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执政理念的发展与演进

2014-11-10 01:09石正义
人民论坛 2014年29期
关键词:理念价值目标

黄 芳 石正义

论中国特色执政理念的发展与演进

黄 芳 石正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中国特色执政理念的不断创新与提升。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艺复兴出发,探寻我国特色执政理念的思想起源;回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基本价值诉求及其实践,从执政理念的核心价值目标、具体价值目标和价值诉求实现途径三个维度详细分析了我国特色执政理念的形成、发展和演进。

中国特色 执政理念 发展演进

执政理念通常是指执政党以执政宗旨为核心的一整套价值判断,包含执掌政权的宗旨、目的和任务,以及实现这一任务所需要的执政方针、执政手段等方面的理性认识和战略把握。在执政党的多种思想和各种行动指南当中,执政理念具有统领全局的地位和作用。作为执政党对于执政活动所形成的高度凝练的规律性认识,执政理念反映的是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的整体态度,也是执政活动的旗帜与方向。执政理念中包含着核心价值目标、具体价值目标,以及价值诉求的实现路径三个方面。从这三个方面来剖析执政理念,可以使我们对中国特色执政理念的历史发展和现实演进理解更加深入透彻。

中国特色执政理念的思想起源

五千年的中华传统历史文化是中国特色执政理念的深厚根基。中国历史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特别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先贤们,以人伦道德为基础,探讨了个人在家庭、社会、国家以及整个宇宙中的地位;探讨了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个人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等方面的问题,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影响深远的价值体系,也提出了最初朴素的“民本”思想。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孔子,创立了“仁”的学说,后由孟子发展为“仁者爱人”的主张,将民本思想推向了较高的地位。后来儒家思想不断演绎诠释,出现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观点,对我国古代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执政思想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西方,主张以“个人为中心,尊重人性”的思想最早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提出人要获得解放,人的个性应自由。这对早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理论和执政理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起源于法国的启蒙运动,进一步提出“人民主权”思想。启蒙思想家更加鲜明地主张将人本主义和人的自然权利诉诸于政治体制当中。代表性人物卢梭的思想精华和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他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则提出:“个人的权利具有最高性,国家的权力是个人权利让渡的产物,……执政必须符合权利的让渡者—公民的意愿。”①这些思想逐步成为现代国家执政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特色执政理念体系的思想源泉。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产生与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将实现人类社会的解放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目标,在他们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中,深刻揭示了个人的充分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意义,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②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认识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必须是“绝大多数人”的发展,无产阶级的运动就是要为多数人谋利益,最终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具体价值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认为私有制的出现,财产占有的不公平是造成人的本质异化的关键。因此,要消除人的异化就必须消灭私有制,发展社会生产力,达到共同富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最后,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价值诉求的实现路径是夺取国家统治政权,“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③这才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由于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理念的探索与实践还处于初期阶段。列宁认为执政党要始终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要把无产阶级中“最优秀和最可靠的领导、骨干”吸收进党内;在夺取政权后党的中心任务要转变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必须赶快学会做经济工作”。他指出了执政理念的具体价值目标:“现在我们主要的政治应当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收获更多的粮食,开采更多的煤炭,解决更恰当地利用这些粮食和煤炭的问题,消除饥荒,这就是我们的政治。”④

马克思主义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党执政的核心价值目标,将立党之本、执政之基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本质与规律,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执政实践提供了方向指导与经验借鉴,是中国特色执政理念得以形成并发展完善的重要基础。

中国特色执政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三位一体的。自1921年成立以来,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无产阶级的代表,中国共产党一直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革命时期到执政历程中,不断摸索,历经几代领导人的努力,终于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执政理念。

执政理念的核心价值目标—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为本”。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有“为什么人谋利益?为什么人服务”的提法,他们一致的观点是为多数人的利益服务而不是“少数人”。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将为人民服务思想进行了丰富与发展,结合中国当时革命和建设的具体情况,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思想,成为了共产党人行为准则的指南。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在于每个共产党人必须全心全意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不能只代表少数人或是自己个人的利益。党的七大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了我党根本宗旨,毛泽东为在全党全军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全国树立了以雷锋、白求恩、张思德等同志作为楷模的典型人物,供全党及全国人民学习。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在继承“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的同时,不断丰富其内涵与外延。首先,他提出,我们的一切行动必须要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共产党人行动和领导决策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同时,他指出,“为人民服务”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搞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因此,他果断地将国家发展建设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一心一意搞发展,并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是别的,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将党在这一时期执政理念核心价值目标确立为:“共同富裕为人民”。

