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 李震 周建
摘要:在简要分析我国目前城乡商品市场分割现状与空间价格差异的基础上,构建了如何将空间价格均衡理论应用于城乡供应链一体化设计与分析的研究框架,最后给出了一个具有典型群落结构的城乡农产品供应链网络分析的具体研究实例,以深化对此框架的说明。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供应链网络;空间价格均衡;变分不等式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4)09-0044-06
Urbanrural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Design and
Analysis Based on Spatial Price Equilibrium
WANG Ke, LI Zhen, ZHOU Jian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Abstract: Brief analyses of the current fragmented status of urban and rural commodity market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discrepancy of spatial price are presented first in this paper. After that, a framework of how to apply this theory to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urbanrural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is proposed. Moreover, a specific case study on the supply chai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ith typical community structure is illustrated in order to give a deepen description of the framework.
Key words: urbanrural integration; supply chain network; spatial price equilibrium; variation inequality
1引言
近年来,城乡一体化逐渐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已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下,解决好“三农”问题最重要的是促进社会资源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交换,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而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借助商品流通市场这个载体经济来完成。因此,城乡商品流通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个必然要求。特别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条件下,有必要借助城市商品流通市场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将农村市场纳入现代商品流通体系,提高农村市场商品流通效率。
商品流通一体化体系的建立就需要依赖于物流和供应链的一体化设计。高效的现代城乡供应链体系能够减少城乡间物流成本,一方面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它又是城市工业产品和公共服务输向乡村的有效途径,因而在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
农产品供应链和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城乡流通体系发展也是商品流通及农村经济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早已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例如,刘伟华等提出了基于核心销售商的农产品封闭供应链运行模式[1];刚翠翠和任保平提出了在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中发展连锁经营的实现对策[2];张学海分析了我国城乡商品流通的差异及形成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3]。就目前相关文献而言,对于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一般局限于农村视角,而对于城乡流通体系的研究一般都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很少采用数学建模等定量分析方法,且在研究过程中没有考虑城乡居民福利的改善。
