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及井斜对泡沫排水效果影响的分析

2014-11-07 16:54蒋文才
科技资讯 2014年7期
关键词:受力分析斜井

蒋文才

摘 要:大牛地气田部分气井是斜井,泡排中斜井成功率不到50%,提高斜井泡沫排水成功率成为必然。通过模拟气井携液过程,进行泡沫受力分析,找出斜井携液率不高原因,指导现场作业。大牛地气田防堵工艺主要是采取加注甲醇防堵,对于套管注醇气井,如果井内积液甲醇含量较高,这就会影响泡排剂的起泡能力及携液能力,通过研究大牛地气田积液含醇量与携液率、罗氏泡沫高度的关系,就可以确定合理注醇量,减少甲醇对泡沫排水的影响。

关键词:含醇量 消泡能力 携液率 斜井 受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TE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a)-0067-02

大牛地气田气井深度普遍在2500~3100 m之间,由于地质和技术原因,大部分气井都存在不同程度井斜,在斜井泡排中,统计发现泡排成功率较低,不足50%,且随着井斜度增大泡排成功率逐渐下降。斜井泡排已成为大牛地气田技术难题。

大牛地气田是一个低压、低产、低渗的边际气田,地处毛乌素沙漠,年平均气温 7.2 ℃左右,冬季最低温度-30 ℃左右。由于气田气温较低,需要加注甲醇防堵,对于气井内积液含醇量过高气井,影响起泡剂起泡和稳泡能力,导致泡排失败。研究大牛地气田气井积液含醇量与起泡剂起泡能力已迫在眉睫,我队通过现场取气井水样,在不同甲醇含量条件下测试携液率及罗氏泡高,确定明显影响起泡能力的含醇量,为现场工作提供合理数据。

1 斜井泡沫排水研究

1.1 实验

实验采用模拟流动法来研究泡排剂UT-11C在直斜筒中的泡沫性能,主要包括携液能力、起泡能力、携液泡沫含水率等性质。实验时,在长度1 m的起泡模拟装置中注入400 ml待测液,以一固定气流速度通过管柱的下端向上流出以模拟气井泡沫的形成和运动,并在这个过程测定泡沫的各种性能。实验分别模拟了直筒、15°斜筒、30°斜筒、45°斜筒中的流动过程。实验中, UT-11C的浓度为0.5%,实验温度为75 ℃。

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得出:随着井斜角越大,携液时间、起泡时间、泡沫含水率也越来越大,携液量越来越小。

1.2 实验分析

(1)垂管段、斜管中受力分析。

下面分别对泡沫在垂直管、斜管中进行受力分析:

图1中F1为生产压差使泡沫向上运动的力;F2为垂直管中泡沫的重力;f1为生产压差使泡沫向前运动的力;f2为斜管中泡沫的重力;f3为斜管中重力垂直管壁的一个分力。

泡沫在垂直管中主要收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向上的F1,另一个是泡沫的重力F2,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此时由于泡沫没有受到垂直管壁方向的力,泡沫与管壁的摩擦力较小。泡沫不容易破裂。

泡沫在斜管中主要受到f1和f2两个力,但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造成重力有一个垂直于管壁的分力f3,增加泡沫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管壁的摩擦力。使得泡沫容易破裂变成液滴落回井底,造成气井携液时间变长。

(2)泡沫在造斜段的受力分析(见图2)。

泡沫在气井造斜段运动方向是不断改变的,只有靠管壁给泡沫提供改变方向的力,增加泡沫与管壁的摩擦力,同时由于泡沫运动惯性,泡沫会碰击管壁,造成泡沫更加容易破裂,使得携液时间变长。

(3)泡沫含水率分析。

斜管中带出的泡沫含水率比直管带出的泡沫含水率高,分析原因是由于气泡在斜管中待的时间比直管长,气泡在斜管中破裂后,再与高速气流混合,形成更小更加稳定的气泡,这样就增大了泡沫的含水率。随着井斜角的增大,井壁对气泡的摩擦作用进一步增强,使得更多的不稳定气泡在上升的初始阶段就破裂了,并最终形成更加稳定的气泡。所以实验中随着井斜角度的增大,泡沫含水率不断增大。

