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达 贺李 王政
【摘 要】农村合作金融投资组织是农村金融投资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它产生于19世纪的德国,经历了近160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农村金融投资体系中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分支,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也为世界农村地区面貌的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规范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金融投资发展之路,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经济和社会现状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投资支持。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投资;农村信用社;农村资金互助社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投资的主体,已有近六十年的发展历史,期间经历了多次改革,以2003年启动的新一轮改革力度最大,改革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也产生了许多遗留问题。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投资机构,产生时间不长,但是其积极作用较为明显,但同样在发展中存在瓶颈。
一、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投资的历史与现状
1.自身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催生出了巨大的农村资金需求,特别是广大农户和农村企业的多样化的金融投资需求,而农村合作金融投资机构作为贴近农村、农民的金融投资组织,无论是从机构和人员数量方面,还是从资产规模等方面,都显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农村合作金融投资机构的资产总额在全部银行业金融投资机构中的比重也逐步提高。
2.信贷投放持续增加
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投资机构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等特征,按照利率市场化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当地的信贷支持,各项贷款余额稳步增加,充分发挥了信贷资金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
3.金融投资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投资机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便民、惠民、利民”的经营原则,不断加大金融投资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力度,创新出多种信贷模式,同时,不断优化机构设置和网点布局,形成了覆盖面广、功能齐全的农村合作金融投资服务网络,农村金融投资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二、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投资发展的路径与制度对策分析
1.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一是激励战略投资者入股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需要优化股权结构、吸引大股东,要注重引进战略投资者,提高单个法人股东的持股比例,优化股权结构,提高股东素质,增强其行使股东权利的积极性和能力。
二是加强对股东的教育。应当采取多种有效的宣传措施,加大对股东的教育力度,宣传股本金的性质,股东的权利与义务,股东行使权利的方式、方法,培训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业务知识,逐步增强股东的权利义务意识,增强其行使权利的积极性和能力,尽快使农村信用社的股东迅速成长,加快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結构的步伐。
三是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严格、缜密的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推行考试录用、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岗位轮换和末位淘汰制度,形成良好的用工机制,加强风险控制制度建设,建立严格的授权授信管理制度,对信贷决策实行问责制。
2.健全管理体制
经过新一轮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交由省级政府负责,这有利于激发地方政府支持鼓励合作金融投资组织的积极性,同时,地方政府可以依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对农村信用社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政策优惠与扶持政策,从而实现农村信用社和地方经济发展共赢的良好局面。
由省级联社专职履行行业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并且指导、督促农村信用社完善内控制度和经营机制,通过向农村信用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高服务性收费收入,满足农村信用社的公共服务需求。由省级金融投资监管机构承接中国银监会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投资监管职能,将目前省级银监局中履行农村信用社金融投资监管职能的部门和人员分离出来,成立省级金融投资监管机构,直接归省级政府领导,履行对本省区农村信用社的监管职责。
3.完善内部控制
农村信用社要想在今后的发展中保证安全、稳健运行,完善和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是关键。一是领导要重视。在实践中,只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就做的好。相反,如果领导对内控机制建设不重视的话,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步伐就滞后。业务开展和内控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要想使内控建设走在金融投资行业前列,就一定要强化领导,真抓实干,只有这样,内控建设才能扎实推进。二是要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应当根据业务状况,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对于一些关键岗位和风险岗位,应当实行AB岗,以实现相互制衡和防范风险的目的。三是要完善内部制衡机制。要建立分工协作、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坚决防止“一手清”,以实现有效控制。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一是要做好宣传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的宣传工作。农村信用社应当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对企业文化进行推广,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做好外部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介向社会公众展现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从而改善和提升农村信用社形象,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企业发展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到一起。
参考文献:
[1]任军利,黄春磊.中日农业金融投资体系的比较及其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10,(8):191-196
[2]冉杰.印度农村信用合作机构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南亚研究季刊,2008,(1):66-70
[3]王晓青,李涛.波兰农村合作金融投资的经验及启示[J].特区经济,2010,(1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