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晃:收了四年,我又有点想放开了

2014-11-07 06:58陈竹君张妍编辑张妍摄影尹夕远
人物 2014年9期
关键词:薄荷糯米设计师

文|陈竹君 张妍 编辑|张妍 摄影|尹夕远

洪晃:收了四年,我又有点想放开了

文|陈竹君 张妍 编辑|张妍 摄影|尹夕远

曾经的“名门痞女”,一度觉得做个公众人物没那么有意思了。

这几年,洪晃的家越搬越远了。

2011年,她从皇城根儿脚下的史家胡同51号搬出来,在微博中自称“彻底脱离中国的特权阶层”。这三年里,她先是住在北京二环内的琉璃厂平房院,然后搬到东五环798艺术区里一间400平米厂房,再后来,在京郊昌平的下苑画家村落了脚,并且还是“一以贯之的理念”,租房子住。

她的理由是“人所需要的空间是根据人的生活而异的”,“年纪大了,原先城里头的很多方便对我来讲,价值在降低。天天晚上出去吃饭啊、局啊,看得越来越淡,还是需要尽量地静一下。”

洪晃3次邀请了《人物》记者到她的家中做客,又3次临时取消。她最终将居心地确定在了自己的店里,三里屯北区的薄荷·糯米·葱。那天刚下过雨,几乎是北京夏末最凉爽的一天。洪晃穿着豆沙色的棉麻布大褂,戴一条贝壳材质的白色项链,大大咧咧地坐在露天的咖啡座,烟灰缸里已经有了好几支烟头。

洪晃抽烟很慢,很像法国女郎的习惯,唇齿间缓缓流出烟雾。她扎着松垮的麻花辫子,鬓角钻出来些许白发,看上去并不会比踩着高跟鞋、穿着短裙的高颧骨异国女子更加显眼。但她说话的腔调和丰富的表情,还是引得邻座的年轻人侧目并轻轻耳语。她的宝蓝色小挎包扔在座位上,抹着同色系指甲油的双脚伸出来,提供了些许“时尚名流”的暗示。

喜欢设计的明星艺人,或是银行家、企业家这些被洪晃列入“VIP客户”的朋友,如果要寻找“与众不同又不失身份”的东西时,洪晃就约他们在店里见见,陪他们聊聊。她3年搬家数次,远离都市,薄荷·糯米·葱却一直驻守在这块北京最重要的时尚街区里。店铺位于整个商区手机信号最不好的地方,一进去手机就“暂时无法接通”,好似故意让顾客能够心无旁骛地看设计。这个移动运营商4年了都没解决的问题,洪晃曾在采访里认为是开店时最好玩儿的事:“只要我进了这个店大家就认为我从这个世界上蒸发了。”

店的布局是L形的,店员有的学设计科班出身,也有的是学流行音乐出身,江映蓉的同学,但大都对国际大牌和本土原创设计了如指掌,知道“刘清扬是2012年春夏季的马戏团系列之后火起来的”。店内物件除人之外均可售卖,售价从几十元到几万元不等,洪晃的目的就是“贼不走空”,每位顾客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带走。

店内家具设计区域的茶几上都放着最新的iLook杂志。上任这本杂志主编时,洪晃并不愿意再花自己宝贵的时间做一本替外国品牌说好话拍马屁的杂志。2005年建筑师张永和带着洪晃参观第一届深圳双年展上自己的策展,她第一次见到了“素然”的创始人王一扬,和他用西方设计师的工作方式完成,却不是模仿西方设计的“茶缸”作品系列,这在10年前西方和日本设计盛行的日子里是突破性的。洪晃在一次采访中回忆当时的情景,“我真的是激动和兴奋。他能把我小时候的元素,当代化并且时尚化,而且他所有的东西我都想买。就那个时候,那就改道,就做中国设计师。”

洪晃偶尔在微信朋友圈上给自己的店做点软推广。照片中只有一双漆皮红鞋踩在白色大理石地砖上,她说:“早上慌张出门,穿的是拖鞋。还好第一站是我们店,买了双鞋。好看不?”洪晃说自己的事业五五开,iLook杂志占了一半,剩下就是薄荷·糯米·葱,一个“吆喝”,一个“卖”。几分钟后,她想了想,又说“自己是个闭塞的经营者,不是一个好商人”,中国本土设计的大潮起来了,“我也没有发财”。

52岁的洪晃双臂环住自己,过去几年,她把那个张扬的自己给“收”了起来。从2009年开始,她辞去谈话节目《亮话》的主持工作,不再更新个人博客,不再接受电视采访,“评委、嘉宾这类一律不去”,纸媒的邀约也尽量以邮件回复。只有微博上转帖评论的俏皮话儿中还能看见当初那个直言不讳的“名门痞女”的影子,在《人物》的采访过程中,她还以“状态不好”拒绝了摄影师当日拍照的请求。