(4)现场斜井泡排差的分析。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斜井段长,气泡在斜段中的破裂和再次成泡会消耗大量额外的能量,而由于目前气井自身压力就很低,气流速度小,这部分额外消耗的能量会使得气泡更不易被带出井筒;此外,由于造斜段长,在相同的垂深条件下气泡在斜井中的运动路径要比直井中的路径长很多。这样使得气泡在井筒中滞留时间过长,气泡就更易破裂了。因此,在定向井的泡排施工中,影响其最终携液量的因素主要是气泡在井筒中的滞留时间,也就是说,定向井对泡沫的稳定性具有更高的要求。

2 甲醇对泡沫排水效果的分析

2.1 甲醇对泡沫携液率影响的实验

大牛地气田主要是采取加注甲醇来防堵,对于套管注醇气井,井内积液肯定有一定含醇量,当甲醇含量较大时,就会影响泡排剂的起泡能力及携液能力,为了研究大牛地气田积液含醇量与携液率、罗氏泡沫高度的关系,我们在实验室分别进行两种情况的实验。

实验条件:温度:75℃,气体流速:10 L/min,药剂:UT-11C,浓度:0.5%

实验步骤:大牛地气田液样甲醇含量分别在10%、20%、30%、40%、50%条件下的携液率及罗氏泡沫高度。

实验结果见表2、表3。

由表2、表3可知,当甲醇含量从30%上升到40%时,携液率从75%下降到45%,携液率明显下降,当含醇量达50%,携液率下降到0。

当甲醇含量从30%上升到40%时,罗氏泡沫高度从220 mm下降到205 mm,并且稳定性下降较大,当含醇量达50%,罗氏泡高只有45 mm,且马上消失。

从以上实验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当积液含醇量达到或超过40%,携液率明显下降,泡排效果变差。

3 现场实例分析

3.1 井斜对泡沫排水效果影响实例分析

D1-4-62井于2005年12月13日投产,层位为盒3层,无阻流量为19.5922×104m3/d,目前配产为1.7×104 m3/d,该井造斜点深度2000 m,造斜点方位301.52,造斜点造斜率为1.12°/10 m,最大井斜度为28.17。

11年2月3日该井油套压差达3.8 MPa,决定使用UT-11C型起泡剂泡排,首次加注15公斤,以后加注8公斤/次,2月20日,油压下降到12.5 Mpa,压差达4.4 Mpa,说明泡排效果不理想。4月16日油套压差达5.1 Mpa,在相同泡排制度下再次实施泡排,4月29日压差达5.2 Mpa,效果不好,决定实施提产带液,产液2.56 m3,油压从12.3 Mpa上涨到16.1 Mpa,油套压差缩小到0.8 Mpa,效果较好,提产带液效果好的原因分析是提产带液,增大气体在油管中的流速,增强积液的二次起泡能力,同时由于斜井中二次起泡的泡沫含水率较高,不利于带出,但增大流速后可以很好带出。具体生产情况见图3。

3.2 甲醇对泡沫排水效果影响实例分析

D1-4-91井生产情况见图4。

由图4可知,2月25日到2月29日,该井注醇量为224 L/d,测试含醇量为48.3%,泡排后油套压差从5.2MPa扩大到7 MPa,效果较差。4月1日到4月7日,该井注醇量下调到109 L/d,测试含醇量为25.3%时,同一种泡排制度下油套压差从7.4 MPa缩小到0MPa,泡排效果明显。

4 结论

影响定向井泡排效果差的因素是由于其造斜段所造成的。造斜段首先增加了附加摩擦,消耗了额外能量,增加了排液难度;其次,由于造斜段长,增加了气泡流动路径,延长了气泡在井筒中滞留时间,使得其更易破裂从而回落井底造成积液。适当提产可以为气井提供较大能量,增强气井二次起泡能力,提高携液率。适当增大起泡剂浓度,可以使泡沫破裂后仍然能达到起泡浓度,增强二次起泡效果。当积液含醇量达到或超过40%,携液率明显下降,泡排效果变差。对于套管注醇气井,在泡排期间可以把注醇方式改为管线注醇,生产几天后开始实施泡排,对于不适合管注气井,要监测含醇量,使含醇量控制在35%以内。

参考文献

[1]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劳资局.采气工[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2] 夏斌.定向气井泡沫排水技术研究[J].钻采工艺,2007.

