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用户体验行为的实证研究*

2014-11-10 08:12周华丽韩忠强
中国远程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用户功能

□ 周华丽 焦 婧 韩忠强

高校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用户体验行为的实证研究*

□ 周华丽 焦 婧 韩忠强

本文借助用户体验模型,对高校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用户体验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界定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用户体验行为由教学管理、资源管理、学生管理、师生交互和教学创新功能使用五个结构性特征构成,并分析了不同群体教师的用户体验行为特征;从教师个体特征、教育技术理念与基础、群体态度倾向、院校制度支持和技术帮助支持五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教师用户体验行为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相关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改进建议。

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用户体验模型;用户体验行为

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师生网络教学平台的用户体验行为越发得到关注,其中教师行为在网络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此研究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的用户体验行为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用户体验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从推进高校“混合式学习”模式深入发展角度,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和建议。

一、相关研究述评

1.教师网络教学平台体验行为研究现状

教师网络教学行为研究近年逐渐引起关注,现有研究主要从“混合式学习”视角研究教师网络教学行为:有的从教师在网络教学角色角度关注教师网络教学行为,如赵敬华(2010)总结了网络环境下教师的行为角色,认为教师担任信息海洋导航者、学习方式引导者、交互方式协作者和策划者、教学研究者和探索者、学习者和总结者等多重角色[1];有的从教学与管理角度关注教师网络教学行为,如刘繁华(2004)认为网络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行为、教学组织行为和教学评价反馈行为[2];有的则关注教师网络教学行为对学习者的影响,如况姗芸(2007)等在对两类不同在线教学风格教师进行实验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情况的数据分析,指出教师在平台的活动方式对学习者有着显著影响[3]。相比较而言,对教师网络教学行为从用户体验视角进行研究的文章却很少,李幼君(2009)认为随着网络教学深入发展,应通过挖掘用户行为模式指导帮助教师实现因材施教[4];杨蕾(2011)认为可以对用户行为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用户特点提出引导策略,以达到提高用户活性的目的[5]。总体来说,从用户体验视角对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用户体验行为的研究尚需系统和深入。

2.用户体验理论与模型研究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E)理论由唐纳德·诺曼(Donald Norman)提出并推广,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被广泛认知。用户体验指用户使用产品或享用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涉及人与产品、程序或者系统交互过程中的所有方面[6]。目前学术界一般从三个层次来定义:第一个层次是下意识的,用户通过自我感知确认体验的发生[7];第二个层次指体验过程的完成,这种体验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用户和环境,对用户行为产生影响[8];第三个层次是把“体验”作为一种经历,考虑特定使用环境,帮助用户与设计团队之间沟通[9]。

研究者提出了多种用户体验模型,从研究角度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以用户体验五层要素模型(Jes⁃se James Garrett 2002)和用户体验蜂窝模型(Pe⁃ter Morville 2004)为代表,主要从技术角度构建用户体验模型,用以指导系统内部的用户体验设计[10][11];第二类以APEC模型(Dhaval Vyas&vandar Veer 2005)为代表,主要从用户角度构建用户体验模型,用以分析和提取用户对系统意思的理解程度[12];第三类以用户体验过程研究框架(Sascha Mahlke 2004)为代表,是从应用角度构建用户体验模型,用以帮助系统管理人员明确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阶段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对用户体验进行正向引导[13]。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框架设计

本研究借鉴上述用户体验模型,考虑高校网络教学实践,聚焦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的用户体验行为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框架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用户体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

2.研究变量界定、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结合用户体验研究的方法,主要采集用户体验行为的定性数据,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了两所同样使用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混合式学习的高校教师为样本,开展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295份。调查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研究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用户体验行为的结构性特征;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从教师个体因素和组织支持因素两方面,分析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用户体验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本研究框架,对相关研究变量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有关研究变量的说明

三、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用户体验行为的结构性特征

选取问卷调查中教师基于网络教学平台使用行为相关题项,经因子分析,选取标准为特征值大于1的题项,提取出5个因子(如表2),最终方差解释度为80.263%。根据各因子内涵,分别命名为教学管理功能使用、资源管理功能使用、学生管理功能使用、师生交互功能和教学创新功能。经信度和效度检验,问卷各维度Cronbach’s Alpha>0.7,KMO and Bartlett's>0.8,说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2 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用户体验行为的因子分析结果

