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颖+梅姝娥
摘要: 本文利用2003-2012年均参加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的江苏省县(市)的相关有效数据,通过基于协同学的功效函数法,实证分析了江苏省县(市)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情况。分析表明江苏省县(市)整个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系统的协调性是呈良性发展的,相关结果对于政策的建立也提供了依据。
Abstract: Based on the valid data of assess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Jiangsu from 2003-2012,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countie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society growth in Jiangsu empirically, through the method of power function based on Synergetics theory. The analyses show that the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society development in Jiangsu is in a positive condition. The relevant results also provide the basis for policy.
关键词: 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功效函数;指标
Key words: technology;economic society;coordination;power function;index
中图分类号:F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0-0001-03
0 引言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指出:江苏总体上已达到省定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水平,正向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可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关键,而这不仅需要科技进步的支撑,更需要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方面,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张仁开[2]等根据科技进步指数和经济发展指数,利用协调系数方程,将我国大陆31个省份的协调发展划分成五大类型,即发达协调型、发展协调型、落后协调型、科技领先型、经济领先型。祝爱民[3]等根据模糊数学理论构建了县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汤玲[4]等引入欧氏距离,构建了距离协调度模型。张首魁[5]等利用数据包络分析工具,对西部省份的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文使用基于协同学的功效函数法,刻画了江苏省县(市)2003-2012年这十年间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情况。首先对系统的协调性进行分析,然后对科技投入的指标进行调控,分析其对系统协调度的影响。
1 分析方法及模型介绍
协同学是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肯哈于1973年首次提出的。协同学是一门研究开放系统通过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而形成宏观有序结构的机制和规律的学科。该理论认为,一个系统从无序逐渐到有序是在于系统内部的“协同”作用,这个协同作用受到系统中少量序参量的支配。协调度就是对这种协同作用的定量度量。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把所需要研究的协调系统中的子系统看成序参量,把子系统的相应评价指标作为序参量分量。我们通过对序参量建立功效函数(功效函数为序参量对系统有序的功效),进而建立系统的协调度函数。
某个系统Xj的序参量为xj=(xj1,xj2,…,xjm),j∈[1,2,3,…],βji、αji为该系统序参量的上、下限,i∈[1,2,…,m]。定义系统Xj的序参量分量xji对系统的有序度:
uj(xji)=■,(u■(x■)具有正功效)■,(u■(x■)具有正功效)(1)
进一步用几何平均定义系统Xj的序参量分量xji对系统的有序度:
U(xj)=■(2)
设初始时刻为t0,定义系统Xj={X1,X2}从t0到t1时段发展的协调度为:
C=θ■(3)
式中Ui(xj)(i=0,1)(4)
为时间ti时序参量xj对系统有序的贡献,即有序度。θ为如下所示:θ=1,minU■(x■)-U■(x■)>0-1,minU■(x■)-U■(x■)<0j=1,2(5)
有序度U反应系统序参量的发展状况,U的值越大则发展越好;协调度C反应系统协调发展情况,C的值越大,系统的协调度就越高。
2 协调发展评价指标选择
本文利用2003-2012年均参加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的江苏省县(市)的相关有效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根据所掌握的数据情况,本文所采用的科技与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科技系统由科技投入系统和科技产出系统组成。科技投入系统既包括科技经费,也包括科技方面的人力资源。经济社会系统包括反应经济和社会情况两个部分的指标。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体系既包括一级系统科技—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也包括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系统、经济—社会系统这两个二级系统的协调发展。
3 协调性分析
协调是以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间的相互合作与促进为要求,最终目的是为实现系统整体的最优化。图1为本文的协调系统框架。endprint
我们将一级系统和二级系统看成序参量,将各系统下相应的指标看成序参量分量;对于序参量上、下限的选择,本文采取下限值为起始年2003年的指标值,上限值为2015年的指标预测值。利用上文中介绍的方法和模型,我们可以得到表2和表3的计算结果。
根据表2和表3的数据结果,我们可以绘得图2至图5。根据图中点线的趋势,我们可以分析江苏省县(市)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系统的状态及协调性。
①从图2可以看出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的有序度均呈上升的趋势,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的水平均不断提高,处于较好的状态。图2中,科技投入的有序度高于科技产出的有序度,科技产出的发展力度明显落后于科技投入的发展力度,说明江苏省县(市)的科技投入资源还有待于更好的配置与运用,从而使科技投入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②从图3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有序度均呈上升的趋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均不断提高;2003年到2004年,二者有序度的增长较明显,2004年到2012年,二者有序度的增长比较均匀和稳定。图3中,经济系统的有序度高于社会系统的有序度,经济发展领先于社会发展,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发展和进步,提高居民生活各方面的水平。
③从图4可以看出科技和经济社会的有序度比较接近,均呈上升的趋势,科技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均不断提高,二者的发展势头较好。除了2010年和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序度都略高于科技进步的有序度,可以推断,科技较好地发挥了其引领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
作用。
④由图5可以看到江苏省县(市)科技—经济社会、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度均在稳步增长,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三者相比,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度最高,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系统次之,而科技—经济社会这个一级系统的协调度最低。科技—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性是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与经济—社会这两个二级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二者在关注自身内部的和谐发展之外,也要重视互利共赢,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进步。
4 协调性控制
在科技—经济社会系统中,科技投入的各指标具有明显的可调控性。图6为对2012年江苏省县(市)科技投入的各指标值进行调控所得到的科技—经济社会系统协调性变化的图形。
在其它指标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对本级科学技术支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这3个指标进行调控,调整量依次取-25%、
-20%、-15%、-10%、-5%、0、5%、10%、15%、20%、25%。从图6可知:
①各指标的调控对协调度的影响方向一致,即分别增加各指标量,协调度均提高。