[3] 郭辉.泡沫排水起泡剂的研制与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2.endprint

摘 要:大牛地气田部分气井是斜井,泡排中斜井成功率不到50%,提高斜井泡沫排水成功率成为必然。通过模拟气井携液过程,进行泡沫受力分析,找出斜井携液率不高原因,指导现场作业。大牛地气田防堵工艺主要是采取加注甲醇防堵,对于套管注醇气井,如果井内积液甲醇含量较高,这就会影响泡排剂的起泡能力及携液能力,通过研究大牛地气田积液含醇量与携液率、罗氏泡沫高度的关系,就可以确定合理注醇量,减少甲醇对泡沫排水的影响。

关键词:含醇量 消泡能力 携液率 斜井 受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TE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a)-0067-02

大牛地气田气井深度普遍在2500~3100 m之间,由于地质和技术原因,大部分气井都存在不同程度井斜,在斜井泡排中,统计发现泡排成功率较低,不足50%,且随着井斜度增大泡排成功率逐渐下降。斜井泡排已成为大牛地气田技术难题。

大牛地气田是一个低压、低产、低渗的边际气田,地处毛乌素沙漠,年平均气温 7.2 ℃左右,冬季最低温度-30 ℃左右。由于气田气温较低,需要加注甲醇防堵,对于气井内积液含醇量过高气井,影响起泡剂起泡和稳泡能力,导致泡排失败。研究大牛地气田气井积液含醇量与起泡剂起泡能力已迫在眉睫,我队通过现场取气井水样,在不同甲醇含量条件下测试携液率及罗氏泡高,确定明显影响起泡能力的含醇量,为现场工作提供合理数据。

1 斜井泡沫排水研究

1.1 实验

实验采用模拟流动法来研究泡排剂UT-11C在直斜筒中的泡沫性能,主要包括携液能力、起泡能力、携液泡沫含水率等性质。实验时,在长度1 m的起泡模拟装置中注入400 ml待测液,以一固定气流速度通过管柱的下端向上流出以模拟气井泡沫的形成和运动,并在这个过程测定泡沫的各种性能。实验分别模拟了直筒、15°斜筒、30°斜筒、45°斜筒中的流动过程。实验中, UT-11C的浓度为0.5%,实验温度为75 ℃。

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得出:随着井斜角越大,携液时间、起泡时间、泡沫含水率也越来越大,携液量越来越小。

1.2 实验分析

(1)垂管段、斜管中受力分析。

下面分别对泡沫在垂直管、斜管中进行受力分析:

图1中F1为生产压差使泡沫向上运动的力;F2为垂直管中泡沫的重力;f1为生产压差使泡沫向前运动的力;f2为斜管中泡沫的重力;f3为斜管中重力垂直管壁的一个分力。

泡沫在垂直管中主要收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向上的F1,另一个是泡沫的重力F2,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此时由于泡沫没有受到垂直管壁方向的力,泡沫与管壁的摩擦力较小。泡沫不容易破裂。

泡沫在斜管中主要受到f1和f2两个力,但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造成重力有一个垂直于管壁的分力f3,增加泡沫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管壁的摩擦力。使得泡沫容易破裂变成液滴落回井底,造成气井携液时间变长。

(2)泡沫在造斜段的受力分析(见图2)。

泡沫在气井造斜段运动方向是不断改变的,只有靠管壁给泡沫提供改变方向的力,增加泡沫与管壁的摩擦力,同时由于泡沫运动惯性,泡沫会碰击管壁,造成泡沫更加容易破裂,使得携液时间变长。

(3)泡沫含水率分析。

斜管中带出的泡沫含水率比直管带出的泡沫含水率高,分析原因是由于气泡在斜管中待的时间比直管长,气泡在斜管中破裂后,再与高速气流混合,形成更小更加稳定的气泡,这样就增大了泡沫的含水率。随着井斜角的增大,井壁对气泡的摩擦作用进一步增强,使得更多的不稳定气泡在上升的初始阶段就破裂了,并最终形成更加稳定的气泡。所以实验中随着井斜角度的增大,泡沫含水率不断增大。

(4)现场斜井泡排差的分析。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斜井段长,气泡在斜段中的破裂和再次成泡会消耗大量额外的能量,而由于目前气井自身压力就很低,气流速度小,这部分额外消耗的能量会使得气泡更不易被带出井筒;此外,由于造斜段长,在相同的垂深条件下气泡在斜井中的运动路径要比直井中的路径长很多。这样使得气泡在井筒中滞留时间过长,气泡就更易破裂了。因此,在定向井的泡排施工中,影响其最终携液量的因素主要是气泡在井筒中的滞留时间,也就是说,定向井对泡沫的稳定性具有更高的要求。

