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芳,钟金银,杨新涛,王少奇,柳 敏
(1.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 610500;2.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51;3.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4.陕西省延长石油公司,陕西 延安 716000)
安塞油田化子坪井区长2油藏位于陕西省安塞县化子坪乡境内,区内目前已开发采油井445口,注水井127口。油藏内主要发育心滩、边滩、河床滞留、泛滥平原等沉积微相,据前人研究成果[1-4]及工区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本区为一套辫状河沉积[5]。该区储层岩性以灰色、灰白色、灰绿色中砂岩、细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13.91%,平均渗透率9.56×10-3μm2,为低孔低渗储层。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储层表现出的非均质性日趋严重,而现阶段对于该地区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尚处于空白,因此,迫切需要对本区储层流动单元展开研究,以期为下一步的开发生产提供依据。
流动单元作为渗流近均质体是一个层次性的概念,不同层次的流动单元表征的储层非均质性不同,为了反映不同层次流动单元的差异性,研究中从取心井入手,采用流动带指数法进行流动单元划分[6]。
流动带指数法:
通过对取心井段岩心物性分析资料的整理,用基于对科择尼—卡尔曼Kozeny-Carman方程[5]稍加修改所得的FZI方程:
式中,Hc为孔隙结构常数,依据具体油田储层而定,一般在5~100之间变动。将(1)式两边除以ϕ,并开方有:
若渗透率单位采用(10-3μm2),定义下列参数:
研究区长2油藏的主要生产层段为长213,为了合理有效地对目的层流动单元进行划分,采用静态与动态参数相结合的方法,静态参数主要选取渗透率、孔隙度,动态参数则选取日产液量。首先根据生产资料对有产量的井特征参数进行统计,结果表明:目的层有产量的井共263口,筛选263口井中的100口井为样本,利用SPSS聚类软件中的系统聚类功能把这100口井划分为四类,划分结果如表1所示。
为了验证划分结果的准确性,利用SPSS软件中的判别分析方法对聚类分析的结果进行判别,判别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应用聚类分析法划分出的结果准确率为97%,以此判断以上对研究区目的层流动单元的分类办法是可行的。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利用SPSS软件中判别分析,对每一类流动单元建立判别函数关系式如下:
式中:Q——产量,t/d;ϕ ——孔隙度,f;K——渗透率,10-3μm2;Fzi——流动单元指数。
利用已有的分类标准,把研究区内剩下的井用SPSS软件中的判别分析法进行判别分类,根据判别分类结果得到研究区流动单元平面图(图1)。
表1 化子坪有产量的油井聚类分析结果Table 1 Cluster analysis results of productive wells in Huaziping area
表2 研究区目的层判别分析结果Table 2 Discriminant analysis results of target layers in the study area
图1 安塞油田化子坪区长213流动单元平面图Fig.1 Flow units plan distribution of Chang-213layer in Huaziping area,Ansai oilfield
1) 流动单元Ⅰ
最好的一类流动单元,其岩性以灰色、灰白色、灰绿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及中砂岩为主,渗透率高,一般大于8×10-3μm2,孔隙度大于15%,其流动单元指数FZI一般大于1.43,日产量大于10t/d,孔隙结构属中孔粗喉型结构,沉积微相为心滩。
2)流动单元Ⅱ
以灰色、灰白色、灰绿色细砂岩为主,渗透率较高,主要分布范围为(6~14)×10-3μm2,孔隙度主要分布范围为12%~16%,流动单元指数FZI介于1.1~1.45,日产量5~10t/d。其孔隙结构属中孔、中喉型结构,沉积微相为心滩。
3)流动单元Ⅲ
以灰色、灰白色、灰绿色细砂岩及灰色粉砂岩为主,渗透率中等,主要分布范围在(5~13)×10-3μm2,孔隙度为11%~16%,流动单元指数FZI介于1.0~1.35,日产量3~5t/d。其孔隙结构属中—低孔、细喉型结构,该类流动单元泛滥平原沉积为主,边滩沉积次之。
4)流动单元Ⅳ
以灰色粉砂岩为主,夹细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其渗透率较小,一般小于5×10-3μm2,孔隙度为6%~15%,其流动单元指数FZI小于1.1,日产量小于3t/d。其孔隙结构属低孔、细喉型结构,渗流性很差,该类流动单元主要为泛滥平原沉积。
从平面图(图1)上看,Ⅰ类流动单元分布在河流主流线上,以心滩微相为主;Ⅱ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心滩及边滩微相;Ⅲ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在边滩微相,而河床滞流沉积、心滩、河漫滩沉积次之;Ⅳ类流动单元沉积微相主要为河漫滩微相。总的说来,Ⅰ类流动单元是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最强的类型,孔渗值最高,物性最好,砂体厚度大,粒度均一,砂岩颗粒粗,分选性好;Ⅱ类流动单元是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较强的类型,砂岩颗粒较粗,分选较好,孔渗值较高,物性较好,厚度大;Ⅲ类流动单元是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一般的类型,孔渗值中等,物性较差,厚度小,在研究区此类流动单元分布较广;Ⅳ类流动单元是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最差的类型,孔渗值较低,物性较差,厚度比较薄。
储层流动单元的岩性、微相和微观孔隙结构等特征的差异最终体现在生产动态过程中。前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较好的流动单元渗透能力和储存能力较强,日产油量也较高。从试油初产图(图2)上可以看出,属于Ⅰ类流动单元的注水井附近油井试油初产量最高,属于Ⅱ类流动单元的注水井附近油井大多试油初产量较高,属于Ⅲ类流动单元的注水井附近油井试油初产量较低,属于Ⅳ类流动单元的注水井附近油井试油初产量最低。同时Ⅰ、Ⅱ类流动单元分布与试油大于5t/d的范围基本一致,说明流动单元与产量的高低具较好的相关性,流动单元划分是合理的,与实际生产动态较吻合。
图2 安塞油田化子坪区长213试油初产分布图Fig.2 Initial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f well testing of Chang-213layer in Huaziping area,Ansai oilfield
1)结合动静态特征参数,运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法把安塞油田化子坪区长2油藏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为四类,其中Ⅰ类流动单元储渗能力最强,Ⅱ类流动单元储渗能力较好,Ⅲ流动单元储渗能力一般,Ⅳ类流动单元储渗能力差。
2)对安塞油田化子坪区长2油藏储层的流动单元划分结果表明,较好的流动单元渗透能力和储存能力较强,日产油量也较高。
[1]彭晓清,龚福华,冯毓品,等.志靖安塞地区化子坪长2油层组油藏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8)∶31-33.
[2]王玉春,岳建平,张丽平,等.安塞油田化子坪区长2油藏降压增注技术研究与推广[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3(14)∶3 192-3 196.
[3]朱广社,李相明,别旭伟,等.安塞油田长2油层储层特征[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6):857-859.
[4]郭艳琴,王起琮,庞军刚,等.安塞油田长2、长3浅油层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特征[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1(3)∶443-448.
[5]朱筱敏.沉积岩石学(第四版)[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262-268.
[6]Hearn C L,Ebanks W J Jr,Ranganath V.Geolog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reservoir performance of the Hartzog Draw field,Wyoming[J].JPT,1984,36(9)∶1 335-1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