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劲松
动漫思维与日本的外交困境
李劲松
动漫是日本大众文化中最成功的文化产品,在日本文化输出与国家形象建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动漫思维是指一种感性的形象思维模式,也是典型的日式思维,时空观念交错、立场以己为主、执着外表形式、盲目崇拜实力和简单拼凑它者是其主要特征。动漫思维影响着当代日本外交,其表现为:缺乏对历史的敬畏,不顾他国人民的感受,往往使自己得不偿失。
动漫思维 日本外交 历史观 文化观 发展困境
众所周知,在日本的大众文化中,动漫是其最亮眼最成功的文化产品,享誉全球。二战之后,在手冢治虫等一批动漫画家的辛勤耕耘下,动漫在日本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影响了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据统计,动漫占据了日本国内文化市场相当大的份额:漫画图书和杂志占据了全日本出版物的近40%,日本每个月出版发行的漫画杂志达350种,每个月还有近500种漫画单行本问世。①在海外,日本动漫同样广受欢迎,为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收益。更为重要的是,在日本文化输出与国家形象建构中,动漫也同样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毫无疑问,动漫作为“酷日本”和日本文化软实力的代表,是日本外交舞台上的活跃因子,甚至有政治家提出了“动漫外交”的文化外交思想,②即利用动漫推销日本,提升日本的海外形象,为其走向政治大国和增加在国际事务中话语权的战略利益服务。毫无疑问,动漫文化对于日本软实力的提升功不可没。
但是,在外交中用动漫思维来思考和处理问题,则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高尔基有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对读物选择的偏好反应了读者的性格。同样,日本民族的喜好也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动漫产品是日本人精神生活的重要食粮,与之伴随的是,长期阅读漫画而养成的思考方式,即动漫思维也渗透到其日常生活甚至处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过程中。
站在文化研究的立场,从对日本人的思维模式研究入手,笔者认为,动漫思维是指一种感性的形象思维模式,也是日式思维的一种典型形式。其主要特征为时空观念错乱、立场以己为主、执着外表形式、盲目崇拜实力和简单拼凑它者。动漫思维影响着当代日本人行为模式的各个方面。文章聚焦于日本动漫思维模式,尝试从这一视角探讨其对日本外交行为的影响,希望从这一个侧面揭示日本外交的种种困境,进而为其它国家外交观念与实践的发展提供借鉴。
动漫之所以能够适应日本这块土壤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因为其有着与日本文学的深厚渊源。日本文学自古以来的传统即是,强烈的脱政治性、脱伦理性、主情性、“眩晕嗜好”等,它习惯于勾勒超现实主义的幻想的世界,③其思维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错乱的特征也很突出。日本动漫和文学有着高度的相似性。由于属于美术门类,角色及场景均是手动或电脑绘制,一部漫画可以连载几十年,因此即便时间流逝,漫画中所描述的人物年龄及其所生活的周围环境都不会发生变化,永远是读者在第一次所接触时的情景。比如,对于现实世界中的人来说,衰老有着客观的体征,而知名漫画《名侦探柯南》自1994年出版以来至今已连载了20年,但是柯南依旧年轻迷人,时间在人物身上仿佛是静止的,可以永远那么年轻地伴随着“柯南迷”们的一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这20年里,英国的经典谍战影片《007》已经换了几代“邦德”了,但丹尼尔·克雷格却做不到“柯南”式的年轻如一。
这种错乱的动漫时空观从某一个角度也能折射出日本外交所缺乏的历史时空概念,它单纯迎合大众的感官消费以及某些特定群体不切实际的利益需要,来随意选择美化或刻意淡忘某些已经发生的事实,完全不尊重历史现实的客观性。比如,日本对于二战及以前的侵略史始终采取拒不承认的态度,甚至试图美化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就与此相关。战后,日本在经济上迅速重新崛起为世界第二大国,其军事实力与雄心也再次重新膨胀。然而,日本由于战败国的身份始终无法获得政治大国的地位,日本国民也因此生活在某种“屈辱感”之中。为了重塑国民自信,加强国内凝聚力,日本右倾势力不惜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继续包装军国主义的光环。日本右翼势力明知这种行为会对其国际声誉乃至国际地位造成重大负面影响,但仍不惜一切代价去做,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说是这种时空错乱动漫思维的反应,一方面,它要满足国内民众大国情节的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它也仍旧依恋日本帝国时期的“美好时光”,试图重新唤醒军国主义强盛帝国的旧梦。