2 甲醇对泡沫排水效果的分析

2.1 甲醇对泡沫携液率影响的实验

大牛地气田主要是采取加注甲醇来防堵,对于套管注醇气井,井内积液肯定有一定含醇量,当甲醇含量较大时,就会影响泡排剂的起泡能力及携液能力,为了研究大牛地气田积液含醇量与携液率、罗氏泡沫高度的关系,我们在实验室分别进行两种情况的实验。

实验条件:温度:75℃,气体流速:10 L/min,药剂:UT-11C,浓度:0.5%

实验步骤:大牛地气田液样甲醇含量分别在10%、20%、30%、40%、50%条件下的携液率及罗氏泡沫高度。

实验结果见表2、表3。

由表2、表3可知,当甲醇含量从30%上升到40%时,携液率从75%下降到45%,携液率明显下降,当含醇量达50%,携液率下降到0。

当甲醇含量从30%上升到40%时,罗氏泡沫高度从220 mm下降到205 mm,并且稳定性下降较大,当含醇量达50%,罗氏泡高只有45 mm,且马上消失。

从以上实验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当积液含醇量达到或超过40%,携液率明显下降,泡排效果变差。

3 现场实例分析

3.1 井斜对泡沫排水效果影响实例分析

D1-4-62井于2005年12月13日投产,层位为盒3层,无阻流量为19.5922×104m3/d,目前配产为1.7×104 m3/d,该井造斜点深度2000 m,造斜点方位301.52,造斜点造斜率为1.12°/10 m,最大井斜度为28.17。

11年2月3日该井油套压差达3.8 MPa,决定使用UT-11C型起泡剂泡排,首次加注15公斤,以后加注8公斤/次,2月20日,油压下降到12.5 Mpa,压差达4.4 Mpa,说明泡排效果不理想。4月16日油套压差达5.1 Mpa,在相同泡排制度下再次实施泡排,4月29日压差达5.2 Mpa,效果不好,决定实施提产带液,产液2.56 m3,油压从12.3 Mpa上涨到16.1 Mpa,油套压差缩小到0.8 Mpa,效果较好,提产带液效果好的原因分析是提产带液,增大气体在油管中的流速,增强积液的二次起泡能力,同时由于斜井中二次起泡的泡沫含水率较高,不利于带出,但增大流速后可以很好带出。具体生产情况见图3。

3.2 甲醇对泡沫排水效果影响实例分析

D1-4-91井生产情况见图4。

由图4可知,2月25日到2月29日,该井注醇量为224 L/d,测试含醇量为48.3%,泡排后油套压差从5.2MPa扩大到7 MPa,效果较差。4月1日到4月7日,该井注醇量下调到109 L/d,测试含醇量为25.3%时,同一种泡排制度下油套压差从7.4 MPa缩小到0MPa,泡排效果明显。

4 结论

影响定向井泡排效果差的因素是由于其造斜段所造成的。造斜段首先增加了附加摩擦,消耗了额外能量,增加了排液难度;其次,由于造斜段长,增加了气泡流动路径,延长了气泡在井筒中滞留时间,使得其更易破裂从而回落井底造成积液。适当提产可以为气井提供较大能量,增强气井二次起泡能力,提高携液率。适当增大起泡剂浓度,可以使泡沫破裂后仍然能达到起泡浓度,增强二次起泡效果。当积液含醇量达到或超过40%,携液率明显下降,泡排效果变差。对于套管注醇气井,在泡排期间可以把注醇方式改为管线注醇,生产几天后开始实施泡排,对于不适合管注气井,要监测含醇量,使含醇量控制在35%以内。

参考文献

[1]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劳资局.采气工[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2] 夏斌.定向气井泡沫排水技术研究[J].钻采工艺,2007.