空间价格均衡(Spatial Price Equilibrium,简称SPE)理论的研究起始于Enke[4]、Samuelson[5,6]等对空间分割市场间的价格关系及贸易问题的研究。Nagurney及研究团队对SPE理论与交通、物流及供应链网络优化问题进行了许多深入研究[7~9]。国内学者关于SPE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例如,孙会君和高自友研究了基于SPE的物流中心选址双层规划模型[10];张贝等则在双层规划模型基础上,考虑了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物流中心选址优化模型[11];叶彩鸿等利用SPE准则来优化一个三级供求网络的物流配送量[12];周艳山等研究了一个两级供需网络并建立了以SPE为约束的供应链优化模型[13]。可以看出,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一般供应链网络背景下的空间价格均衡问题,而很少将SPE理论应用于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供应链模式设计与分析。
本文基于目前我国城乡供应链发展形势,分析了城乡商品市场分割现状与空间价格差异,将SPE理论引入到城乡供应链一体化设计中,系统介绍了利用SPE理论进行城乡供应链一体化设计及分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承载城乡间商品流通的供应链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2我国城乡商品市场分割现状与空间价格差异
目前,我国城乡商品市场仍然表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无论在市场化程度、市场容量还是市场化效率上都是严重失衡的。这里可以通过比较城乡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来衡量城乡商品市场的分割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当前我国城乡商品流通一体化的发展和变化趋势。该思想来源于Samuelson的“冰川模型”[6],即不同地区的商品价格在考虑运输成本之后仍然存在的差异反映了这些地区间的贸易壁垒和市场分割程度[14]。
图1显示了我国近十年(2002~2011年)城乡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在这十年中城乡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一直存在一定差距(农村高于城市),说明农村城市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市场分割现象;2002~2008年间城乡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差异较大,2009年后差异相对较小,该变化趋势被认为与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及“家电下乡”等促进农村商品市场发展的惠农政策密切相关。
以上所反映的是我国总体城乡市场分割情况,下面具体以长三角地区5个主要农产品市场为例比较几种典型蔬菜的空间价格差异。图2为5个市场在最近一个月内(2013年2月10日至3月10日)6种蔬菜的平均价格统计。可以看出,同一种蔬菜在不同市场内,甚至同一城市的不同市场内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韭菜的平均价格相差达252%(最低197元/kg,最高694元/kg)。即在长三角地区这个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农产品市场也存在着明显的市场分割,空间价格差异显著。
上述分析显示:地区差异(即使在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对于某些商品(特别是时效性强的鲜活易腐产品)的价格具有重要影响。而缩小地区差异,提高市场一体化程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商品流通渠道的效率,加强供应链一体化运作。SPE理论正好为跨区域的供应链网络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3城乡供应链一体化设计思路与研究框架
31空间价格均衡理论与社会福利分析
SPE理论(参考文献[5])描述的是被空间相隔的供应市场和需求市场之间的商品运输量、交易成本及商品价格存在的相互影响并最终达到均衡状态的关系。它是大跨度区域内商品流通所普遍遵循的价格规律。
SPE理论为分析大跨度区域内的商品流通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力工具。与传统的供应链研究通常从优化的视角考虑供应链利润最大化不同,SPE理论还为本文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对城乡一体化供应链进行分析和论证提供了便利。
城乡供应链一体化设计作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一项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公共利益属性,特别是农产品供应链还关系所有城乡居民的基本民生问题。因此,城乡供应链一体化设计与管理通常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参与,并需要考虑社会的总体福利状态。不同的流通体系结构或定价策略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市场表现,而通过空间价格的均衡状态,可以进一步分析不同的流通体系结构或供应链设计所导致的社会福利问题。即考虑均衡状态下各个区域的商品价格、交易规模、交易成本等要素,分析各方的利益分配和福利状况,从而使流通渠道的选择和供应链设计能够让商品流通趋向于预期的状态和目标。
32基于SPE的城乡供应链研究框架