过去,她一直在对公众解读自己,她掏心掏肺地跟大伙聊她自己的事、她家的事,她的自传里请朱伟、刘索拉等好友写她,也是在回答洪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记者提到早年的曝光率很高,洪晃马上接茬笑言,“这话听着就挺恐怖的”。45岁出自传《我的非正常生活》,洪晃对媒体“很积极配合”;兴趣使然又尝试做主持人,按照她的说法,“当时我有很多想法,也许能够改变什么。”

她曾几度成为坊间议论的话题,也逐渐被标榜为中国时尚界的意见领袖和性别平等的倡导者。2011年,洪晃曾和她很欣赏的胡舒立共同入选当年《Time》最具影响力时代百大人物。然而,她逐渐意识到这个中国社会里,作为少数有声音的女性,“能做的事太少太少”,“我知道我不仅不能改变什么东西,还经常被误解和被误判。那么我觉得我应该收敛一点,不用那么积极地去表达我的所有想法。”

这种想法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出现后,得到强化。“他们已经不习惯以一种互相尊重的口气去跟任何人说话,包括他在骂你的时候,他也认为你是居高临下的。”那个时候洪晃觉得自己很失声,在西方自由主义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她相信真理越辩越明,相信社会要通过平等沟通才能往前走。而谈到这,洪晃的眼睛直勾勾地望着记者,身体也拼命前倾,“但是没人跟你辩论,天天有人愿意跟你掐架,这个让我很害怕。”她的语气变得像是个小孩子,“我不想天天跟别人吵架,这会把我的生活搞得很糟糕。”

就这样,突然间,洪晃觉得当一个公众人物,没意思了。

与媒体近乎绝缘后,洪晃把家看得很重,搬到昌平是为了女儿能够亲近自然,而不是在水泥森林里长大。她说自己“是挺慢的一个人,不是特别忙碌”,工作晚宴从来不去,出差的话,“国内控制在3天以内,去国外出差,最多最多也就是一个礼拜”。她过了什么都尝试的阶段,甚至不在意竞争。同为设计师买手店的“栋梁”,“我一次都没有去过,”洪晃说,“我觉得,只要把我自己的东西做好了就可以了,不要老是眼睛盯着别人。”

借助洪晃的人脉和社会地位,薄荷·糯米·葱现在是中国本土原创设计师进入市场的首选商业平台。相较于其他的买手店,洪晃对于设计师品牌没有商业销售成绩的要求,但必须满足从开店就立下来的原则—“原创”和“质量”。

《华尔街日报》曾称洪晃是“中国设计师的教母”,她不置可否。“很多人是特别善于给自己贴很多标签的,我呢,是天天别人给我贴,我挨着个地摘的这么个人。”洪晃跟记者解释,薄荷·糯米·葱的总经理兼买手申申才是这些年中国设计师的伯乐。如果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向别人介绍自己,洪晃会这么说:“我就是个写东西的,时尚工业里一个工作者,一个小店主,一个小作家—就完了。”

渐渐远离热闹的都市生活,洪晃没觉得安全感有所增加,反而已经麻木了,“一旦有事情要发生,是毫无思想准备的。这不是一个最佳的状态,但这是一个现状。”刚过去的夏天,洪晃一家去法国度假,整整3周每天3顿饭一顿不落,她反而减了两公斤。“满街的小店让你就是想溜达,塞纳河边的傍晚几乎必须每天出来散步,不去看一眼觉得就是浪费人生了。”巴黎让洪晃想起自己幼年时的老北京,纵横交错的胡同巷口,“小时候去胡同口买油条和在巴黎走几条街买牛角包是一回事情。”

洪晃寄乡情于为自己出生的城市做些该做的事情,“比如开个小店”。在她看来,重要的不是每平方米的利润率,而是未来这个小店能否走出北京,甚至走出中国。成长4年,薄荷·糯米·葱第二家实体店落户苏州,在可穿戴设备、互联网技术与时尚融合的未来,洪晃仍觉得这家小店“可以更好玩儿”。

虽背负中、美、法等国多重文化属性,至今提到“家”,洪晃仍然想起史家胡同51号。自从搬走后,洪晃就没有再回去过,“听说老房子已经被拆了”。洪晃拿起手边的中南海,又点燃了一根。对于身份,洪晃算是“认了”,与生俱来的标签是摘也摘不下来,当然,也没有必要否认。

最近,一股莫名的乐观情绪注入了她的生活。“以前不知道政府要什么,现在强调法治、依法治国,”洪晃突然觉得有方向了,“我觉得中国政府现在做的所有的东西都看着特顺眼。”

“我现在又缓过来了。”洪晃笑了,她觉得她到时候放开了,“这时候我应该出来做点事,出来说点话了。”

猜你喜欢
薄荷糯米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艾草与糯米的相遇——青团
冬食糯米滋养温补
我是小小设计师
白果仁糯米粥 有助于改善尿失禁
设计师访谈
那盆猫薄荷 终
那盆猫薄荷 4
那盆猫薄荷(2)
那盆猫薄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