[3] 郭辉.泡沫排水起泡剂的研制与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2.endprint

摘 要:大牛地气田部分气井是斜井,泡排中斜井成功率不到50%,提高斜井泡沫排水成功率成为必然。通过模拟气井携液过程,进行泡沫受力分析,找出斜井携液率不高原因,指导现场作业。大牛地气田防堵工艺主要是采取加注甲醇防堵,对于套管注醇气井,如果井内积液甲醇含量较高,这就会影响泡排剂的起泡能力及携液能力,通过研究大牛地气田积液含醇量与携液率、罗氏泡沫高度的关系,就可以确定合理注醇量,减少甲醇对泡沫排水的影响。

关键词:含醇量 消泡能力 携液率 斜井 受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TE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a)-0067-02

大牛地气田气井深度普遍在2500~3100 m之间,由于地质和技术原因,大部分气井都存在不同程度井斜,在斜井泡排中,统计发现泡排成功率较低,不足50%,且随着井斜度增大泡排成功率逐渐下降。斜井泡排已成为大牛地气田技术难题。

大牛地气田是一个低压、低产、低渗的边际气田,地处毛乌素沙漠,年平均气温 7.2 ℃左右,冬季最低温度-30 ℃左右。由于气田气温较低,需要加注甲醇防堵,对于气井内积液含醇量过高气井,影响起泡剂起泡和稳泡能力,导致泡排失败。研究大牛地气田气井积液含醇量与起泡剂起泡能力已迫在眉睫,我队通过现场取气井水样,在不同甲醇含量条件下测试携液率及罗氏泡高,确定明显影响起泡能力的含醇量,为现场工作提供合理数据。

1 斜井泡沫排水研究

1.1 实验

实验采用模拟流动法来研究泡排剂UT-11C在直斜筒中的泡沫性能,主要包括携液能力、起泡能力、携液泡沫含水率等性质。实验时,在长度1 m的起泡模拟装置中注入400 ml待测液,以一固定气流速度通过管柱的下端向上流出以模拟气井泡沫的形成和运动,并在这个过程测定泡沫的各种性能。实验分别模拟了直筒、15°斜筒、30°斜筒、45°斜筒中的流动过程。实验中, UT-11C的浓度为0.5%,实验温度为75 ℃。

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得出:随着井斜角越大,携液时间、起泡时间、泡沫含水率也越来越大,携液量越来越小。

1.2 实验分析

(1)垂管段、斜管中受力分析。

下面分别对泡沫在垂直管、斜管中进行受力分析:

图1中F1为生产压差使泡沫向上运动的力;F2为垂直管中泡沫的重力;f1为生产压差使泡沫向前运动的力;f2为斜管中泡沫的重力;f3为斜管中重力垂直管壁的一个分力。

泡沫在垂直管中主要收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向上的F1,另一个是泡沫的重力F2,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此时由于泡沫没有受到垂直管壁方向的力,泡沫与管壁的摩擦力较小。泡沫不容易破裂。

泡沫在斜管中主要受到f1和f2两个力,但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造成重力有一个垂直于管壁的分力f3,增加泡沫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管壁的摩擦力。使得泡沫容易破裂变成液滴落回井底,造成气井携液时间变长。

(2)泡沫在造斜段的受力分析(见图2)。

泡沫在气井造斜段运动方向是不断改变的,只有靠管壁给泡沫提供改变方向的力,增加泡沫与管壁的摩擦力,同时由于泡沫运动惯性,泡沫会碰击管壁,造成泡沫更加容易破裂,使得携液时间变长。

(3)泡沫含水率分析。

斜管中带出的泡沫含水率比直管带出的泡沫含水率高,分析原因是由于气泡在斜管中待的时间比直管长,气泡在斜管中破裂后,再与高速气流混合,形成更小更加稳定的气泡,这样就增大了泡沫的含水率。随着井斜角的增大,井壁对气泡的摩擦作用进一步增强,使得更多的不稳定气泡在上升的初始阶段就破裂了,并最终形成更加稳定的气泡。所以实验中随着井斜角度的增大,泡沫含水率不断增大。

(4)现场斜井泡排差的分析。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斜井段长,气泡在斜段中的破裂和再次成泡会消耗大量额外的能量,而由于目前气井自身压力就很低,气流速度小,这部分额外消耗的能量会使得气泡更不易被带出井筒;此外,由于造斜段长,在相同的垂深条件下气泡在斜井中的运动路径要比直井中的路径长很多。这样使得气泡在井筒中滞留时间过长,气泡就更易破裂了。因此,在定向井的泡排施工中,影响其最终携液量的因素主要是气泡在井筒中的滞留时间,也就是说,定向井对泡沫的稳定性具有更高的要求。