②各指标的调控对协调度的影响是有区别的。本级科学技术支出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对协调度的影响近似一致,对科技—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度的影响最小;而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对协调度的影响最为明显。说明相比科技经费的直接投入,科技方面人力资源的投入对于科技—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性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5 小结
本文利用功效函数法实证分析了2003-2012年江苏省县(市)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情况,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市)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系统、经济—社会系统、科技—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性都是不断提高的,整个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是呈良性发展的。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知道,目前江苏省县(市)科技系统中,科技投入的资源还有待于更好的配置与运用,以发挥出其更大的效应;在大力发展经济,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的和谐发展;科技投入各指标的调控对科技—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度所产生的影响对于政策的建立有一定的指向性,科技方面人力资源的投入对于促进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用明显。本文的研究还是比较简单的结果,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为政策建立提供更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新华日报,2011-3-22(A1-A6).
[2]张仁开,杨耀武.我国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7,29(1):100-106.
[3]祝爱民,夏冬,于丽娟.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县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1):193-196.
[4]汤铃,李建平,余乐安,覃东海.基于距离协调度模型的系统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4):594-602.
[5]张首魁,曹钢.基于DEA的我国西部省份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1):64-66.
[6]成燕,梅姝娥.我国县域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1):40-43.
[7]王维国.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1998.
[8]郭江江,戚巍,缪亚军.我国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的测度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5):123-129.
[9]张晓晓,莫燕,许斌.区域科技—经济系统协调性分析与控制:协同学视角的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3,13(1):81-83.
[10]李柏年.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11]刘震,吴广,丁维岱,张召明.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endprint
我们将一级系统和二级系统看成序参量,将各系统下相应的指标看成序参量分量;对于序参量上、下限的选择,本文采取下限值为起始年2003年的指标值,上限值为2015年的指标预测值。利用上文中介绍的方法和模型,我们可以得到表2和表3的计算结果。
根据表2和表3的数据结果,我们可以绘得图2至图5。根据图中点线的趋势,我们可以分析江苏省县(市)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系统的状态及协调性。
①从图2可以看出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的有序度均呈上升的趋势,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的水平均不断提高,处于较好的状态。图2中,科技投入的有序度高于科技产出的有序度,科技产出的发展力度明显落后于科技投入的发展力度,说明江苏省县(市)的科技投入资源还有待于更好的配置与运用,从而使科技投入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②从图3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有序度均呈上升的趋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均不断提高;2003年到2004年,二者有序度的增长较明显,2004年到2012年,二者有序度的增长比较均匀和稳定。图3中,经济系统的有序度高于社会系统的有序度,经济发展领先于社会发展,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发展和进步,提高居民生活各方面的水平。
③从图4可以看出科技和经济社会的有序度比较接近,均呈上升的趋势,科技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均不断提高,二者的发展势头较好。除了2010年和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序度都略高于科技进步的有序度,可以推断,科技较好地发挥了其引领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
作用。
④由图5可以看到江苏省县(市)科技—经济社会、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度均在稳步增长,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三者相比,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度最高,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系统次之,而科技—经济社会这个一级系统的协调度最低。科技—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性是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与经济—社会这两个二级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二者在关注自身内部的和谐发展之外,也要重视互利共赢,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进步。
4 协调性控制
在科技—经济社会系统中,科技投入的各指标具有明显的可调控性。图6为对2012年江苏省县(市)科技投入的各指标值进行调控所得到的科技—经济社会系统协调性变化的图形。
在其它指标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对本级科学技术支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这3个指标进行调控,调整量依次取-25%、
-20%、-15%、-10%、-5%、0、5%、10%、15%、20%、25%。从图6可知:
①各指标的调控对协调度的影响方向一致,即分别增加各指标量,协调度均提高。
②各指标的调控对协调度的影响是有区别的。本级科学技术支出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对协调度的影响近似一致,对科技—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度的影响最小;而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对协调度的影响最为明显。说明相比科技经费的直接投入,科技方面人力资源的投入对于科技—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性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5 小结
本文利用功效函数法实证分析了2003-2012年江苏省县(市)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情况,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市)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系统、经济—社会系统、科技—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性都是不断提高的,整个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是呈良性发展的。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知道,目前江苏省县(市)科技系统中,科技投入的资源还有待于更好的配置与运用,以发挥出其更大的效应;在大力发展经济,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的和谐发展;科技投入各指标的调控对科技—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度所产生的影响对于政策的建立有一定的指向性,科技方面人力资源的投入对于促进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用明显。本文的研究还是比较简单的结果,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为政策建立提供更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新华日报,2011-3-22(A1-A6).
