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自我完善是有效教育的前提

2014-11-10 09:25温忠孝张莉
课外语文·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师

温忠孝 张莉

【摘要】可以说只有完善的教师,才会有进步的学生。教师的自我完善是有效教育的前提,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师;自我完善;有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师在社会历史中扮演的是一个传承文明的角色,其职业的崇高与神圣,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是教师群体的一种理想人格,带有很大的“先在性”,但具体落实到作为教师的个体,则是另外一码事。也就是说,教师职业的崇高,并不等于教师个体具备了应有的崇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修炼。

有人说,政治家掌握了现在,教育家掌握了未来,如果作为个体的教师,我们自己情感冷漠,不曾有多少道德上的操守,不可能指望学生有高尚的情操、理想,更谈不上掌握未来。教师的双重角色表明,他既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道德、理想的塑造者。古人云:“言传不如身教”,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影响具有直接性、生动性和示范性,其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作为教师,其道德品质的修养与自我完善,是贯穿始终的一种人生修炼,只有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在“学为人师”的同时,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行为世范”。

教育和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参与的过程,是心灵与心灵相互碰撞的过程,是情感相互渗透的过程。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在培养学生的情感过程中所取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多少年来,我们教师往往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教训人,喜欢空洞的说教,在潜意识中总以为自己是真理的代言人,不自觉地扮演生动的传道者角色,而很少反思自己是否“有道”。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对教师职业充满理想追求的人,要有效地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教师只有通过自己内在的精神力量去感染学生,用情感的琴弦去拨动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我们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空洞的说教是无法真正从内心塑造学生的灵魂的。外在强加的东西可以使学生慑于教师的威严而被动接受,但无法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开花结果。相反,往往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极度反感,形成种种逆反心理,甚至学生的个性、情感、创造精神都在我们空洞乏力的说教中丧失殆尽,导致其负面影响比正面教育更大。生命教育观认为:对待学生要上升到生命的高度,课堂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的简单化过程,而应该体现生命的价值,应该是生命的碰撞过程。要体现这些,教师只有依赖于自己高尚的品质所形成的人格魅力,以此作为支点,让这种力量渗透学生的心灵。

面对一个新的班级,一张张陌生的面孔,靠什么去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相信你,接纳你,愿意轻松和谐地与你共同完成教学工作呢?当然除了你渊博的知识、不凡的仪表、高雅的谈吐外,最重要的还是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情感的投入。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只要学生打心眼里佩服你,愿意学好你所教的课程,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那么其他问题就不是问题了。教师的不断自我完善,要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微笑,这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面带微笑,从容而自信地步上讲台,会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微笑是加强友好合作的桥梁。人与人相逢时,各种表情中,只有微笑最拿人,微笑会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感觉,才会给你赢得好的第一印象。

二是多赞美,少批评。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了解学生的优点,并加以真诚的赞美。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这个原理也符合当今流行的赏识教育理论。

三是要有一颗宽容豁达的心。宽容是教育影响学生的必要条件。为人师者,要让自己拥有自然、宽容和达观的德行,也就是爷爷待儿孙们的那样一种发自心底的喜爱和由衷的欣赏,这唯有不断学习、提炼和独特的人生感悟才能使然。

四是要尊重学生。为人师者,要铭记爱和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我们永远不要小视自己的教育对象,要学会尊重他们,平视他们。当我们发现孩子犯了错误,要留给他们自我悔过的机会,要倾听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要依人之平常心看待他们的问题。

记得我曾经带过一个班级,上完第一节课,心中失望了好一阵子,简直没有信心能否把这个班带出来。但后来的实践证明,教师的情感与关爱能创造神话、能变荒漠为绿洲,更能将“死马”医成“活马”。这个班五十人,大多男生调皮捣蛋,学习英语极其偷懒,且英语基础较差,于是我利用节假日找学生谈话,进行家访,从中了解到大多数学生求知欲很强,在掌握全班情况后,我首先在班上培养了正确的舆论导向——拼搏进取,知难而上。我每天给他们教一些非常简单的课本上没有的东西,他们很容易学会,我就逐一表扬他们,把学生的劲先鼓起来,情绪先调动起来,然后利用空闲时间给他们补习之前没有学会的东西。学生看到我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而不计报酬,一心放在班级工作及英语教学上,自然人人非常感激,学习也就更加积极主动了。有些生活上有问题、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我也尽力帮助他们,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就算是一块顽石,只要你诚心对待,以情换情,他也会被感化,心甘情愿的按照你确定的目标去奋斗。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尽量去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优点,不同的学生给定不同的奋斗目标。哪怕学生取得了一点点进步,我都要适时地给予鼓励与表扬,并提出新的奋斗目标。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在师生的长期合作中,学生就会形成一种默契:知道什么是对与错,什么是他应该追求的,什么是他应该舍弃的;学生就会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老师的期望。

(编辑:陈 岑)

猜你喜欢
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尽责教师
教师备课“十要”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如何破解“教师的烦恼”
教师赞
不能容忍这样的教师
圆我教师梦
献给教师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