2 甲醇对泡沫排水效果的分析

2.1 甲醇对泡沫携液率影响的实验

大牛地气田主要是采取加注甲醇来防堵,对于套管注醇气井,井内积液肯定有一定含醇量,当甲醇含量较大时,就会影响泡排剂的起泡能力及携液能力,为了研究大牛地气田积液含醇量与携液率、罗氏泡沫高度的关系,我们在实验室分别进行两种情况的实验。

实验条件:温度:75℃,气体流速:10 L/min,药剂:UT-11C,浓度:0.5%

实验步骤:大牛地气田液样甲醇含量分别在10%、20%、30%、40%、50%条件下的携液率及罗氏泡沫高度。

实验结果见表2、表3。

由表2、表3可知,当甲醇含量从30%上升到40%时,携液率从75%下降到45%,携液率明显下降,当含醇量达50%,携液率下降到0。

当甲醇含量从30%上升到40%时,罗氏泡沫高度从220 mm下降到205 mm,并且稳定性下降较大,当含醇量达50%,罗氏泡高只有45 mm,且马上消失。

从以上实验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当积液含醇量达到或超过40%,携液率明显下降,泡排效果变差。

3 现场实例分析

3.1 井斜对泡沫排水效果影响实例分析

D1-4-62井于2005年12月13日投产,层位为盒3层,无阻流量为19.5922×104m3/d,目前配产为1.7×104 m3/d,该井造斜点深度2000 m,造斜点方位301.52,造斜点造斜率为1.12°/10 m,最大井斜度为28.17。

11年2月3日该井油套压差达3.8 MPa,决定使用UT-11C型起泡剂泡排,首次加注15公斤,以后加注8公斤/次,2月20日,油压下降到12.5 Mpa,压差达4.4 Mpa,说明泡排效果不理想。4月16日油套压差达5.1 Mpa,在相同泡排制度下再次实施泡排,4月29日压差达5.2 Mpa,效果不好,决定实施提产带液,产液2.56 m3,油压从12.3 Mpa上涨到16.1 Mpa,油套压差缩小到0.8 Mpa,效果较好,提产带液效果好的原因分析是提产带液,增大气体在油管中的流速,增强积液的二次起泡能力,同时由于斜井中二次起泡的泡沫含水率较高,不利于带出,但增大流速后可以很好带出。具体生产情况见图3。

3.2 甲醇对泡沫排水效果影响实例分析

D1-4-91井生产情况见图4。

由图4可知,2月25日到2月29日,该井注醇量为224 L/d,测试含醇量为48.3%,泡排后油套压差从5.2MPa扩大到7 MPa,效果较差。4月1日到4月7日,该井注醇量下调到109 L/d,测试含醇量为25.3%时,同一种泡排制度下油套压差从7.4 MPa缩小到0MPa,泡排效果明显。

4 结论

影响定向井泡排效果差的因素是由于其造斜段所造成的。造斜段首先增加了附加摩擦,消耗了额外能量,增加了排液难度;其次,由于造斜段长,增加了气泡流动路径,延长了气泡在井筒中滞留时间,使得其更易破裂从而回落井底造成积液。适当提产可以为气井提供较大能量,增强气井二次起泡能力,提高携液率。适当增大起泡剂浓度,可以使泡沫破裂后仍然能达到起泡浓度,增强二次起泡效果。当积液含醇量达到或超过40%,携液率明显下降,泡排效果变差。对于套管注醇气井,在泡排期间可以把注醇方式改为管线注醇,生产几天后开始实施泡排,对于不适合管注气井,要监测含醇量,使含醇量控制在35%以内。

参考文献

[1]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劳资局.采气工[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2] 夏斌.定向气井泡沫排水技术研究[J].钻采工艺,2007.

[3] 郭辉.泡沫排水起泡剂的研制与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受力分析斜井
国外斜井TBM项目数据统计
各向异性储层部分射开斜井新表皮模型
掌握截面法,打好力学坚实基础
斜井防跑车装置优化设计及应用
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过山车中心轴装配新方案
受力分析法在初中力学中的应用
民用飞机标准爬升剖面性能计算
斜井提升机制动系统技术改进分析
后卸式斜井箕斗多点卸载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