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行下的中国新闻报道

2014-11-10 00:49牛园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信息平台新媒体受众

牛园

摘要:新媒体浪潮的席卷之下,传统媒体开始呈现颓废之势。媒体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中国的新闻报道开始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中国的传统媒体开始呈现强弩之末势,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报道也由于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兴起开始走向更加多元化的轨道。本文以新媒体语境作为分析,分别从新媒体对中国报道的影响、受众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和新闻报道内容等方面進行分析,呈现出新媒体下新闻报道自由、开放、多元的态势。

关键词:新媒体;信息平台;受众;新闻报道内容

一.新媒体对中国新闻报道的影响

1、网络和数字技术带来传播平台的多元化

网络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媒体的产生的最大的影响之一就是改变了电视媒体旧式的输出模式,实现了电视节目可以在几个完全不同的终端设备上播放的梦想。现阶段,我国受众运用的比较多的传播媒介形式有手机、电脑、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等。随着媒介融合和新的媒体技术的发展,更多的传播平台必然再次出现。传播平台的多元化势必会带动传播渠道的多元化,这样就为电视媒体的新传播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为电视媒体开拓了新的业务单元。受众在传播渠道多样化中也受益良多,受众观看节目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不再受到限制,受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终端设备上观看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在这一过程中,观众的主动性和自主选择性的余地更大。在观看的过程中也可以实现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外界因素的变化随时进行快进、后退、暂停等功能,同时,可以进行及时性地反馈和互动。这样就可以是电视节目在传播的过程中实现了传播范围的广泛化、传播效率的高质量化和传播速度的快捷化。

2、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带来了内容生产的整合

在此,内容生产的整合主要包含有两层不同涵义,一是信息来源渠道的整合;二是信息内容在生产的过程中实现的整合。在互联网还没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中国之前,我国的新闻报道的信息来源比较单一,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机构,没有什么其他的信息来源渠道。大众传媒机构对信息实行垄断性的统治,它们主要的信息来源是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和社会上的一些不知名的组织。再通过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对这些信息进行把关,把这些被加工和编辑过的信息传播给受众,在这样的一个信息发布的过程中,传统媒介就对大众起着舆论监督的作用,大众媒介也在无形中扮演者对受众的议程设置。

但是在互联网兴起之后,传统媒体的“无冕之王”的地位被撼动了,信息的来源渠道更加的多元化。一方面,不同形式的媒体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共享和信息的即时传输;另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的接受者——受众也成为了信息主要的提供者,在社会上生活的任何公民都可以通过网络而成为信息的使用者和提供者。

信息内容在生产过程中的整合,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更多的表现为,传统媒介内部不同的信息交流中心和部门,在信息资源的加工整合过程中的资源重新编辑和整合。借助于新兴的数字技术和网络电视,电视媒体的采编开始进行分离,开始了部门之间分割性存在的状态。整个大编辑部门就在这时候对新闻报道的编辑、策划进行统一的领导和调度,对整个新闻报道的方向和专业性进行整体地把握,栏目里面所有的新闻频道的素材实现频道内的资源和信息共享,使得新闻报道的能够得到采编的完整统一。

二、受众身份的转向带来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

1、受众身份的多重性

现代的大众传播媒介在受众形态上体现出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受众的数量也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数量和习惯,开始具备具体属性和个人化、私人化的模式。随着我们对受众研究的不断深入化,受众的相关理论不断的完善,现代的大众传播媒介认为受众存在着以下几个不同的特征:首先,受众是在社会群体属性中的一员。受众作为群体中的一员,具有社会性和群体性,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其次,作为消费者的受众。大众传播媒介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达到预期的、带有经济效益的传播效果;最后,受众作为权利的主要行使人。受众的身份不仅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和发布者,更重要的是权利的履行者,是中国公民,具有知情权、媒介接近权和传播权等。

2、受众心理的变化

受众心理上无形中发生的变化和现代人心理上和思想上的解放和自由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社会的明显标签就是崇尚自由、民主、理性。现代的中国的民主和法治正在逐渐地完善,现代人追求的是自由、民主,勇于挑战权威。现代人接受的教育是正统的西方教育,很多人甚至留学归国,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现代人开始想要打破传统媒介信息对现代人的统治和舆论设置导向。受众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想要打破这种被动的局面,冲出这层困扰他们很久的壁垒,获得信息获取和传播上更大的自由。

三、新闻报道发生的变化

1、叙事文本打破单一化

受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单一化、僵硬、比较死板。新媒体的出现则为电视新闻报道的形式增加了更加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是电视新闻叙事文本更加开放、自由。

一方面,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叙事文本实现了和网络的链接,新闻报道的素材来源更加广泛。从事实的表面上看,电视新闻媒体似乎没有意义上的革新,事实上,电视新闻节目呈现的文本是和网络中的超链接相类似的,电视新闻报道更像是一个“连接站”,受众可以通过这个“连接站”对信息进行及时的关注。对电视新闻媒介来说,既丰富了其信息来源,又增加了其传播渠道,提高了传播效率。

另一方面,电视新闻报道还可以实现跨媒介整合信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节目资源。同时,采用草根原创作品增加选材范围、反映具有普遍生活意义的小事件,表达寻常百姓的生活状态和生活心理,以更加亲民的方式展现新闻报道的时代精神内核。

2、传播符号的视觉整合:更具视觉性的文字、图像符号

技术手段的运用为大众传播符号带来了新的革新,动漫、模拟开始大量进入到现在的新闻报道中。电视新闻报道采用动漫的形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一方面,可以再现当时新闻发生的场景,具有真实性和可信性;另一方面,动漫可以表现的领域更加广,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实践性。同时,很多新闻报道还开辟了“新闻动漫评论”的专栏,这种形式的评论能够直接地切入受众的关注点,更加容易呈现新闻报道的关键因素。

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受众对视觉消费的需要推动了符号的发展。21世纪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图像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感知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眼球经济”时代需要我们去图形去吸引受众的关注和注意,新媒体下的网络和手机电视的兴起更需要新闻报道中加大对符号和图像的使用,以此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对受众的把控。

四、结语

中国的传统媒体开始呈现强弩之末势,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报道也由于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兴起开始走向更加多元化的轨道,受众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改变。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报道内容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叙事文本和视觉符号,这一切都是新媒体带给新闻报道的变迁。新闻报道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得更好,就要立足于电视媒介,从受众的要求出发,依托于更加先进的新媒介技术,呈现更加开放、自由、多元的态势。

参考文献:

[1] 周大勇. “超传播”背景下的中国新闻文学化问题[D].吉林大学,2012.

[2] 林牧茵. 移植与流变—密苏里大学新闻教育模式在中国(1921-1952)[D].复旦大学,2012.

[3] 黄琳. 新媒体生态环境下新闻周刊内容生产研究[D].上海大学,2012.

[4] 熊德. 中国新闻电视媒体跨国传播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5] 吴立斌. 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

猜你喜欢
信息平台新媒体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分析
MVC框架技术搭建技能培训信息平台实例
浅谈包头市人影指挥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