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鹤
欧盟现有28个成员国,人口逾5亿,其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盟每个成员国都制定自己的教育政策,因此,欧盟委员会在教育领域的工作主要通过发起和协调欧盟国家间的教育合作项目达到推动欧盟教育事业发展的目的。
为促进人们在自己国家和其它欧盟国家顺利就业,针对他们的技能和从业资格欧盟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即欧洲通行证,并在欧盟范围内普遍适用。这些标准包括课程简历、语言护照、国外学习经历、资格证书补充文件、学历证书补充文件和技能护照等。欧洲通行证将使雇主更容易了解从其它欧盟成员国来的求职者的资历和能力,还可以帮助从事教育、培训和辅导的工作者对他人提出更合适的学习方向和求学国家建议。
同时,为配合欧洲通行证,2008年,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正式发布《关于建立欧洲终身学习资格框架的建议》,强调学习结果而非学习时限,并在此基础上将学习结果分为“知识”“技能”“能力”3个维度,从而形成一套含有8级定性描述指标的共同和中立参照系。
其实,早在2002年,欧盟发布的《哥本哈根宣言》,就旨在形成欧洲共同的原则和工具,推动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机制变革。目前,已有33个国家(包括所有欧盟成员国)签署《哥本哈根宣言》,其内容不仅包括欧洲通行证和欧洲资格框架,还包括欧洲学分互认体系以及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参照框架,目标在于实现终身学习和跨国流动。
德国学生到企业实习 资料图片
2011年,欧盟公布了“地平线2020”科研规划,该规划囊括了欧盟层面的所有重大科研项目,强调实现欧盟的智能型、可持续性和包容性增长,提出就业率、科研投入、气候变化、高等教育和减贫等5项量化指标,并启动“创新联盟计划”“青年人在行动计划”以及“欧洲减贫计划”等7项发展计划,用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增强竞争力。
在“地平线2020”中,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是欧盟科技创新的依托单位,它集成了欧洲部分最优秀的高等教育机构、科研中心和科技创新型企业,形成了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的实体联盟。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08年,旨在推动欧盟产学研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创新活动,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终极目标是促进欧盟成员国的自身能力发展,为未来培养卓越的创业型人才。
当然,改善青年的教育状况,并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对欧盟来说一直是当务之急。欧盟于2010年发起《青年行动计划》,目的在于使教育与培训更密切联系,鼓励更多青年利用欧盟的资助优势在其它国家接受教育和培训,并鼓励欧盟国家简化青年从教育到工作的转化过程。欧盟2009年发布的《欧盟青年战略》则鼓励青年广泛参与社会生活,为他们在教育和就业市场寻求均等的机会。
自从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欧关系取得重要进展。2012年,中国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与欧盟教育、文化、语言多样性及青年事务委员瓦西利乌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共同启动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从此,中欧人文交流将与政治互信和经贸往来相互促进和补充,共同构成中欧关系的三大支柱。
基于互鉴互荣的共识理念,欧盟与中国开展了一系列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许多积极进展。2013年,中欧双方共同制定《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强调继续进行中欧教育政策对话,增强中欧教育体系的兼容性。其中,“中欧调优联合研究项目”已正式启动和实施。
由于东西方的历史、文化差异以及欧盟各个国家教育体系多样化,中国与欧盟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互补性。因此,加强中欧教育交流与合作是双方共同的需要,有利于增进彼此了解,而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还能在客观上使中欧交流的成果惠及更多民众,从而构建积极的中欧关系,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