随着改革开放环境下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执政党建设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联系起来,进一步明晰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和衡量标准,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党执政理念的核心价值目标。

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本质就在“以人为本”,它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根本宗旨的继承与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发展,一切以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生活为中心来解决与人有关的问题,本质是要尊重人的各项权利,既包括经济的也包括政治的、文化的,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的社会。

2014年2月,习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表示,“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⑤这集中代表和体现了新的领导集体对于执政理念核心价值目标的定位和传承。

执政理念的具体价值目标—从“以国家建设为中心”到“中国梦”。根据时代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要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国建设者,将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梦想作为这一时期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一切以国家现代化的建设与统一、稳定为根本前提,“以国家建设为中心”的执政具体目标贯穿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之中。这与新中国迫切需要改变落后、贫穷的现状,实现国家强大、富裕的时代要求是相符的。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系统总结与全面分析,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课题有了正确认识。寻求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大力发展经济,并以此作为执政理念的具体价值目标。从这个阶段可以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没有别的,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我们开始了全面的改革开放,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的高速发展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面临“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行了积极探索。正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指导下,党和国家不仅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情况下站稳了脚跟,而且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在复杂环境中打开了新的大好局面。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党的执政理念开始了新的拓展。以胡锦涛为核心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进一步确定我们党在新时期执政的具体价值目标就是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因此,执政重心放在如何让经济能够既快又好发展、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使百姓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这也是我党在本世纪前二十年执政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对我党执政理念的具体价值目标做了进一步明确,既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又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新目标。作为现阶段国家发展、人民奋斗的具体目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确立“中国梦”这一发展目标,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一是极大的包容性。它没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大陆的中国人可以接受,台港澳的中国人也可以接受,海外的华侨华人都可以接受,外国人也容易理解。其二是极大的凝聚力。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了做梦圆梦的机会和条件。个人梦的实现,是个人的成功和幸福,国家和民族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和强盛。因此,中国梦的论述,反映了中华儿女的心声,成为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执政理念价值诉求的实现路径—从政治动员到科学发展、深化改革。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对当时世界局势的错误判断,以及长期处于抗日革命武装、解放战争状态的惯性思维,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没有找到正确的执政价值理念的实现路径,企图通过单纯的依靠思想政治动员的手段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将社会主要矛盾(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搁置一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冰冷的政治关系、阶级关系,人性遭到扭曲,人成了政治的工具。不可否认,选择用一种政治的强制手段完成对当时社会主义经济主体的建设,有其合理性与有效性,但同时也应看到,以政治动员的、个人权威的、革命运动的形式发展国家经济,容易造成建设过程中因为各种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与动荡性,势必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重新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为我国各方面工作的指导思想。摒弃了“斗争哲学”的思想,把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推动市场经济,鼓励先富带后富。确立了用经济的手段解决政治问题的原则,以高度的政治技巧解决了党在这一时期执政理念价值诉求的实现路径问题。“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始终坚持,并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价值诉求实现的正确途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指明了方向。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将党的执政理念价值目标实现路径确定为一手抓“深化市场经济”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了新的“三步走”的构想;一手抓执政党建设,把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原则,总结了我党在中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水平,将党的建设推到新的高度。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将走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确定为我党执政理念价值目标诉求的现实路径。主张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兼顾中央与地方、国外与国内、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发展利益,从理论上论证、实践上落实,逐步走上一条科学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发展才能自强,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牢牢把握发展的主题主线,推进深化改革促发展。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时期的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中央在反腐、民生、外交等方面的执政新风,深得社会各界拥护。

纵观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嬗变过程,始终将执政理念的核心价值目标确定为“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为民立场是与生俱来的,是始终如一的。这里的“民”是“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别称,因不同历史时期范围有所差异。人民立场,曾先后被概括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以人为本”;而在执政理念的具体价值目标上,也因阶段不同而各有差异。国家和政权的稳定、共同富裕奔小康、中国梦,都是党根据不同的历史阶段,在执政理念中体现出来的具体目标;同样,在执政理念的诉求实现途径上,也是经过了政治动员、优先经济发展到科学发展、深化改革的变化。各个时期的执政理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现了其各自的指导价值,为国家独立、共同富裕、我党执政地位的提升和新世纪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方向。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部)

【注释】

①[法]罗曼·罗兰:《卢梭传》,陆琪译,西安:岳华文艺出版社,1982年,第60页。

②《共产党宣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8页、第5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3页。

④《列宁专题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77页。

⑤张朔:“习近平谈执政理念: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人民日报》,2014年2月9日。

责编/张晓

D232

A

猜你喜欢
理念价值目标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