,接下来讨论当加入风险分担者后的博弈分析会如何变化。 三、保险/抵押/担保参与风险分担的动态博弈分析 假设一:贷款者(博弈方1)的策略选择是(守信,不守信),守的概率为η,贷款者的得益是mA,一旦不守信,则以后无论在哪家金融机构都得不到贷款,不守信的惩罚得益为-N; 假设二:银行(博弈方2)发放贷款额A,利率为r,银行的策略选择是(合作,不合作),当加入风险分担者时利益风险共担;
假设三:保险/抵押/担保(博弈方3)参与的风险分担的比例是q,q可以是本金利息的一部分或是全部,q∈(0,1),担保费率是g,成本是D,博弈方3的策略选择是(全额担保,比率担保)。
博弈策略:
(1)如果没有风险分担者参与风险分担,则博弈方2和博弈方3既无收益也无损失;
(2)如果是全额担保,当贷款者守约时,银行收益为rA-K>0,风险分担者得益为g(1+r)A-D;
当贷款者违约时,银行的得益rA-K>0,风险分担者的得益为g(1+r)A-D-(1+r)A。
(3)如果是比率担保,当贷款者守约时,银行的得益仍为rA-K>0,风险分担者的得益为qg(1+r)A-D;
当贷款者违约时,银行的得益为rA-K-(1-q)(1+r)A=q(1+r)A-A-K,风险分担者的得益为gq(1+r)A-D-q(1+r)A=q(g-1)(1+r)A-D。
则该动态博弈可以用3图扩展形表示,第一个数字表示博弈方1的得益,第二个数字表示博弈方2的得益,第三个数字表示博弈方3的得益。
博弈分析:该动态博弈中先行为的理性博弈方在前面阶段选择时必然会考虑后行为博弈方在后行为阶段的选择,因此采用逆推归类法来分析。
首先考虑第三阶段博弈方1的策略选择,可以看出mA>mA-K,即守信比不守信得益大,所以贷款者必然选择是守信;进一步用逆推归类法分析第二阶段风险分担者的策略选择,g(1+r)A-D> qg(1+r)A-D,所以风险分担者的选择必然是全额担保;当风险分担者选择全额担保时,银行的必然选择是合作,所以最终图3扩展形可以简化为图4。
由以上分析可知(合作,全额担保,守信)是该博弈的最优策略,这时银行的风险有了分担,愿意发放贷款,贷款者获得融资,风险分担者也获得了收益。但该博弈还存在银行选择比率担保的可能,并且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附加值低、对自然环境依赖很大,所以一旦发生风险对农户来说守信的概率η会大大降低,风险长存使风险分担者不愿意进入这些领域,所以至今没有任何担保机构是专门针对三农的,没有担保,该博弈也就无法进行到第三阶段的策略选择。要想发展农村金融就必须让风险分担者参与进来,但是前提是有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对无法分担的系统性风险进行补偿。
期望收益分析过程:
(1)在全额担保下,贷款者的期望得益为ηmA+(1-η)(mA-N)=mA+(η-1)N,贷款者只有期望收益大于零,才会发生第二阶段银行的合作与不合作;要使mA+(η-1)N>0,就要求守信概率η越大,惩罚N越小,贷款者才会希望去贷款发展生产经营。
当风险分担者加入以后银行的期望得益rA-K,因为是全额担保,所以无论贷款者是否守信,得益都会是rA-K>0,这时银行的贷款可以看做是风险非常小的,银行愿意发放贷款。
风险分担者的期望得益为η[g(1+r)A-D]+(1-η)[g(1+r)A-D-(1+r)A]= (g+η-1)(1+r)A-D,风险分担者愿意加入的条件是期望得益大于零,(g+η-1)(1+r)A-D>0,这就要求贷款者的守信概率η非常大,收的担保费率g相对高才可能收益大于零,但事实上农村地区风险高要求担保费率较高,但是较高的担保费率参与度就会降低,加上信息不对称使得风险分担者不愿意进入,最终导致金融机构不断撤出农村金融市场。
(2)在比率担保下,贷款者的期望得益也是ηmA+(1-η)(mA-N)=mA+(η-1)N,说明全额担保还是比率担保不会影响贷款者的得益;
银行的期望得益为η(rA-K)+(1-η)[q(1+r)A-A-K]=q(1+r)A+(ηr+η-1)A-K,与全额担保相比,取决于qA+(ηr+η
-1)A,当qA+(ηr+η-1)A>0,则银行选择比率担保期望收益会更高,否则选择全额担保会使收益更为保险。
风险分担者期望得益为η[qg(1+r)A-D]+(1-η)[ q(g-1)
(1+r)A-D]=q(g+η-1)(1+r)A-D,与全额担保相比,当担保比率q越大,期望得益会越大,所以考虑期望收益,对风险分担者来说,它应该选择全额担保。
以上分析都是建立在排除系统性风险上的,但是,由于三农的特殊性,一旦发生大的风险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在整个链条上传导,要想使银行愿意放贷,需要风险分担者的参与,要想风险分担者参与,需要完善的政府、财政的风险补偿机制配套。
四、政府、财政参与风险补偿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博弈的结果(合作,全额担保,守信)是最优策略,但是事实是愿意参与农村金融的金融机构和风险分担者都非常少,原因是(1)自然风险高,可预测性差,一旦遭受损失,自然风险就会转化为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2)市场风险难以控制,农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小,属于发散式蛛网模型,一旦出现失衡,加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困难,农户不守信的概率会大大增加;(3)信用风险普遍存在,由于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信用记录,所以发生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的概率都比较高;所以,如果要发展三农,就需要金融的支持,要想得到金融的支持,前提条件是在面对无法分担系统性风险时能得到政府、财政有效的风险补偿。所以,农村金融风险的分担需要风险补偿作为支撑才会得到可持续发展。
五、完善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的对策
1.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制
根据经典经济学理论,市场需求可以诱导出相应的市场供给。而长期以来,中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的基本事实一直是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一直没能由农村经济系统成功内生出相应的金融服务和相关体制建设。决策层应该允许相应的个体金融和民营金融的发展,创新服务主题,建设完善服务体制。
2.推进农村金融环境的制度建设(金融、法律、信用、担保制度)
农村经济是一国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属于农村经济和金融研究的交叉地带,农村金融机构要想发挥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在县及县级以下地区提供存款、贷款、汇兑、保险、证券等各种金融服务,需要因地制宜的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的法律监督体系、贷款保险制度、信用抵押担保制度、金融政策等的制度支持。
3.完善政府的外部补偿机制
当贷款者的由于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原因使守信率η大大降低时,政府、财政应发挥充分利用补偿弥补金融机构、风险分担者受到的影响和冲击,其参与度与政府行为的有效性有很大关系,所以需要完善的政府、财政支农补偿机制、贷款利率风险补偿等的外部补偿机制。
结语
要想使三农问题得以解决,使农村经济得以发展,需要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通过博弈分析知道农村金融的发展需要与之配套的金融机构、风险分担机制再加政府、财政的有效补偿机制,所以建立完善的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成为发展三农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谢识予.经济博弈论(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 熊德平.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基于交易视角的概念重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2):8-13.
[3] 刘晓波.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设置[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8,(3):79-85.
[4] 谭健美.中小企业融资中信用担保风险分担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5] 胡琳钰.灾后重建小额信贷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责任编辑 王 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