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素缺,郑朝霞,代东艳,范东娜
(河北省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北 廊坊 065700)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指由于严重而且持久的心肌缺血造成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和预后差的特点[1-2]。若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难治性心力衰竭,则治疗更为棘手[3-4]。学者们和心内科医师一直致力于优化心肌梗死后难治性心力衰竭治疗方案。本研究中笔者采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商品名新活素)治疗心肌梗死后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肌梗死后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纳入标准:均符合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出现心力衰竭,且适当而完善地应用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神经激素拮抗剂治疗、消除合并症和诱因后,临床症状和体征仍然未能得到改善或很快复发或进行性恶化;无听力、智力、言语交流障碍,能与医务人员交流沟通;自愿参加,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合并精神分裂症或双相障碍等重型精神疾病;不愿意参加本次研究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中,男9例,女6例;年龄65~85岁,平均(75.63±8.52)岁;NYHA 分级Ⅲ级 4例,Ⅳ级11例。观察组中,男8例,女7例;年龄65~84岁,平均(75.73±8.11)岁;NYHA分级Ⅲ级5例,Ⅳ级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和NYH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卧床休息,接受吸氧、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醛固酮抑制剂、控制感染等诱因和治疗原发病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新活素 (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33,规格为每支 5 mg)治疗,先以 1.5 μg/kg静脉冲击后,以0.007 5 μg/(kg·min)的速度连续静脉滴注。剂量范围负荷剂量为 1.5 ~2 μg/kg,维持剂量速率为 0.007 5 ~0.01 μg/(kg·min)。
临床疗效[5]:显效为用药60 min后,患者能够平卧,呼吸困难、心悸等临床症状完全或明显减轻,患者尿量增加,且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正常,患者肺部罗音明显减少或完全消失;有效为用药60 min后,患者可取半卧位,且呼吸困难、心悸等临床症状缓解,有尿,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较前有所好转,患者肺部罗音部分减少;无效为用药60 min后,患者呼吸困难、心悸等临床症状、体征、呼吸、血氧饱和度无改善,甚至病情加重或死亡。总有效=显效+有效。观察两组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含量、每搏心输量(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见表1至表3。对照组中出现恶心2例,呕吐1例,头晕1例,头痛1例;观察组中出现恶心3例,呕吐1例,头晕1例,头痛1例;经调整用药速度及对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继续使用均能耐受,无药物过敏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未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和NT-proBNP含量比较(,n=15)
表2 两组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和NT-proBNP含量比较(,n=15)
组别 血浆C反应蛋白(mg/L) NT-proBNP含量(pg/L)观察组对照组t值P治疗前4.96 ± 1.31 4.89 ± 1.25 0.150> 0.05治疗后2.12 ± 0.98 3.99 ± 1.11 5.094< 0.05治疗前2 978.73 ± 579.30 2 956.58 ± 590.54 0.104> 0.05治疗后48.19 ±20.15 92.37 ±25.32 5.288< 0.05
表3 两组患者每搏输出量和左室射血分数比较(,n=15)
表3 两组患者每搏输出量和左室射血分数比较(,n=15)
组别 每搏输出量(mL) 左室射血分数(%)观察组对照组t值P治疗前50.62 ± 9.45 49.68 ± 8.82 0.282> 0.05治疗后78.39 ±5.64 66.43 ±6.55 5.389< 0.05治疗前39.57 ± 8.68 38.94 ± 8.91 0.196> 0.05治疗后53.81 ± 6.26 42.29 ± 5.78 5.237< 0.05
心力衰竭是临床急危重症之一,是指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而迅速引起心输出量降低,是导致组织器官低灌注和急性淤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患者心脏不能将回心血量全部排出,每搏输出量减少而引起肺静脉淤血,严重者出现急性肺水肿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2]。该病是多数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结局,需卧床休息,接受吸氧、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醛固酮抑制剂、控制感染等诱因和治疗原发病等治疗[6-7]。但部分患者应用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神经激素拮抗剂治疗、消除合并症和诱因后,临床症状和体征仍未得到改善或很快复发或进行性恶化。为此,学者和心内科医师一直致力于优化心肌梗死后难治性心力衰竭治疗方案,旨在提高治疗效果,为改善患者的心肌梗死后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和体征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结果与既往研究结果[8]类似。新活素是一种通过重组DNA技术用大肠杆菌生产的无菌冻干制剂,与患者心室肌产生的内源性脑利钠肽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人脑利钠肽与特异性的利钠肽受体相结合,利钠肽受体与鸟苷酸环化酶相藕联,引起了细胞内环单磷酸鸟苷(cGMP)的浓度升高和平滑肌细胞的舒张。作为第二信使,cGMP能扩张患者的动静脉,迅速降低患者全身动脉压、右房压和肺毛细管楔压,从而降低患者心脏的前后负荷,并迅速减轻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和全身症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天然拮抗剂脑利钠肽能够拮抗患者的心肌细胞、心纤维原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内皮素、去甲肾上腺素和醛固酮,还可提高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增强患者钠排泄,减少分泌肾素和醛固酮,且具有拮抗后叶加压素及交感神经的保钠保水、升高血压作用。脑利钠肽参与了患者血压、血容量及水盐平衡的调节,增加患者血管通透性,降低患者体循环血管阻力及血浆容量而有效地降低患者心脏前后负荷,并增加心输出量,最终改善患者的心肌梗死后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新活素治疗心肌梗死后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1]Freixa X,Belle L,Joseph L,et al.Immediate vs.delayed stenting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EuroIntervention,2013,8(10):1 207 - 1 216.
[2]苏 懿,王 磊,张敏州.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4):467-469.
[3]刘志苹.小剂量新活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5):354-356.
[4]杨爱民,刘春萍.新活素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3):70 -71.
[5]方传刚,卫海松,武红斌,等.新活素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肺毛细血管压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8):1 006-1 007.
[6]刘春辉,乔 峰,田学峰,等.新活素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33(3):63-64.
[7]朱颖炜,袁高辉.新活素对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5):407-408.
[8]孙灵芝.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肌梗死后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6):633 -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