漫画属于大众消费品,题材有着多种类型,主题思想也没有什么限制,属于通过鲜活生动的图画配上简洁的文字说明进行故事讲述的叙事艺术。不仅如此,它还力图通过具体直观的图形和文字给读者提供直接信息,使其不必通过思考就可以直接吸收漫画所传递的信息,获得愉悦感,而至于这种信息的立场及其背后的逻辑机理,则往往不被重视。在这种创造氛围中,日本漫画中以我为主的心情主义、感性主义思维泛滥成灾,这也折射出其国民缺乏理性思考,不善于冷静反思、更不善于站在他人角度进行换位思考的思维困境。
这种漫画思维反应在外交中,就是当日本处理对外纠纷时,日本人不擅长也不情愿从自身找问题,而习惯于从对方身上找原因。在南京大屠杀问题上,日本纠缠于遇难者的具体统计数字对中国进行非难,力图将问题核心的侵华日军所犯的罪行这一事实模糊化。在靖国神社问题上,日本人将参拜靖国神社诡辩为祖先崇拜的宗教仪式,对中韩等亚洲国家的反对不仅不予理睬还非难中韩等国是干预日本内政,而对自身在二战中犯下的滔天罪行不思悔改。在对和平国家的定义和战争反省问题上,日本人一味地沉溺于其作为世界上唯一受到原子弹轰炸的受害国意识,却将自身对世界犯下的罪行在先这一前提事实略过不提。这种“以我为主”的立场问题甚至在日本社会对待其国民的态度中都有所反应。2004年,当日本人质在伊拉克被恐怖组织斩首的时候,小泉政府拒不承认是自己向伊拉克派遣自卫队是导致其国民被杀害的根本原因,一些日本媒体也继续支持小泉政府的派兵政策,甚至有舆论指责该人质不应该“轻率”出现在伊拉克。④可以说,正是在这种“以我为主”的思维模式下,过于强调自己利益需要的日本,自然不会考虑它国的立场,也不会在国际体系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只会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其处处碰壁也就在所难免了。
日本人具备优越的艺术天赋,自古以来保持着对美极致追求的传统。戴季陶曾直言“日本人是好美的国民”。⑤在日本审美文化史上,对于外在形式的高度执着追求,随处可见,日本动漫也继承了这种传统。但是,日本动漫作品只注重外在形式,陷入了为娱乐而娱乐的怪圈,往往没有普遍而深刻的主题,缺乏对现实生活的关照,更缺乏普遍的价值观。因此,在看完动漫后,观众只对经典的角色形象留有印象,至于故事的主题和价值观却模糊不清、不了了之,其相应的人文内涵与道德政治素养往往没有得到相应提升。
日本的政治舞台上也充斥着这种通过吸引眼球来博得大众的动漫思维。政治家在“脸谱”等社交网站上很喜欢以娱乐和大众乐意接受的方式将自己包装成为偶像吸引选民,以赢得支持。但问题是,日本领导人的这种表演往往表现出过于娱乐化的倾向,在严肃的政治问题上缺乏应有的严谨与慎重。在舆论面前,日本政界这种不负责任言行的作秀往往给国家的外交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现阶段的安倍政权就是其中的代表,为了赢得国内右翼支持,对外展示强硬形象,安倍晋三成为了日本战后历史上唯一的也是第一个在公开场合穿战斗迷彩服甚至穿着登上战车的首相。⑥他在福岛县视察时,也亲自品尝当地的鱼等水产品,以期消除外界因福岛核污水泄漏而对当地水产品安全状况的担忧,然而这种行为并没有从根本上缓和外界的质疑。⑦尽管国际社会对安倍的作秀行为不感冒,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它在日本国内却受到了良好效果。报告显示,自2012年12月安倍晋三第二次就任首相以来, 其内阁依旧保持高的支持率,2013年3月安倍内阁的支持率更是达到65%,创历史最高。⑧可以这样说,喜欢领导人作秀也成为日本大众漫画思维中的一个突出特征。
日本动漫喜欢偶像崇拜,也偏爱从角色中心主义视角进行故事编织,这是由于日本动漫采取的是故事连载的传播模式,角色中心主义有利于漫画的连载进而达到维持巩固读者群体的目的。⑨在漫画叙事中,主人公往往被塑造成具备强烈信念具备“超自然力”的英雄。在“动漫王国”里无比强大的英雄面前,读者只会崇拜和追随他们。然而,日本漫画中的英雄崇拜是崇尚强者的英雄主义,绝大多数是道德感比较模糊的,正与邪并无明显界限。在日本漫画的观念中,力量是绝对的,实力大于人格。因此,作者和读者对英雄的崇拜实际上也就是对于实力的盲目崇拜。
这种漫画思维反映在二战后,就是美国成为了日本人心目中的英雄,也就成为其盲目崇拜的对象,尽管日本被超级大国美国征服,甚至是世界上唯一被美军用原子弹轰炸的国家。在美军结束军事占领、日本政府恢复直接统治之际,日本还是选择投靠美国,与其建立了牢固的政治经济军事同盟。当前日本对美国实力的绝对崇拜也就表现为日本政府自觉强化日美同盟,维护日美基轴,在内政外交上对美国亦步亦趋,以换取“美国的忠实盟友”这一角色身份。即便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不时对其做越顶外交,日本也选择依傍美国,对重大国际事务上对美国屈从,听任美国调遣。进入21世纪,尽管美国实力相对下降,对国际事务的话语权已经大不如前,日本也丝毫没有改变摆脱对美依赖的情节。很难想象,在国际关系史上,会有一个国家将自己实现大国强国的梦想和选择对其它国家的依附并驾齐驱,但日本对此心安理得,不觉得二者之间有什么冲突。