基于SPE的城乡供应链一体化设计与分析主要遵循设计→分析论证→调整完善并不断重复直至提出合理方案的基本思路(如图3所示),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供应链设计。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视角出发,将城乡商品流通全过程(工业品从原材料加工及农产品从种植饲养源头到城乡居民的最终消费)纳入到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中进行管理,进行城乡供应链一体化设计,主要包含供应链结构、供应链内部协作机制、产品定价策略与利益分配等问题。
(2)均衡分析。合理有效的供应链设计需要进一步的分析与论证。利用SPE理论,分析相应的均衡状态,主要考虑均衡状态下的商品价格、成交数量及流通成本等要素。通过对各方行为方式的建模,得到的均衡状态反应了该供应链设计下各方的最优行为方式及系统的全局状态,为供应链设计的有效性论证提供了基础。
(3)社会福利分析。在均衡状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供应链设计目标,如社会总流通成本优化、增大城乡农产品供给数量及缩小城乡农产品价格差异等,对均衡状态下的社会福利状况进行分析,如消费者剩余、城乡居民福利及社会流通成本等,从而论证供应链设计的有效性。
(4)调整完善、提出方案。根据上述分析结果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最终提出有效的供应链设计方案及相关政策建议。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综合集成的社会计算模拟方法[15,16],结合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与数值计算实验,对供应链进行模拟分析。4具有典型群落结构的城乡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设计
下面以城乡农产品供应链为例,结合上述研究框架对不同的结构模式进行分析。
图4显示了两种典型的城乡农产品供应链结构。其中,直接型(图4(a))是一种最简单的流通方式,即由乡村农户直接进入市场进行农产品交易。该模式在众多中小城镇相对普遍。而因为乡村农户的分布通常具有部分聚集、相对分散的特征(如农村村镇、居民点),也使农产品流通形成了另一种具有典型群落结构的集运模式(图4(b))。在这种模式下主要由大型超市、配送中心、合作社等收购农产品,再由这些“中介”通过自己的渠道将农产品销往城镇农产品市场。
通过供应链均衡状态分析,就可以有效地比较这两种供应链结构所导致的不同的市场表现结果,并进一步分析相应的社会福利问题以及对城乡农产品市场发展的影响。
现假设在某一城乡区域中共有m个农户和n个农产品市场,i(1≤i≤m)表示第i个农户,j(1≤j≤n)表示第j个农产品市场,且仅考虑某单一农产品。si表示第i个农户的该农产品的生产量(si≥0,所有农户生产量组成向量s),生产成本 pi是生产量的函数,即pi=pi(s)。dj表示第j个农产品市场的需求量(dj≥0,所有市场需求量组成向量d),销售价格rj是需求量的函数,即rj=rj(d)。
41直接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直接型模式可以等价地描述为由m个供应市场(乡村农户)和n个需求市场(农产品市场)共同组成的商品流通市场,进而可以直接利用SPE理论中的基本均衡模型[5,7]进行分析。
假设第i个农户运送到第j个农产品市场进行销售的流通量为qij(qij≥0,所有流通量组成向量q),单位交易成本(含运输成本、市场管理费用等)是流通量的函数,即cij=cij(q)。则该模式下的均衡条件可表示为:
42集运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针对如图4(b)所示的具有典型群落结构的集运型模式,假设在农户和农产品市场间设置了l个村镇农户店,k(1≤k≤l)表示第k个村镇农户店。农户可以自由选择村镇农户店进行交易,村镇农户店可以自由选择农产品市场。
421农户的均衡状态
假设q1ik表示第i个农户运送到第k个村镇农户店的该农产品数量,交易成本为c1ik=c1ik(q1ik);交易价格为ρ1ik。对于每个农户i,要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最优决策可以表示为如下模型:
maxlk=1ρ1ikq1ik-pi(si)-lk=1c1ik(q1ik)
stsi=lk=1q1ik
q1ik≥0,k=1,2,…,l (3)
所有农户同时达到均衡可用变分不等式[7]表示为:
mi=1lk=1c1ik(q1ik)q1ik+γ1i-ρ1ik×q1ik-q1ik+
mi=1pi(si)si-γ1i×si-si+mi=1si-lk=1q1ik×γ1i-γ1i≥0(4)
式中γ1*i是在均衡状态下式(3)中目标函数关于约束si=lk=1q1ik的拉格朗日乘子,可以理解为农户进行农产品生产愿意付出的最大单位生产成本;式(4)中3个变分不等式的经济含义分别为:在均衡状态下如果农户与村镇农户店之间存在交易,则此时的边际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之和正好等于交易价格,若边际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之和大于销售价格,则不会有交易发生(即无利可图);当边际生产成本大于农户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愿意付出的最大生产成本时,则农户选择不生产;当存在生产活动时,还应满足供需平衡。
鉴于乡村农户分布的典型群落结构特点,农户与所在群落外的其他农户店之间通常具有较高的交易成本,导致农户选择就近交易。这一特点也可以通过上述模型反映出来,当农户与较远的村镇农户店因为运输等因素使边际交易成本大于销售价格与生产成本之差时,则因无利可图不会有交易发生。
