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
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能力和图像表达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深化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而美术作业评价是教学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评价学生学习结果和检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通过作业评价对教学进行查缺补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美术评价现状及存在误区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作业评价不可或缺,是对教学实施的总结,也是学生学习美术能力的反馈。但长期以来,却依然保持传统的评价模式,评价局限于“像不像、对不对、好不好”等表面的评价内容,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
1.美术作业评价受教师主观意识影响。由于美术作品缺乏评价标准,在作业评价时,往往以教师主观意识决定,导致学生美术作品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加上教师个人意念和审美水平的局限,极易出现教师单一评价抹杀学生个性表现的现象,容易造成厌学情绪,不利于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2.美术作业评价拘泥于传统模式。长期以来,教师对小学美术作品评定往往是以画面总体表现是否干净、构图比例是否合理、颜色涂料是否均匀合理等相关内容为评价标准,不善发现学生作品表现的独特个性,忽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利于学生个性美术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3.美术作业评价重视学生表面效果。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校偏重“主课”的教育教学,导致美术教学处于边缘地带。教师对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满足于传统模式,仅以一张美术作品评定学生美术成绩,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的艺术素质。
二、小学美术作业的多样性评价措施
传统评价模式缺乏客观、全面、真实反映学生美术能力的机制,极易抹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挫伤学生对美术表达的自信心,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美术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此,探讨多样化小学美术作业评价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心态,树立学生表现美术能力的自信心,促进素质美术教育的深化和改革,有利于学生美术能力的全面发展。
1.采用语言评价,提高学生自信心。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使用语言评价美术作业,不但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美术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认真阅读学生的美术作品,挖掘其中的美点,对不同的学生作品进行恰到好处的评价,多运用鼓励性的评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表现自我,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评价美术作业时,教师可以在学生作品上写上“色彩鲜明”“画面生动”“选材得当”“创意新颖”“构图饱满”等一些鼓励性的评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美术教学效果。此外对于美术作业不认真的学生,应当适当批评或鼓励,如“今天比昨天进步,如果表现更细腻一些效果会更好”等评语,以促使学生不断改进,加强学习。
2.采用图案评价,活跃评价内容。在小学美术作业评价上采用图案评价,使得评价方式生动有趣,相比直接分数评价的方式更受学生的青睐。比如教师在手工或绘画美术作业评价上,可以绘画笑脸、小红花等小图标进行评价,或者通过贴图小星星、小红花等方式进行评价,这不但使得评价方式直观生动,而且表现美术教学的特点。在小学美术作业评价中,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状态,使用不同的图案,配合一些语言评语,比如对于作业完成得非常好的绘画上一个大拇指,同时加上一个“优”字,不但丰富评价的方式,使得评价内容生动活泼化,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针对不同作业采用不同的图案评价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通过作品展览,促使学生参与评价。作品展览是学生完成美术作业后,在公共场合或教室进行展览,供大众欣赏和评价。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均由教师独立完成,容易受教师个人审美水平的局限,导致学生作品评价评价结果单一,通过作品公共场合展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使得作品结果多样化,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低年级《窗花花》手工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室学习园地让学生把作品进行展览,供全班同学欣赏和评价,这样学生可通过比较别人作品,评价自我,加以改进,共同进步。
4.利用情境评价,活跃美术评价课堂。情景评价是教师创设表演情景、游戏活动等方式,将学生作品通过对话或肢体语言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美术创造力,提高学生艺术表现的能力。比如在三年级《美术》上册《我们爱劳动》一课,教师在学生完成手工制作后,让学生拿着自己制作的劳动工具,穿上自己设计的衣服,表演与劳动相关的节目。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中展示自身的作品,促使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艺术的价值,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三、结束语
在当前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小学美术作业评价应当创新小学美术作业评价模式,走出传统评价误区,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样化评价模式,通过语言评价、图案评价、学生参与评价、情境评价等评价方式,实现小学美术作业“全程式”“全面化”“综合化”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促进小学生美术能力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独特的美术表现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竹行小学)
□责任编辑:祝维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