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是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山东英才学院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着眼点,在法人治理结构、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开放办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1-0072-03
民办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以山东省为例,截至2013年,山东省有民办普通高等学校38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31.13万人,占全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18.33%,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当前面临生源不断减少、公(民)办高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必须创新和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增强自身办学活力。
一、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部分民办高校各司其职的运转机制未真正建立起来,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完善。有的虽然建立了董事会制度,但是存在董事会和校长职责不清晰现象,还有的民办高校董事会权力过于集中在少数创办者手中,“家族化”倾向严重。
(二)人事制度改革滞后
民办高校教师数量相对较少,教学工作量较大,由于多数学校缺乏科学合理的选拔、聘用、考核、激励及培养机制,导致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师流失率较高。部分民办高校在薪酬制度设计方面还存在缺陷,没有充分体现出民办高校机制灵活的优势,如工资及奖金发放存在“大锅饭”现象,挫伤了部分劳动付出较大的员工的积极性。
(三)尚未形成开放办学的长效机制
当前民办高校的办学形式单一,多采取封闭式办学,即发展只靠自身的校内师资、教学设施和有限的资源等。而应用型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单靠学校自身力量是不能满足的,民办高校应发挥体制机制优势,走开放办学的道路,实行借力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才能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形成办学优势。
(四)缺乏教学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和监控机制
由于民办高校办学时间较短,且人员稳定性较差,部分学校还存在教学管理制度不太健全、教学管理不太规范及教学评价不太科学等问题,必须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
二、山东英才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的着力点
(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构建科学、民主的内部领导体制
1.建章立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学校按照现代大学制度要求,完善了内部治理结构。一是建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了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修订了《山东英才学院章程》,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章法依据。二是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和工会、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凝心聚力,共同致力于学校发展。三是定期召开党代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落实学校全体人员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障学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四是成立了由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组成的校董会和教育发展基金会,扩大了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健全了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2.构建科学、民主的内部领导体制。构建了以董事会制度为核心的民办高校决策机制。学校建立了董事会制度,制定了《山东英才学院董事会章程》,明确了董事会的组成、职权、任职资格和义务。董事会成员由举办者、管理者代表、教职工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等构成。董事会在事关学校发展方向性、战略性、关键性事项上发挥决策作用。
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在董事会领导下,独立地行使学校的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学职权。学校还建立和完善了由校长主持、学校党政领导参加的党政联席会制度和由教授专家组成的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制度。党政联席会主要审定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师生员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等议题,教学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则侧重教学、科研等事务。
(二)建立专业理事会管理制度,强化校企共建专业力度
学校自2008年以来,不断推行校、院两级管理,扩大院(部)办学自主权,进一步确定各专业教学单位作为办学实体的主体地位,使院(部)真正成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教学、科研、专业和课程建设的主体,形成有效有序的教学管理体系。
1.院(部)成立专业理事会。为加强专业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促进学校与企业、政府更好的合作,各院(部)成立了由校企联合组成的“专业理事会”,主要负责院企合作专业建设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训基地、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在专业理事会指导下,院(部)与合作单位建立校企产学研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参与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2.教研室实行专业带头人负责制。院(部)以专业为单位成立了教研室,教研室管理实行专业带头人负责制。学校规范了相关制度建设,明确了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培养、管理、考核和岗位职责等内容。专业带头人的聘任分为两类:一是校内选拔聘任,遴选出在专业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有能力的教师,对其进行岗位聘任;二是高薪聘请校外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承担起岗位职责。
(三)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竞争激励机制
1.以“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为原则实施人事制度改革,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使有能力的员工脱颖而出。(1)改革编制管理办法,实行定编定岗定责。学校2011年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人事制度改革的通知》,按照“精简高效、科学合理”的原则设置教职工编制总量,合理划分专、兼职聘用人员的比例。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任务需要,以及各职能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等,全面进行岗位分析,合理设置教学、管理、服务等各级各类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识别关键业绩指标,系统形成各级各类岗位说明书。(2)完善岗位管理办法,全面推行聘任制。学校endprint
2011年下发了《关于调整并确认学院组织机构及中层干部岗位设置的通知》,公布了《2011年中层干部确认与竞聘实施方案》,按照“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聘约管理”的原则,推行中层干部以领导确认与公开竞聘相结合的方式上岗,通过公开竞聘、公平竞争,共选拔正处级干部16人、副处级干部52人。
完善教师聘用机制,实行教师职务聘用制。学校出台了《山东英才学院教师岗位聘用管理规定》,根据学校师资队伍状况和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合理设定教师岗位聘用条件和相应职务的教师岗位。鼓励中青年教师低职高聘,勇挑重担,努力形成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1];探索建立特聘教授岗位制度,积极吸引和遴选校外优秀学术带头人到校任教。破除人才单位所有制,探索校际之间互聘、联聘教师机制,促进校内外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在2011年的教师岗位竞聘过程中,35名优秀中青年教师低职高聘,激发了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以任期(三年)目标为依据,建立分级管理、分层考核的绩效管理体系,保证学校各项目标任务有效落实。为了充分发挥民营机制优势,构建全面绩效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业绩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学校成立了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绩效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每年度根据学校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形成各单位、部门主要工作目标、指标和各单位、部门目标任务书,建立目标指标体系并进行对接确认。学校绩效管理领导小组每学期都会按照《绩效管理控制程序》及《绩效管理与考核方案》对各单位、部门及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全面考核、评价,评价结果将成为绩效工资发放依据和人员岗位调整、续聘依据。
