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培斌 夏先玉
摘 要:推行“双证融通”制度,是高职院校提升教学实力,争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师资队伍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设计理念,是高职职业教育技能培养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双证融通 工作过程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214-01
1 高职院校实施“双证融通”的必要性
1.1 “双证融通”制度是高职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必然需求
首先,职业资格证书是具有国家标准意义的,对高职学生技能水平最权威和公证的评价和证明。比如:施工员证,社会获取该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的施工技能认可度高于没有获得该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其次,用人单位倾向于录用拥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通过大量的房地产企业市场调研发现,公司在招聘毕业生时90%的企业会在其它条件相当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拥有与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对于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来说,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如果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那么在求职时将获得企业更多的青睐,在工作中将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第三,职业资格证书也是很多职业准入的门槛,比如会计上岗证。行业规定,必须拥有会计上岗证的人员才能从事出纳、会计等相关工作。
1.2 “双证融通”制度是高职院校提升职业教学水平的需要
要想使学生在毕业时即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就需要进行调整,课程体系也要进行重新构建,以达到高职教育与职业标准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就需要全面的基于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标准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包括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岗位特定技能等。将岗位能力进行分解并重新组合,对重构以岗位能力体系为主线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全面重构后,进行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重新设计,按照国家职业技能的要求和考核标准进行教学。由此,使得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教学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
1.3 “双证融通”制度是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教学理念一脉相承的。
首先,目的相同,都是以就业为导向,都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条件,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其次,都是基于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第三,都是根据工作过程中的各个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作为教学的环节和内容,强调学习情境的工作化、职业化和仿真化。
2 构建“双证融通”制度体系
2.1 构建权威有效的“双证融通”社会评价体系
在高等职业院校推行“双证融通”制度,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协调,需要有关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这需要教育管理部门、政府部门、企业三方共同形成科学的、权威的、有效的评价体系,对“双证融通”教学各个环节和教学效果进行公证的评价。政府部门、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学体系进行审核,对考核标准进行认定,对考核环节进行监督。相关的行业、企业参与考核标准的制定和论证环节,保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考核体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同时也达到国家标准。
2.2 构建完善的校内技能鉴定体系
“双证融通”的关键在于校内培养的工作技能是否能达到国家职业技能的标准,是否符合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的要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校内构建完善的校内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学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学校分管校长的领导下,负责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鉴定工作。教务处和校职业技能鉴中心负责组织实施。一方面,教务处和校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定期组织教学管理部门、政府部门和企业三方对校内相关专业课程标准、课程评价体系进行审定,确保校内专业课程标准符合国家职业技能要求。另一方面,教务处和校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定期组织相关职业鉴定考核工作。通过鉴定获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的学生可以免予参加相关专业科目的期末考试。职业鉴定费用由学生自行承担。
3 构建“双证融通”人才培养体系
要实行“双证融通”,核心就是要把学历教育的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鉴定的体系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对专业课程按照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要求进行重新解构,这是“双证融通”的难点。
3.1 构建高效的校企合作体制
要把传统的课程体系按照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要求进行重新解构,需要进行大量的企业调研和岗位工作能力分析。同时,也需要企业参与到课程标准的设计中来,这就要求必须建立起高效的校企合作体制,使得企业能真正的参与到课程标准的设计和职业能力评价标准的制定中来。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将职业技能的鉴定过程与合作企业的岗位工作过程相结合,有利于实行职业技能鉴定的教考分离。
校企合作的企业需要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样本和工作技能标准数据,同时要求校企合作企业提供稳定的实践工作场地和机会。
3.2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
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按照工作过程对岗位群进行梳理,针对不同的岗位分解出相关知识要点。结合国家职业技能的要求进行综合分析,把专业课程按照工作过程进行重新解构。先构建教学情境,再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分解为不同的教学单元模块。每个教学单位模块对应工作技巧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3.3 构建“双证融通”的评价制度
“双证融通”课程的评价主体分为专业课程评价和职业技能鉴定两个部分。一方面,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评价后可以不需要培训直接参与到职业鉴定中心和教务处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环节,通过职业鉴定中心和教务处的鉴定后,既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学生如果提前通过了职业鉴定中心和教务处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可以免予参加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职业鉴定中心和教务处联合出具职业技能成绩既可作为期末考试成绩。
参考文献
[1] 谭永锋,姜自莲,陈传伟.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双证融通研究综述[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
[2] 阮莲菊.深入推进高职“双证融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0(11).
[3] 陈安萍.基于三位一体理念的高职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7).
[4] 来建良,屠立,杜红文,等.高职教育“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实施—— 以机械类专业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