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玲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是以班集体为基础展开的。因此,建设和谐文明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成果的体现。对于学生来说,和谐文明的班集体可以成为成长的熔炉,风气不正的班集体可以成为一个染缸,生活在什么样的集体里,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没有和谐文明的班集体,集体教育就难以存在,班主任工作就成了游离状态,学生就成了一盘散沙,不仅不能凝聚成一种相互激励、相互影响的力量,反而会起到反作用;没有和谐文明的班集体,许多集体活动就不能开展,对学生的教育也难以实现,那么也就难以形成稳定的教育效果。
建设和培养和谐文明的班集体还可以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当一个班集体组织健全、学生积极向上、师生关系融洽、班级工作能够形成客观运行机制,班主任就可以从日常的琐事中解脱出来。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班集体,不但要求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班主任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班主任要认清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位置
结合几年来的工作经历,笔者认为班主任的角色特点决定着我们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有以下责任:一是教育责任,即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二是培养责任,即利用和创造条件,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健康和谐地发展;三是发现责任,即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特殊才能、发展的驱动力等,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四是激活责任,即提高学生的积极意识和进取心,引发他们产生健康的、积极的欲望和需求,使他们形成自我教育的要求和能力;五是夯实责任,即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提高其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班主任要认清自己对学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因素
一是以自身的行为向学生提供教育信息,为学生提供形象示范。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的活动中,当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就成为一种教育信息。这种“信息”通过在学生面前的表现,告诉学生怎样做人、如何做事。这种信息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教育功能是潜移默化的。班主任的穿着打扮、举止言谈、兴趣爱好、人格风范、处世态度、工作表现、活力和热情等,都是重要的教育因素。因此,班主任在学生面前要始终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学生作表率。
二是靠自身的威望激发学生接受教育,形成自身教育的能力。教师的威望来自学生的向师性,而学生的向师性又来自教师的“表现”。当教师的“表现”能够被学生认同,在学生心目中成为教育形象时,其才能够产生威信。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会对学生提出许多要求。这些要求有时不仅是针对学生的,也是针对老师自身的。因此,班主任的威望很多地方是从自身合乎“要求”的表现中形成的。班主任的威信本身也是教育因素,威望越高,教育影响也就越强。威望能激发人的追求,当这种追求成为学生的心理表现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我教育的力量。这时候学生在学习做人、做事时,一种有形无形的目标就会激励他们奋发向上。这是一种无声的驱动力量,任何说教的方式和外在的要求都无法达到这一效果。
二、建设和谐文明的班级组织,发挥好集体教育作用
一是培养集体意识,使班集体中的全体成员能够自觉按照集体的目标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确立“个人归属集体、献身社会”的道德和社会信念。
二是培养集体主义情感,引导学生在集体中友好合作、乐于助人、平等交往、相互团结,形成和发展热爱集体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是培养学生具有组织集体和管理集体的能力和技能。目前,笔者班级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模式。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适应、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为主旨的日常教育。在班内每个人都是班级主人的情感归属教育。
四是培养公民意识,使班内每个成员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在班内的地位,扮演好不同的角色,为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打好坚实的基础。对于我们职业类学校来说,不但要做好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且要做好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三、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环境
学生在校生活主要是在班集体中度过的,生活质量主要是班级生活的质量,而班级生活质量的高低,依赖于学生在班级中获得的显性教育以及班级文化满足他们发展需要的程度。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的生活方式。
(一)营造文化性物质环境
文化性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微观物质环境,如班级中的标语、图画、图书资料、学习园地、作品角、光荣榜等。这类物质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经常性影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作用,不仅能陶冶学生的心灵,而且会成为师生团结进取、顽强拼搏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营造社会化环境
当今社会的学生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又处在不利于社会化的环境之中。例如,独生子女与电视机、电脑作伴的时间越来越多;独门独户的公寓式建筑,使他们失去了许多与外界交往的机会;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更容易养成自我中心、自我封闭和不合群的孤僻性格,等等。因此,作为班集体要创设社会化环境,增长学生的社会知识和交往经验。尤其要注意发挥班级的社会功能,为学生提供有利于他们进行社会化交往的良好环境,让他们有机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学习社会和适应社会,获得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各种感受,从而增强人际沟通能力。
(三)营造和谐文明的人际环境
交往是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其主体和结构决定着人际关系的性质和水平。班主任指导班级学生交往,一是把学生作为交流的主体,研究学生的交往需要、能力的差异性,指导学生正确了解周围的人,懂得如何避免和解决冲突,积累积极的交往经验,正确地确立自己在班级中的角色。二是涉及内容充实、频率高的交往机构,即根据班级活动的目的、任务和班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学生和教师集体、成人社会的交往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多渠道、多层次、多维度的交往网络。
(四)营造正确的舆论和班风
舆论是在班级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班风是班集体长期形成的言论上、情绪上和行动上的共同的倾向,是学生思想道德、人际关系、舆论力量等方面的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舆论和班风对班集体建设和学生成长都有很大的作用,班主任必须努力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和优良的班风。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来自明确的是非观念,教师要在重大的、基本的人生价值观念、社会观念、道德观念上对学生进行明确的教育,使他们懂得是非曲直;它又来自集体中的活动准则,来自通过规章制度体现的各种要求,因此,班级中的各种规章制度要健全,要明确具体,要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班风又来自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来自他们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来自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正确态度。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健全的规章制度,还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讲真话的好思想、好作风。
(作者单位:鹤壁市机电信息工程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