3.建立富有竞争性和激励性的薪酬与奖惩制度。在学校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坚持“学校得发展,教职员工得实惠”的理念,不断提高教职工工资待遇,让全体教职员工共享学校改革、创新、发展的成果。建立起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完善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使分配向优秀教师和关键岗位倾斜[2]。设置校长奖励基金,对做出突出贡献者及高层次特殊人才进行激励。2011年学校进行了新一轮工资改革,平均增资幅度30%以上,在普遍大幅上涨的同时,向教学一线和优秀人才倾斜。
4.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形成教师能力素质提升机
制。为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力度[3]。大力实施青年教师访问学者工程、博士培养工程、实践访学工程等高层次培养计划;引进特聘教授组建教学科研团队或结成对子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着力培养学科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学校充分利用国家网络教学资源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教研能力。通过强化培养培训,青年教师自身得到提升和发展,在工作中能够勇挑重任并做出应有贡献,从而稳定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忠诚度。
(四)借力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建立开放办学机制
学校实行开放办学,采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研合作以及国际合作等多种形式,通过双方或多方的密切合作,强化学科专业特色,建立与行业、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人才和进行科研协同创新的共赢机制,形成开放办学的长效机制,借力整合各方的优质资源,增强了办学活力。
学校重视校地合作,与济阳、平原、临清等县市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深化校企合作,与润华集团、浪潮集团有限公司、福田雷沃重工、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实质性全面合作关系,建设了20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行校校合作,与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济南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与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和韩国东明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与韩国东明大学合作,成立了东明学堂,联合培养韩语、老年护理、市场营销等方面人才。加强同社会团体的密切合作,与山东省工商联、山东省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山东省妇联、济南市妇联合作共同助推大学生就业创业。
(五)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
1.完善教学质量标准系统。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制定了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包括“山东英才学院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山东英才学院本科专业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山东英才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质量标准”、“山东英才学院本科教学大纲编制质量标准”、“山东英才学院备课环节质量标准”、“山东英才学院理论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山东英才学院考试环节质量标准”、“山东英才学院实验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山东英才学院实训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山东英才学院实习环节质量标准”、“山东英才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质量标准”等。完善了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基本达到了评价有标准、监控有依据,奠定了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前提。
2.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由教学行政和学术两个组织系统组成,教学行政系统由校长、分管校长、教务处、教学院(部)组成,校长以办公会形式对教学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对全校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分管校长负责教学的具体管理,教务处全面负责教学组织运行,教学院(部)具体组织落实教学任务。学术系统由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组成,负责教学学术问题研究和审议,并对教学质量分层次、按系统进行监控,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3.建立监控与评估制度。学校建立了两级两类教学质量监控评估制度。“两级评估”是指由学校评建办公室与督导组组织实施的评估和教学院(部)督导组组织实施的评估;“两类评估”是指以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学院(部)评估为主的综合性评估和以课堂教学评估、实验实训教学评估、毕业论文(设计)评估等为主的专项性评估。建立了领导干部听课、教学督导、教学检查、学生评教、教师评学、辅导员听课等制度;建立了由校外专家参与的人才培养论证、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评价、家长评价等制度;建立了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监控评估制度覆盖了“管、教、学”全过程,建立了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既有规范约束、又有激励作用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体系。endprint
4.形成质量分析与改进机制。学校从落实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学习质量评价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各级人员听课制度、毕业论文(设计)抽查 、考试评估制度、毕业生追踪调查制度以及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等制度入手,细化常规检查、强化教学督导、固化教学评估、量化考核奖惩,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对教学基本状态实施常态检测。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督导队伍、学生信息员队伍和用人单位评价队伍及时进行信息采集和信息反馈,构成了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加工反馈与改进的教学质量监控闭环系统,形成了质量分析与改进的机制,有效地保障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三、实施效果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教师队伍趋于稳定,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学校专任教师总数达到95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8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51人。聘请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200余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1名“国家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双聘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每年公派10余人到国内外名校做访问学者,遴选10余人到国内外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学校拥有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2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34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6项。学生在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项技能大赛中获国家一等奖7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4项,省级一等奖39项,二等奖63项,三等奖87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53项。
参考文献:
[1]李强.民办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激励体系的设计与实
践——以山东英才学院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
(28).
[2]孙志鸿.体制机制创新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2,(2).
[3]伍婵提,佟雪铭.民办高校高水平教师发展性激励机制
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