具体到教师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各项功能使用上,教师在网络用户使用行为方面表现出如下特点(见图2):

图2 教师对网络教学平台具体功能的使用率

1.教师对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管理”功能使用比较充分

高校在开始推广网络教学平台初期,都会比较注重“资源管理”功能的使用培训和规范引导。如图2所示,超过三分之二的教师经常使用“上传或链接课程资料”和“张贴教学大纲”的功能,超过一半的教师经常使用“发课程通知”的功能,说明网络教学平台的初期推广成效已经显现,大多数教师能够习惯性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管理功能”帮助更方便存储和传播课程教学资料。教师的此类用户体验行为通常是“混合式学习”模式初级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

2.教师对网络教学平台“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功能有一定程度使用

在图2所示中,“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功能使用率均超过三分之一,其中近一半的教师使用“管理学生成绩单”功能。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功能与“资源管理”功能的性质比较相似,都属于“利教”功能,更符合教师需求,所以教师能主动使用。它们是教师对“资源管理”功能充分使用后的必然延伸,某种程度上仍是“混合式学习”模式初级阶段教师用户体验行为的重要特征。

3.教师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师生交互”功能使用相对不均衡

“师生交互”功能可帮助教师转换角色,更好承担“引导者”角色,因此教师对该功能的用户体验行为,可作为“混合式学习”模式进入中级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在图2中可见,教师对“师生交互”功能的使用相对不均衡,其中教师对“课后讨论区(BBS)”这种异步交互功能的使用率超过三分之一,“聊天室”和“在线视频课堂”等实时交互功能的使用率则相对较低,均不到五分之一。这表明在“师生交互”功能使用方面,异步交互方式比同步交互方式更容易被教师接受。根本原因可能是在使用异步交互方式时,教师时间可能更自由、更灵活;而实时交互方式对师生共同在线时间要求较高,对网络环境和技术支持的要求相对也高。

4.教师对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创新”功能使用严重不足

网络教学平台的“小组学习”和“同伴互评”等功能,运用得当可有效突破课堂教学中授课时间和学生人数多等限制,从技术上辅助“协作学习”、“合作学习”等新教学方式实现。因此,教师对这种“教学创新”功能的用户体验行为,是“混合式学习”模式进入高级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在图2中可见,教师对“小组学习”和“同伴互评”功能的使用率不足十分之一,一方面确实此类功能的使用难度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高校在推广网络教学平台时,除应提供有效技术培训支持外,还需要引导教师掌握和贯彻“学生中心”的新型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创新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这种面向教学创新的教师用户体验行为,正是网络教学平台的最佳应用价值所在。

四、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用户体验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用户体验行为的五个结构性特征作为因变量,教师个体因素和所在院校的组织支持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用户体验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到如表3所示结果:

1.教师性别、职称等个体因素对网络教学平台用户体验行为有着显著影响

男性教师更倾向于使用教学创新功能,而女性教师则更倾向于使用教学管理功能和师生交互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代表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与否的职称,对教师使用课程资源管理和教学创新功能有着显著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应关注教师教学改革理念和经验对促进教师网络教学应用的重要性。

2.教师信息技术理念和基础,对网络教学平台用户体验行为有着显著影响

教师对新技术持积极态度,对教师使用学生管理功能有着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这些教师使用教学管理功能却有着负面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对新技术持积极态度的教师,会更关注学生的网上学习行为,更能体现网络教学平台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作用;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技术能力,对教师使用教学管理功能有着显著促进作用。

3.高校教师、学生及领导等相关群体对网络教学的态度,对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用户体验行为有着显著影响

上级领导和学生的态度,对教师使用教学管理功能有着显著促进作用;周围同事的态度,对教师使用资源管理功能、学生管理功能和师生交互功能均有着显著促进作用。由此可知,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整体氛围对用户体验行为的影响更大。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对平台学生管理功能使用态度以及教师的网络教学体验行为起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反映出目前高校网络教学实践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居多,提醒高校在推进网络教学时应重视学生的态度,注意调动学生网络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利学功能。

4.高校目前采用的政策和制度支持,对促进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的用户体验行为尚未产生显著影响

