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钊
伏牛山,是南阳人的骄傲和荣耀。
在南阳当地的风情传说中,伏牛山是嫦娥所养的黄牛的化身。而在地质学家眼里,伏牛山堪称“复合型大陆造山带地质教科书”。在一次著名的造山运动中,两大大陆板块剧烈冲撞、拼合,伏牛山在山崩地裂中渐渐隆起,成为“中华大地上的脊梁”。由于秦岭——伏牛山脉的拔起,这一带山脉阻止了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暖湿气团向北前进,让长江、黄河与淮河水系在这里分野,成为我国南北气候与南北生物的过渡地带。2006年,南阳伏牛山地质公园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地质公园。
在伏牛山的很多山洞中,栖息着数量庞大的蝙蝠群,其中大足鼠耳蝠和毛腿鼠耳蝠是我过特有的物种。每当夜幕降临之后,数以万计的蝙蝠就会倾巢而出,遮天蔽日,蔚为壮观。
世界四大造山带之一
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在此实现全面对接
秦岭造山带,是世界四大造山带之一。而伏牛山,就处于秦岭造山带的最关键部位,它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大约在5.43亿年前的古生代早期,我国的两个大陆板块(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在伏牛山这一地带实现了全面对接,从而完成了欧亚大陆板块的拼合。对此,地质学家们总是津津乐道。因为在他们眼中,伏牛山是秦岭造山带俯冲碰撞、汇聚拼接、隆升造山运动中地质遗迹保存最系统完成的区域,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如今,在伏牛山南麓,学者们还可以找到昭示板块构造运动的地壳缝合线等珍贵的地质遗迹。
宝天曼是伏牛山景观的核心区域,令人惊叹的是,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8%,是地球上同纬度生态结构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和中国十大生物多样性分布区之一,集中了大量珍稀的中原动植物,为中原地区唯一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伏牛山是花岗岩地貌景观的天然博物馆。花岗岩在伏牛山呈现出各种奇特的姿态,其中最奇特的,当属“花岗岩箭簇状峰丛地貌”。远远看去,那一地貌的山峰如锯齿和箭簇一般密密地拥在一起,当山间云雾浓厚时,更呈现出巨龙般的气势。在伏牛山,一些花岗岩的形成得益于地壳深处地幔物质运动,一些则来自于地壳物质的再生。不同的风化作用使得此地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地貌景观。有的山峰如莲花初放,有的则形似骆驼,漫步其间,一步一景,风光旖旎。
更为有趣的是,在伏牛山,人们还可以见到罕见的“摞摞石”与“谷中谷”景观。摞摞石是天然形成的花岗岩奇景,是地壳匀速抬升与河流侧蚀作用所共同雕凿出的自然景观,每当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慵懒地洒在石头上,这些石头便如金砖一般耀眼。而“谷中谷”,则更为奇特,因为河流的下切作用,在一条峡谷中又形成了一条新的更窄的峡谷,新的峡谷共存相叠,令人赞叹。
南阳恐龙蛋化石群
世界科技领域的第九大奇迹
1993年春,南阳西峡县阳城乡的一位村民在挖地时,挖出了一窝黑黝黝的圆石疙瘩——这样的发现在他所处的村子实在是太平常不过的事。事实上,几年来村民们已经陆续发现了很多这样的“圆石疙瘩”,以及大量骨头状的细长的石头。不过,他们总是随手就将其插在田地中,作为农田的“界桩”,从未有人在意。
然而,正是在这一年,这些“圆石疙瘩”的秘密最终大白于天下——经鉴定,它们被确认为珍贵的恐龙蛋化石。很快,南阳市的专业考古队在西峡盆地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活动。在西峡县机器他几个县,越来越多的恐龙蛋化石群开始陆续被发现,渐渐地,在南阳从民间收集到的恐龙蛋化石达到了5000余枚。此消息一出,立即震惊了世界,因为在此之前,全世界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总数也不过500枚。这一发现也由此被誉为“世界科技领域第九大奇迹”。1994年,西峡地区又发现了一批恐龙骨骼化石,它们的出现打破了国际科研界长期存在的恐龙蛋化石与骨骼化石不嗯给你共存一处的理论偏见。2008年夏,在南阳“恐龙山”,高密度蕴藏约15万枚的恐龙蛋化石群的发现,使得南阳成为世界罕有的恐龙蛋化石、骨化石和古生物化石分布最密集的区域。
