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帅
摘要:端午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都会在端午前后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端午时也有着不同的习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于端午节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但其在传承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定的问题。本文运用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对端午节认知度以及大学生群体的传承情况的分析,探讨了大学生群体的文化素养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端午;认知度;传承;文化素养
端午习俗的传承近些年来在民间出现了淡化的趋势,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方便快捷的同时忽视了端午习俗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涵,因此有些端午习俗已经很难见到。作为新的一代的大学生群体对于端午节又有着怎样的认知将是端午习俗传承的重要因素,这些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生群体的传统文化素养,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有着重大意义。
一、传统文化素养:端午节认知的新角度
目前国内关于端午节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就端午节起源进行研究。二是将中外端午节进行对比分析。三是从文化记忆的角度进行端午的研究。民俗传统具有强大的文化整合力,端午习俗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神,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也不断出现新的变体。
传统民俗对于处于民俗生活中的群体有着规范和约束作用,民众和民俗间的相互影响形成了一种深深的文化凝聚力和影响力。端午于2008年和清明中秋一起被确定为法定假日,由此可见端午的重要性。端午作为一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事项,它在当下的表现情况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状态。而认知度体现了社会群体对事件的记忆情况,它不仅受事件本身影响,也受到自身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学历等多方面个体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不仅是对端午及其习俗认知度的分析,其结果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状态的体现。
二、在校大学生的端午节俗认知度分析
本研究将调查群体定位于沈北的在校大学生,了解在校大学生对于端午节俗的认知情况。主要分端午作为非遗的认知度、对于端午习俗的认知度以及受访者对于端午的基本态度三个方面构成。从端午节习俗上讲,大学生群体了解相对较多的是流行较为普遍的挂艾草、菖蒲和香囊,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其中吃粽子和赛龙舟所占的比例最高,但对于端午相关的文学作品的认知度较低,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于端午节俗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新闻媒体所报道的或者是流行最为广泛的事项上面。大学生在端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认知度也普遍模糊,大部分同学知道端午节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不能确定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是受访者不知道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很多人不知道中国的也可以是世界的这一基本事实。虽然国家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有关端午的行动,大学生对于端午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仍未能引起全面的重视。在大学生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这一方面调查结果也不容乐观,大学生群体对于端午表现出了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
端午习俗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它体现着独特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然而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对于端午习俗的传承情况不容乐观,一些端午节俗在城市里成为了一种“遗留物”,端午本身已经很难受到重视。各地的端午活动往往与经济发展相关,一些保留完好的端午活動成为了一种新的表演形式,失去了民众的基础。大学生关于端午节俗认知度可以看作是在新时期的端午文化的显著表现。
三、何去何从:当传统文化遭遇时代精神
(一)认知度普遍较低与传统文化缺失
传统文化素养不仅仅是对于节日的认知度决定的,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个体身上的综合体现,而对于端午节俗的认知度确是传统文化素养的良好体现。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笔优秀的精神财富,大学生群体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状态不容乐观,这也反映了我国大学生群体传统文化的缺失。而这也并非仅因为大学生群体本身重视程度不够,社会舆论的导向也应付一定的责任:总是一味强调节日的纪念性, 而忽视了端午节的真实内容和全民防驱疫健身的内涵,逐渐失去美好的传统文化记忆。①
(二)呈现出支持政府行为却“与我无关”的局面
大学生群体在意愿上是赞成和支持国家保护和弘扬端午文化的,而在他们自己身上看到愿意参加端午活动的影子却不容易。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大学生对于新闻媒体有关端午的报道仍然是持有热情的,由此可以得出是否应该把端午加以一种新的方式进行传承。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一方面学习、就业的压力和生活的多样化使得他们很难有空闲时间去考虑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问题,有限的时间要争取更大的效益;另一方面他们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淡化,因此呈现出了支持政府行为却“与我无关”的局面。
(三)国家行为对民众的影响
端午节习俗的传承体现为国家、地方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关系,端午习俗的打造仍未深入广大民间,对民众影响不大,大部分人对于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印象仍是韩国的“端午祭”。而民众感受最为深切的是对于法定假日的确立,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从以前不知道何时是五月初五到现在的盼望端午假期的变化反映了国家行政手段对于端午在民间的作用。
大学生群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对于端午节俗有良好的认知度是一种必然要求,而作为大学生主要活动社区的学校却没有举行端午节活动也也未曾让大学生感受到端午的气氛,这是国家行政影响不够的反映,国家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将端午文化的传承落在每个人身上,唤起共同的文化记忆,塑造每一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注释
①乌丙安.文化记忆与文化反思.[J].学术随笔
参考文献
[1] 孙正国.端午节.[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2] 乌丙安.文化记忆与文化反思.[J].学术随笔
[3] 萧放.端午节俗的传统要素与当代意义.[J].民俗研究,2009,4
[4] 高丙中.端午节的源流与意义.民间文化论坛.[J].2004,8
[5] 孙正国.互动演化:当代端午民俗的文化思考.[J].民俗研究.2003,3
[6] 宋颖. 端午节研究:传统、国家与文化表述.[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