422村镇农户店的均衡状态
村镇农户店在收到农产品后,又将其销售给下一级的农产品市场,期间会产生一定的存储费用c2k=c2k(q1ik)。假设第k个村镇农户店与第j个农产品市场间的交易价格为ρ2kj,交易数量为q2kj。
与前述农户的均衡状态分析类似,村镇农户店要求利润最大化时决策模型的最优性条件也可以用等价的变分不等式表示。所有村镇农户店同时满足均衡条件用变分不等式表示为:
mi=1lk=1c2kq1*ikq1ik+ρ1*ik-γ2*k×[q1ik-q1*ik]+
lk=1nj=1[γ2*k-ρ2*kj]×q2kj-q2*kj+lk=1[mi=1q1*ik-nj=1q2*kj]×[γ2k-γ2*k]≥0(5)
其中γ2*k是村镇农户店要求利润最大化时的目标函数关于供需平衡约束nj=1q2kj=mi=1q1ik的拉格朗日乘子。
423农产品市场的均衡状态
农产品市场在选择村镇农户店以购进农产品时不仅要考虑村镇农户店的报价,同时还要考虑相应的交易成本。假设第k个村镇农户店与第j个农产品市场间的交易成本为c3kj=c3kj(q2kj)。而第j个农产品市场面向终端消费者的销售价格为rj,类似于上述均衡状态分析,农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
lk=1nj=1[ρ2*kj+c3kj(q2*kj)-r*j]×[q2kj-q2*kj]+
nj=1[lk=1q2*kj-dj(r*j)]×[rj-r*j]≥0(6)
424供应链的均衡状态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集运型农产品供应链的SPE状态就是寻找一组均衡解(s*i,q1*ik,γ1*i,γ2*k,q2*kj,r*j)同时满足式(4)、式(5)和式(6)以使由农户、村镇农户店、农产品市场构成的整体达到均衡。
对于这类变分不等式问题可以采用Nagurney等[17]提出的修改投影算法求解;也可以利用Matlab、Cplex等软件包含的成熟的算法工具箱进行求解。本文将利用变分不等式与互补问题之间的关系,将变分不等式转化为互补问题进行求解,详细内容可参考Nagurney[7]关于变分不等式与优化问题、变分不等式与互补问题的详细描述。
43算例分析及模式比较
针对上述两种典型的城乡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本节将结合具体的算例进行分析和比较。首先给出所涉及的成本函数和需求函数,并代入以变分不等式形式表示的均衡条件的互补问题[7]中,再结合流量守恒约束,利用Lingo11软件包进行求解,得到不同供应链模式的均衡状态并进行对比分析。
现假设在某一城乡区域中,共有4个农业大户提供农产品生产供给,两个农产品市场面向城市需求市场进行农产品销售,且4个农户分别位于空间分隔的两个群落内(如图5所示)。4个农户的生产成本函数分别为:p1=4(s1)2+s1s2+8s1,p2=5(s2)2+s1s2+7s2,p3=4(s3)2+s3s4+10s3,p4=6(s4)2+05s3s4 +15s4。农产品市场的需求函数分别为:d1=-3ρ31-2ρ32+1500,d2=-3ρ32-ρ31+1200。
431直接型
该模式(图5(a))下,各个农户直接进入农产品市场进行交易,假设交易成本函数分别为:c11=3q11+3,c12=4q12+5,c21=4q21+55,c22=2q22+3,c31=4q31+5,c32=3q32+3,c41=4q41+55,c42=2q42+3。
将以上函数代入式(1)的互补问题并结合流量守恒约束式(2)进行求解,求得均衡状态下农户的生产规模为s1=680,s2=629,s3=667,s4=554;农产品市场的农产品销售价格为r1=29886,r2=29585;各农户与农产品市场之间的流通量分别如图5(a)中的标注所示。
432集运型
该模式(图5(b))中,4个农户所处的两个群落各设置了一个村镇农户店。两个群落间的空间分割导致农户与自身所处群落外的村镇农户店具有较高的交易成本,所以仅考虑农户与自身所处群落的村镇农户店之间的交易,交易成本函数分别为:c111=15(q111)2+3q111,c121=15(q121)2+4q121,c132=2(q132)2+4q132,c142=15(q142)2+5q142。
两个村镇农户店的存储成本函数分别为:c21=15(q111+q121)2,c22=15(q132+q142)2。村镇农户店与农产品市场间的交易成本函数分别为:c311=3q211+3,c321=4q221+55,c312=4q212+5,c322=2q222+3。
将以上所有涉及的成本函数和需求函数代入式(4)、式(5)和式(6)的互补问题中并结合供应链各层间的流量守恒约束进行求解,得到均衡状态下农户的生产规模为s1=1542,s2=1285,s3=1467,s4=1162;农户与村镇农户店之间的交易价格为:ρ111=ρ121=19342,ρ132=ρ142=20170,ρ112=ρ122=ρ131=ρ141=0;村镇农户店与农产品市场之间的交易价格为ρ211=ρ212=27821,ρ221=ρ222=28059;农产品市场的农产品销售价格为r1=29548,r2=29270。农户与村镇农户店之间的交易量以及村镇农户店与农产品市场之间的交易量分别如图5(b)中的标注所示。
433两种模式的比较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市场需求和生产供给条件下,不同的供应链模式导致了不同的均衡结果。集运型模式在农产品市场上的终端销售价格低于直接型,而总体生产和交易规模却大于直接型。图5显示了不同模式下的具体流通情况。当然,这一结论与两种模式各自的交易成本结构密切相关。通常,集运型模式因为专业化服务和运营而具有较好的规模经济效应,在达到一定的交易量后,平均交易成本较低,因而促进农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并降低了销售价格。