[2]张仁开,杨耀武.我国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7,29(1):100-106.
[3]祝爱民,夏冬,于丽娟.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县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1):193-196.
[4]汤铃,李建平,余乐安,覃东海.基于距离协调度模型的系统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4):594-602.
[5]张首魁,曹钢.基于DEA的我国西部省份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1):64-66.
[6]成燕,梅姝娥.我国县域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1):40-43.
[7]王维国.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1998.
[8]郭江江,戚巍,缪亚军.我国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的测度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5):123-129.
[9]张晓晓,莫燕,许斌.区域科技—经济系统协调性分析与控制:协同学视角的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3,13(1):81-83.
[10]李柏年.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11]刘震,吴广,丁维岱,张召明.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endprint
我们将一级系统和二级系统看成序参量,将各系统下相应的指标看成序参量分量;对于序参量上、下限的选择,本文采取下限值为起始年2003年的指标值,上限值为2015年的指标预测值。利用上文中介绍的方法和模型,我们可以得到表2和表3的计算结果。
根据表2和表3的数据结果,我们可以绘得图2至图5。根据图中点线的趋势,我们可以分析江苏省县(市)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系统的状态及协调性。
①从图2可以看出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的有序度均呈上升的趋势,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的水平均不断提高,处于较好的状态。图2中,科技投入的有序度高于科技产出的有序度,科技产出的发展力度明显落后于科技投入的发展力度,说明江苏省县(市)的科技投入资源还有待于更好的配置与运用,从而使科技投入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②从图3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有序度均呈上升的趋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均不断提高;2003年到2004年,二者有序度的增长较明显,2004年到2012年,二者有序度的增长比较均匀和稳定。图3中,经济系统的有序度高于社会系统的有序度,经济发展领先于社会发展,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发展和进步,提高居民生活各方面的水平。
③从图4可以看出科技和经济社会的有序度比较接近,均呈上升的趋势,科技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均不断提高,二者的发展势头较好。除了2010年和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序度都略高于科技进步的有序度,可以推断,科技较好地发挥了其引领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
作用。
④由图5可以看到江苏省县(市)科技—经济社会、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度均在稳步增长,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三者相比,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度最高,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系统次之,而科技—经济社会这个一级系统的协调度最低。科技—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性是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与经济—社会这两个二级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二者在关注自身内部的和谐发展之外,也要重视互利共赢,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进步。
4 协调性控制
在科技—经济社会系统中,科技投入的各指标具有明显的可调控性。图6为对2012年江苏省县(市)科技投入的各指标值进行调控所得到的科技—经济社会系统协调性变化的图形。
在其它指标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对本级科学技术支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这3个指标进行调控,调整量依次取-25%、
-20%、-15%、-10%、-5%、0、5%、10%、15%、20%、25%。从图6可知:
①各指标的调控对协调度的影响方向一致,即分别增加各指标量,协调度均提高。
②各指标的调控对协调度的影响是有区别的。本级科学技术支出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对协调度的影响近似一致,对科技—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度的影响最小;而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对协调度的影响最为明显。说明相比科技经费的直接投入,科技方面人力资源的投入对于科技—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性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5 小结
本文利用功效函数法实证分析了2003-2012年江苏省县(市)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情况,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市)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系统、经济—社会系统、科技—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性都是不断提高的,整个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是呈良性发展的。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知道,目前江苏省县(市)科技系统中,科技投入的资源还有待于更好的配置与运用,以发挥出其更大的效应;在大力发展经济,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的和谐发展;科技投入各指标的调控对科技—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度所产生的影响对于政策的建立有一定的指向性,科技方面人力资源的投入对于促进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用明显。本文的研究还是比较简单的结果,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为政策建立提供更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新华日报,2011-3-22(A1-A6).
[2]张仁开,杨耀武.我国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7,29(1):100-106.
[3]祝爱民,夏冬,于丽娟.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县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1):193-196.
[4]汤铃,李建平,余乐安,覃东海.基于距离协调度模型的系统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4):594-602.
[5]张首魁,曹钢.基于DEA的我国西部省份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1):64-66.
[6]成燕,梅姝娥.我国县域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1):40-43.
[7]王维国.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1998.
[8]郭江江,戚巍,缪亚军.我国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的测度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5):123-129.
[9]张晓晓,莫燕,许斌.区域科技—经济系统协调性分析与控制:协同学视角的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3,13(1):81-83.
[10]李柏年.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11]刘震,吴广,丁维岱,张召明.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