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亚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气候变化最直接的后果是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改变,进而威胁人类的生存。除此之外,心理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气候变化是一种压力源,并建议人们如何应对这种威胁才能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幸福感。本研究对人们气候变化的认知差异,产生心理影响以及人们应该如何心理应对气候危机做了主要阐述,以期对国内相关研究有所启发。
关键词:气候变化;认知差异;心理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数个世纪以前,人类活动首次成为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通过燃烧矿物燃料、砍伐和燃烧森林以及其它一些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活动,人类已经改变了地球足够的热平衡以至于全球温度变化幅度超出人类有史以来气温变化的平均值。此次气候变化可能会在很大幅度上对人类和自然系统造成重大威胁——事实上在许多方面已经造成了重大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认知差异
自然科学很早就开始研究气候系统,包括自然的物理、化学过程对地球热平衡的改变,然而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不能够完全解释全球气候系统发生的变化,“人类因素”式的气候变化开始占据人类的视野,气候系统正在因人类工业活动和生活方式而发生着变化,人们试图弄清人类活动是怎样影响气候变化,而未来气候危机的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
关于气候变暖是否发生,在学术界里展开了一场空前辩论。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曾经列举了大量实证报告来阐明全球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人为因素有90%以上的可能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而相对地,另一些国家和研究者则通过对比环境经济学研究发现,气候变暖没有发生,认为气候变化是自然系统自主运作的结果,所谓的气候变暖不过是全球政治经济博弈下的骗局,但是他们却并不能解释当前世界各地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
二、气候变化的心理影响
众说周知,气候对人类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一次热浪或寒流来袭往往可能导致许多人痛苦不堪,但是气候变化对心理的影响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气候变化可能对人类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在地理分布上是不平衡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气候变化可能只会对那些经济、社会地位落后的群体造成直接而严重的影响。经济落后、个体防范意识不足和社会救灾资源的缺乏可能是当今世界应对气候风险脆弱性的体现。在许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明显不足,而改善这些服务则需要直接面对来自经济危机和环境灾害的挑战。
其次,气候变化与群际冲突。全球气候变化也可能对群际关系有影响。当前日益减少的资源为群际冲突埋下了隐患,无论是两群体直接竞争剩余的自然资源或适当生态环境恶化迫使一个群体以迁移出其领土,并移民到另一群体的领土上,都要为了空间的使用权利和所有权而进行竞争。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7)估计,到2030年将有多达42%的世界人口将居住在农业、工业和国内淡水不足的国家,时刻准备着为资源问题而争斗。
三、心理学家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危机
1.增强气候变化的心理应对
心理学家应该帮助大众正确认知和理解气候变化方面的原因、潜在的后果以及怎样去应对这种危机。同样,在研究气候变化对心理影响上,应强调其广泛的重要性和意义,举例来说,美国媒体曾对气候危机引起的“生态焦虑”症状进行了描述,气候危机可能导致恐慌、食欲不振、烦躁、乏力、失眠等身心症状。这不是要求我们减少对气候威胁的报道,事实上,这样做的意义在于调解和强调气候的重要性。为了证明气候变化下的人类心理健康的严重性,适当的恐惧心理的确能够增加普通大众的环保行为。
2.注意社会差距和道德正义的问题
美国和欧洲大量气候变化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人群可能对气候变化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知,这些又反过来影响公众对于气候危机的评估和应对。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文化背景的差异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人为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认不同文化的观点与灾害适应,可以促进我们更为清晰理解人类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找到对付它的方法。最后,在注意到社会和文化差异的同时,心理学家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通过提出新的思维方式和通过跨文化干预来进行深入研究。
3.进一步加强气候心理的跨学科交流
心理学家可以解决气候研究人员跨学科心理结构相关问题,并且可以帮助纠正他们曾经对心理学概念的误解和误用。例如,心理学家在描述风险感知和压力管理心理过程时,可能会改变人们對气候变化预期和适应的意愿。心理学家能够为个人层面及经验分析提供特别的洞察力,可以使不同水平之间的连接在更为宏观层面上得以分析。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心理现象可能是前后相关的。心理原则往往被建立在狭义定义下的:实验室实验,小规模的现场实验,以及针对特定人群的誓言。把这些原则应用于气候变化,我们必须考虑其外部效度:是否适用于其他文化或经济体,在完全不同的基础设施或政府法规里,这些都是必须要考虑的。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它的不可挽回性,气候变化是我们目前生活中的普遍问题,对其心理机制及其心理影响的研究,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丁一汇. 中国气候变化——科学、影响、适应及对策研究 [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3.
[2] 李廉水. 应对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报告 [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12.7.
[3] 齐晔,马丽. 走向更为积极的气候变化政策与管理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