联系高等学校网络教学实践,该项工作的推动者目前更多局限在教务主管部门和信息网络部门,教师和教学单位对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很不均衡,很多时候是基于精品课程建设或教师辅助教学需求,从高校层面出台相关管理、促进和激励政策的状况比较少见,因此高校在研究制定更有效的支持促进政策和层面,还应进一步加强。

5.高校技术支持与帮助,对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用户体验行为有着显著影响

在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遇到困难时,高校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帮助,能显著促进教师在教学管理、资源管理、教学创新管理等功能使用的用户体验行为。

表3 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用户体验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五、对策与建议

从上述对高校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用户体验行为的状况来看,接受调查高校“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的发展尚处于从初级向中级发展阶段过渡时期。为促进教师更积极有效地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1.继续优化完善和推广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利教”功能

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管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等功能,具有“利教”的共性特点,更符合教师教学使用需要,平台推广使用初期更能吸引教师注意和激发使用兴趣,因此在平台技术完善时应继续优化完善(比如结合云存储技术、元数据管理技术,提高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信息资源管理效率等),使教师能随时随地添加、查找、下载、分享教学信息资源,以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方便教师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可先从满足教师需求角度充分调动教师的使用积极性。

2.引导教师通过“师生交互”和“教学创新”等功能有效“促学”

帮助教师认识到,网络教学平台不仅是传播教学信息和辅助课堂教学的技术工具,更是通过“混合式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平台,应从协调师生角色出发,研究、创新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使用方法。在尊重教师使用习惯基础上,一方面积极促进教师和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促学”功能的用户体验行为,为教师创造积极体验感受;培养教师的使用习惯,鼓励教师综合运用网络教学平台中整合的异步交互工具,促使教师在网络辅助教学中尽快转变为教学引导者。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尽快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协助学习或在线交互等活动。

3.提供及时有效的院校制度支持和技术支持

目前网络教学在很多高校尚处于教学部门和信息网络部门主导的业务推广阶段,教师对平台的使用很多存在技术畏难情绪或积极性尚需调动等问题,高校一方面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教师掌握相关技术,提供专业到位的技术培训与支持服务,让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教学创新方面,培养更具教学价值的用户体验行为。另一方面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政策与支持制度,引导、督促和鼓励教师积极有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正确认识网络教学平台的意义和作用,并结合传统教学开展“混合式学习”;引导教师转换角色,在信息社会环境下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引导教师主动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功能,开发完善复合学科和学生特点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与奖励机制,认可教师在教育技术创新方面做出的贡献;等等。

总的来说,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推广已见成效,教师能主动使用网络教学平台,但大部分教师的用户体验行为仍处于初期阶段,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改进传统教学的创新能力不足。改进这种现状必须立足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和组织支持,“混合式学习”的深入发展任重道远。

[1]赵敬华.网络环境下教师行为的研究—以乌海为例[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12.

[2]刘繁华,网络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132(4):38-44.

[3]况姗芸,李克东.Blackboard环境下的师生在线行为研究[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07,175(11):35-39.

[4]李幼君.用户行为模式发掘及其在网络教学系统中的应用[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9,5.

[5]杨蕾.基于移动新业务用户体验行为模型的体验效果提升策略[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2.

[6]罗士鉴,朱上上.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5.

[7][9]J.Forlizzi,S.ford.The building blocks of Experience:An early Framework for Interaction Designers[C],In Proceedings of the DIS 2000 seminar.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0:419-423.

[8]J.Dewey.Art as Experience[M].New York:Perigee,(reprint)1980:355.

[10]Jesse James Garrett.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User-Cen⁃tered Design for the Web[M].New Riders publishing,2003:13-20.

[11]Peter Morville.User Experience Design[EB/OL].http:∥seman⁃tic studios.com/publications/semantics/000029.Php,2009-09-05.

[12]Understanding users’sexperience ofinteraction [EB/OL].[2006-5-20].http://delivery.acm.org/10.1145/1130000/1124702/p251-mahlke.pdf?key1=1124702&key2=8984746511&cill=&dl=ACM&CFID=15151515&CFTOKEN=6184618.

[13]邓胜利.基于用户体验的交互式信息服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8-19.

G642.0

A

1009—458x(2014)04—0057—05

*本文是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DJB11177)成果之一。

2013-11-30

周华丽,副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100871)。

焦婧,工程师,北京联合大学校信息网络中心(100101)。

韩忠强,实验师,北京联合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100101)。

责任编辑 碧 荷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用户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