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学章
【摘要】语文教师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正确选择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追求教学艺术的和谐与完美、教学手段的有效与更新,进而优化教学策略,顺利、快捷、圆满、高效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学科性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策略,即教学措施或办法。这种措施或办法是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产生的,它运用于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中。理想的教学策略能够促进教学任务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策略追求的就是有效、高效。
一、正确领会“语文教学策略”的内涵
语文教学策略,是指语文教师为了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选择、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付诸实施的能够对语文学习产生实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教学措施、手段或办法。与“教学策略”相近的概念有教学途径、教学手段、教学计策、教学方式、教学谋略、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艺术等。这些说法在现当代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或报纸杂志中经常出现,其中,“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三个词最具专业色彩,但教学策略跟这三个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又具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一)语文教学策略与语文教学手段的区别
语文教学手段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方式,包括物质手段与方式手段两个方面。物质手段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到的教学设施,它是有形的、外在的、物化的,表现出一定的静态性或动态性;而方式手段则是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学方式,包括听、说、读、写、模拟、演示、展示等,它是无形的、内在的、表现出一定的动态性和可变性。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策略跟语文教学手段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语文教学手段是基础,语文教学策略的实施离不开语文教学手段的运用。
(二)语文教学策略与语文教学方法的区别
语文教学策略亦不等于语文教学方法。语文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师教学的基本技术,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般套路,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一系列的教学行为中可以找到教学方法的影子。语文教学方法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语文教学活动倘若离开了教学方法就无法开展,因此,语文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语文教学策略则不是这样,它不是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对语文教学来说,语文教学策略的运用应当是科学而合理的,有了科学的策略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反之,教学效率可能低下。语文教学方法追求的是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策略追求的是更加圆满、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可见,教学策略是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并表现出一定的科学性和技巧性。
(三)语文教学策略与语文教学艺术的区别
顾名思义,“语文教学艺术”已经上升到艺术的层面。教师巧妙运用教学方法,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说教学讲究了艺术、体现了艺术性。这种艺术性具有外显性,通常表现在教师对教学活动的驾驭过程中,表现在局部设计上或某一教学环节之中。语文教学策略也是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属于教学的高级形态。教学策略不仅表现在教学活动的局部环节,还可以表现在教学活动的整体规划上。一言以蔽之,语文教学策略包含语文教学艺术,其外延比语文教学艺术宽泛一些。
二、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发挥语文教学策略的作用
语文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来决定的。首先,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决定语文教学在选择、使用与创新教学策略方面,比其他学科更具优势。语文能够成为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这是由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的,“工具性”表明语文跟其他学科的学习,跟工作和生活皆有着密切联系,能够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等不同领域。但是,人文性的存在又使语文学科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思想、感情、态度等方面的人文因素。这些因素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既是形象的,又是抽象的。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的存在,语文教学操作的策略性与多样化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和用武之地。因为工具性的特点,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注重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这样才能适合将来的需要。因为人文性的存在,语文教学就要引领学生深入字里行间,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感知文字中的酸甜苦辣,领略文本中蕴含的情感,使学生思想受到感染,引发心理共鸣;同时通过阅读天下美文,懂得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自己的人格,树立远大的志向。
其次,语言文字的模糊性为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策略创造了条件。语文学科教学凭借的是语言文字,研究的对象也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它除了具有生动性、可感性之外,还具有鲜明的模糊性。汉语言中的歧义现象、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都是由模糊性这一特点导致的。这一特点的存在,使得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时具有多样性与生成性。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运用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重点、精彩的语句或画龙点睛的语句,进行反复地品读、玩味、咀嚼、欣赏。
再次,语文教材的文学性为语文教学策略的制定与使用奠定了基础。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是听、说、读、写,但无论哪种方式,都要以语篇为单位来进行。语文教材大多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的,所选的课文都是名篇佳作,其中不乏文学作品,而文学又是感性、意念的。作者通过文学创作把自己心中的意念、情感,寄托于具体可感、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之中,使意念、情感融入具象或非具象之中,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并使之去影响读者。所以,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品鉴文学作品中的意象,进入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使学生受到感动或启迪。譬如,关于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诵读,挖掘诗歌的内涵,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情感美、理趣美等,诚如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所说:“读诗第一件要事是养成细心的习惯,不该放过题中应有之意,更不放过言外之意。”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学策略。语文教师要在正确选择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追求教学艺术的和谐与完美、教学手段的有效与更新,进而优化教学策略,顺利、快捷、圆满、高效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