以西峡恐龙蛋化石为代表的南阳恐龙蛋化石学术价值极高,其在分布广度、数量、埋藏集中度,及含蛋层数等方面创下了十余项世界之最。经专家鉴定,南阳的恐龙蛋化石共有20多种,占到世界恐龙蛋种类的三分之一。这些恐龙蛋化石,最小的和鸡蛋差不多大,最大的则有脸盆那么大。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恐龙蛋化石年代多属7000万年前恐龙将灭绝的那一时期,而南阳恐龙蛋化石却是恐龙繁衍兴盛期遗留下的珍品。这一发现令世人不得不惊叹,在距今1.3亿年至6500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纪时期,南阳曾是恐龙的乐园。学者们认为,恐龙喜欢在临水、向阳且地势较高的地方生产。南阳盆地内湖泊沼泽遍布,气候温暖湿润,为恐龙繁衍创造了极好的生态环境。在南阳出土的诸葛南阳龙、河南宝天曼龙等5种恐龙即为南阳独有。
不过,最令生物家们兴奋的是,人们在南阳的恐龙蛋化石中,发现携带有遗传物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即从一枚蛋化石中获得了含基因片段的DNA序列----这是人类首次获得的恐龙遗传物质。
云华蝙蝠洞
最大的蝙蝠翼展可达58厘米 如鹰一般
每当黄昏来临,在南阳西峡县五里桥乡白河村,一个个神秘的魅影就会从一处洞穴中忽闪而出,以极快的速度掠过村民们的头顶,灾幽灵般划向黑暗深处----这是群体出洞觅食的蝙蝠,它们的栖身之所,就在白河村云华蝙蝠洞。
云花蝙蝠洞是白河村村名最为畏惧的洞穴之一。由于洞内阴冷恐怖,到处是嘶鸣尖叫的黑蝙蝠,在极长一段时间内,都鲜有人进入洞中。当地村民告诉笔者,在这个洞中很可能藏有他们在村中的古树上发现的那条巨蟒,因此他们更加不敢轻易涉足此洞。而当白河村的孩童调皮哭闹时,大人们也会以“再闹就把你扔到蝙蝠洞里”对其进行吓唬,每当这时,小孩的哭声就会戛然而止。
如今,随着大量研究专家的科考勘察,蝙蝠洞的神秘面纱已经揭开----云华蝙蝠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已经有6500万年的历史。在这个洞中,存有大量的地下廊道和地下河,且洞中有洞,洞洞相连,钟乳石发育良好,千姿百态。值得一提的是,蝙蝠洞内部地势高低起伏,时宽时窄。洞内空间最高有60多米,而最宽处则达了80多米。在这个洞穴中,蝙蝠品种多达7种,共逾10万只。其中大白蝙蝠和小耳蝙蝠是新发现的珍稀品种。而洞中的一个角落还栖息了一种巨大的蝙蝠----最大翼展可达58厘米,如鹰一般。它们肚毛发白,身体黝黑,令观者往往不寒而栗。
蝙蝠洞内的蝙蝠数量庞大,大小各异,颜色也非常多。黑、灰及红褐色,乃至白色的蝙蝠都能在此被发现。这些蝙蝠白天在洞中石壁上倒挂着栖息,非常安分,只有受惊吓后才会不停转动头部和抖动双耳,发出阵阵鸣叫。当夜幕降临后,蝙蝠们就会倾巢而出去到四周的山野密林中觅食,场景蔚为壮观。它们在夜晚出动觅食有着一定的行动规律:最先飞出洞口的蝙蝠,是小蝙蝠,它们担当探路的职责。在确定没有危险后,数量庞大的蝙蝠大军才会倾巢而出。有人统计过,在蝙蝠出洞的高峰时段,每分钟飞出洞口的蝙蝠可达上千只,而这些蝙蝠会在凌晨4点后,才陆续返回,于6点左右完全入洞。
专家认为,云华蝙蝠洞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蝙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洞洞中有地下河,洞口有深潭,洞内保持者适宜的低温和湿度,从而很好地满足了洞穴蝙蝠对阴冷潮湿环境的需求,成为了它们的终生栖息地,令其得以在此大量繁殖,不过,目前蝙蝠洞的蝙蝠以开始日渐减少。
在南阳的伏牛山,除了西峡云华蝙蝠洞外,米坪洞和南召仙人洞也是多种蝙蝠的终生栖息地。特别的是大足鼠耳蝠为我国特有物种,伏牛山地区栖息的蝙蝠品种和数量之多,个头之大、共栖之集中,实属我国罕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