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敏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很多学生费时费心,花去大量时间来学习写作文,结果仍过不了关。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春风已经遍吹华夏大地的今天,如何改变这种状态,使小学生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许多教育工作者经过努力研究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几年来,我博采众长,总结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作文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条路,进行了下面的工作:
一、保持积极的写作心向
“心向”是心理学使用的概念。我这里所说的写作心向指小学生已经开始写作文,或尽可能把作文写好的倾向。换句话说,写作文对学生而言,不是为了教师布置的“要我写”的任务,而是为了实现他们“我要写”的愿望。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写作的“主人翁”,就会积极地为写好作文努力。因为学生还不具备完全的自学能力,而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便是教师的指导。所以教师一定要发挥其主导作用,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写作心向”。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
(一)激发学生主动写作的动机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习动机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个体的学习需要,又可以称作学习的内驱动力;二是行为的目标,又可以称作诱因。在课堂教学中,我把学习动机产生的理论,应用到激发学生写作动机产生的实践。
例如,让学生写“记一件印象最深的事”。在黑板例上,我给学生出的作文题目是“我没错”。让学生回想亲人长辈,教师同学等在某一件事上错怪了他,他感到特别委屈。我向学生保证,一定帮他们申冤。孩学生听后,积极踊跃地开始动笔。我巡视学生写作大局已定,又把作文题目改成“记一件印象最深的事”。稍加解释后,学生恍然大悟,接着又以饱满主动的热情往下写。
(二)提高学生积极写作的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就是对学生兴趣而言,如果教师能使学生爱上写作文,那么他们写好作文自然就不在话下了。在作文教学中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
1.了解写作的意义。学生明白了写作的价值和意义,就会激发起写作的兴趣。对学生阐明进行写作的意义,教师要深入浅出,千万不要空讲大道理。
2.体验成功的喜悦。我常把学生好的作文当做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对智力正常的小学儿童来说,他们都喜欢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小学生想写好作文的激情,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
3.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教师长期使用一种一成不变的作文教学方法,学生写作的兴趣就会大减。反之,教学方法经常有些新意,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猛增。如,指导《参观泃河大桥》这篇作文,我把学生带到泃河大桥。他们一边听我讲解,一边亲自观看,回来写作时,学生都兴趣盎然。
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炊”这句话通俗而又深刻地阐明了写作贵在积累的道理。没有大量的生活素材的积累,学生就不可能写出理想的作文,有了丰富的积累,动笔前,他们就不会苦恼没的可写了。教师怎样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我的做法是鼓励他们要“四多”。
(一)多读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经常告诉学生要多读优秀的习作例文,来增长写作知识,开阔写作思路,为了促进学生多读我定期开展“优秀作文相互传阅”活动。
(二)多摘记
我让班上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读书时遇到精彩的句子或段落,有时甚至全篇,要抄录下来,为以后引录所用,我经常查阅。
(三)多背诵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乃至少年时期记忆特别强,而理解力较差,所以我反复向学生强调要多背佳词妙句。我让他们知道:日后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就会逐渐理解消化,针对某一方面,如景物描写,我定期举办“看谁记得多”背诵比赛,以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识记。
(四)多练笔
写作来源于生活,小学生也不例外。根据他们爱说、爱动、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的特点,我让他们经常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如组织“语文知识智力竞赛”。活动前,我给学生出作文题目《有趣的比赛》,并提出写作要求:突出“有趣”这个中心。活动结束后,我立即组织他们进行练笔。
三、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1.认真写作的态度。写作文的时候,小学生精力要集中,一心一意,教师要“长善救失”。对不认真写作的学生,寓批评于鼓励之中,耐心教育他们端正写作态度。
2.动笔前,先审题。题目是作文的画龙点睛之处。我在对学生进行作文审题训练时,采用归纳——演绎的方法,即先从对一个个具体的作文题目的审题训练开始,在多次练习操作后,让学生运用一般审题法独立完成对某个作文题的审题过程。
3.自己评改作文。在作文课上,我常引导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给他们留下自我判断、发现的思维空间。学生只有在自己写作的“阵痛中得到发现,才有价值,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今天,我和爸爸去赶集,爸爸花一元钱买了两对小兔,小兔可爱极了。”我让这位学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朗读。读到这,许多学生哄堂大笑,这位学生脸红红的,他说:“老师,我写完……没读。应该是十元钱。”我借题发挥,和学生讨论作文写完后,要养成认真修改的好习惯。
四、迁移形成的写作能力
心理学家邵瑞珍教授认为凡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迁移。因为孤立的、彼此不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为迁移而教”已经成了当今教育界一个非常的口号。在作文教学中,我把如何让学生迁移形成的写作能力,做为教学的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实践。
(一)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有没有目标,目标是否合适,我觉得关系到整个作文的成败。目标明确了,学生就抓住了写作能力迁移的“把手”。
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小学生作文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水平来制定每节作文指导课的教学目标。经过一定训练之后,学生的作文目标意识由朦胧逐渐增强。
(二)注重学于习的结合
在指导学生写作之时,我启发学生结合讲读课和“习作例文”课学过的写作方法,去运用和创新,勉励他们写出自己的文章特色,从而完成写作能力的纵向迁移。
另外,凡是应该让学生掌握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我不仅仅满足于教过学过,而是千方百计地创造各种机会,如采取推荐优秀习作,编写板报、专题征文、采访等形式,让学生练一练,使他们能及时地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举一反三,实现写作能力的横向迁移。
(三)重视写作方法指导
教师要“授之以渔”,这里的“渔”就是方法。学生掌握了写作方法,就会有力地推动他们写作能力的迁移。为了避免学生套范文,我布置学生阅读《穷人》《凡卡》《小抄写员》等几篇思想性强,写作方法和语言都有特色的文章。这样,学生既从范文中学到写作方法,又避免了他们套用范文的现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再接再历,和学生一起为开辟作文教学素质教育的新天地而努力!
(责编 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