日本动漫的显著特征是包罗万象。动漫不仅包罗了日本文化的一切,也吸收了中国及欧美的文化,俨然成了世界文化的大杂烩。世界文化文学中的各种题材几乎都能在动漫中找到,这种东西兼并固然表现出了日本动漫对于世界文化主观能动地积极吸收,有其积极意义。一般而言,一个国家主动吸收的外来文化应该是在他国获得了成熟发展、积淀了厚重的文化精华、进化了优良基因的文化,经过合理消化吸收,必定会使自己有所进步。但问题是,日本漫画的这种吸收行为属于简单的“拿来主义”,它既不想抓住中国文化及欧美文化的真正精神所在,也不想结合本土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切实提升本国文化内涵与国民素质,只愿意简单工具性地东拼西凑,只追求达到迎合大众、能够增加销量的效果。
这种思维模式对外交行为的影响体现在日本喜欢“捆绑”他国的外交手法,至于其是否能够从根本上促进自己的国家利益,日本并不倾向于认真考虑。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谋求实现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这一问题上,日本捆绑了德国、印度和巴西,企图通过四国的联合捆绑实现入常夙愿,但捆绑的策略并未解除其困境,甚至给其增加了新的负担。此外,为了应对中国崛起对于自己在亚洲地位的影响,日本政府又不遗余力开展价值观外交,试图建立围绕中国的价值观之弧来对冲中国对于亚太繁荣稳定的贡献,但是,因为日本政府的这一想法从根本上违背了亚太国家追求繁荣与发展的心愿,自然和者寥寥。
动漫文化是当代日本文化的代表,动漫思维也是当代日式思维的缩影。尽管动漫文化的传播让日本受益匪浅,但动漫思维式的思考缺又使日本外交得不偿失。时空观念交错、立场以己为主、执着外表形式、盲目崇拜实力和简单拼凑它者,是当前日本动漫思维的主要特征,这种思维渗透到外交中必然会造成其思想和行动的困境。综上,缺乏正确的时空观使日本的外交少了对历史的敬畏,以己为主的立场使其外交常常不顾他国人民的切身感受,执着外表形式使其外交少了应有的严肃,盲目崇拜实力也其外交缺乏独立自己的意识,而对它者的简单捆绑拼凑又往往使自己得不偿失。一方面,在民族林立的世界中,动画思维在某种程度了反应了日本国民精神的缺失和日本文化的危机。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用动漫思维思考的日本也无法做到引领世界潮流地步,更难以指望其在全球事务中承担重大角色。另一方面,日本可以用漫画来娱乐身心,但用漫画思维来处理内政外交则不合时宜。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如何在全球化大潮中,避免使用漫画思维来简单对待丰富而多彩的世界、尊重历史发展的车轮,从而实现自身利益和整个人类共同命运的和合共生,才是正道。
(作者为青岛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本文系2012年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研究启动费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A2012-045)
【注释】
①曾品元:“论日本动漫外交的哲学贫困”,《日本研究》,2011年第4期,第119页。
②归泳涛:“日本的动漫外交—从文化商品到战略资源”,《外交评论》,2012年第6期,第128页。
③[日]铃木修次:《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东京:东书选书—东京书籍株式会社,1991年,第118页。
④“日本人质被确认斩首 小泉强硬态度是主因”,中广网,2004年11月1日,http://www.cnr.cn/2004news/ international/200411/t20041101_282082.html.
⑤戴季陶:《日本论》,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第151页。
⑥吴戈:“安倍作秀成分大 日本政体对其有约束”,凤凰网,2013年5月5日,http://news.ifeng.com/world/ detail_2013_05/05/24947484_0.shtml.
⑦“安倍吃福岛鱼‘作秀’力证无污染”,《新闻晚报》网站,2013年10月20日,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 html/2013-10/20/content_9264.htm.
⑧[日]“安倍内阁支持率の推移”, http://www.jiji.com/ jc/graphics?p=ve_pol_cabinet-support-cgraph.
⑨刘淑霞:“日本历史电视剧叙事研究—以‘大河电视剧’为中心”,《石家庄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第108页。
责编/韩露(实习)
D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