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计算不同模式供应链中的利润分配以及相关的社会福利状态。本算例中,直接型模式发生的总流通成本为124458,总利润为627866;集运型模式的总流通成本为838006;总利润为767379。可以看出集运型模式的总利润和生产交易规模都有较大的提高,而终端销售价格却相对较低。因而从理论上验证了集运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相比于直接型模式在促进城乡物资流通、稳定物价方面的优势。
5总结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我国目前城乡商品市场分割与空间价格差异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利用SPE理论进行城乡供应链一体化设计与分析的一般思路与研究框架,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研究实例。实例显示,在相同的市场需求和生产供给条件下,不同的供应链模式对于市场中的商品价格、交易规模及物流成本等影响城乡社会福利状态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要影响,而基于SPE理论的研究思路和框架正为这类问题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参考文献:
[1]刘伟华, 刘彦平, 刘秉镰. 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封闭化改造方法及其实践研究 [J]. 软科学, 2010, 24(4):48-52.
[2]刚翠翠, 任保平. 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下连锁经营网络体系研究 [J]. 中国流通经济, 2011, (3):21-25.
[3]张学海. 我国城乡商品流通一体化研究 [J]. 中国流通经济, 2012, (7):21-25.
[4]Enke S. Equilibrium Among Spatially Separated Markets:Solution by Electric Analogue [J]. Econometrica, 1951, 19(1):40-47.
[5]Samuelson P. Spatial Price Equilibrium and Linear Programming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2(42):293–303.
[6]Samuelson P. Theoretical Note on Trade Problem [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54, (46):145-164.
[7]Nagurney A. Network Economics:A Variational Inequality Approach [M]. Kluwer Academic Pub, 1998.
[8]Liu Z, Nagurney A. Multiperiod Competitive Supply Chain Networks with Inventorying and a Transportation Network Equilibrium Reformulation [J]. Optimization and Engineering, 2012, 13(3):471-503.
[9]Yu M, Nagurney A. Competitive Food Supply Chain Networks with Application to Fresh Produce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3, 224(2):273-282.
[10]孙会君, 高自友. 基于空间价格均衡的物流中心选址双层规划模型研究 [J]. 土木工程学报, 2003, 36(7):39-42.
[11]张贝, 高自友, 张好智. 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物流中心选址优化模型及算法 [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 2005, 5(5):63-69.
[12]叶彩鸿, 董新平, 李丽. 一类基于SPE的物流配送量优化模型 [J]. 管理学报, 2007, 4(3):284-287.
[13]周艳山, 姚锋敏, 滕春贤. 基于空间价格均衡理论的二层供应链网络模型研究 [J]. 运筹与管理, 2010, 19(2):22-25.
[14]柳思维, 唐红涛. 关于城乡二元商品市场格局及城乡商品市场和谐发展的探讨 [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8 (1):82-88.
[15]盛昭瀚, 张维. 管理科学研究中的计算实验方法 [J]. 管理科学学报, 2011, 14(5):1-10.
[16]李真, 盛昭瀚, 孟庆峰. 基于计算实验的供应链返回策略竞争绩效 [J]. 软科学, 2011, 25(11):36-41.
[17] Nagurney A, Zhang D. Projected Dynamical Systems and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with Applications [M].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Boston, Massachusetts, 1996.
(责任编辑:冉春红)
432集运型
该模式(图5(b))中,4个农户所处的两个群落各设置了一个村镇农户店。两个群落间的空间分割导致农户与自身所处群落外的村镇农户店具有较高的交易成本,所以仅考虑农户与自身所处群落的村镇农户店之间的交易,交易成本函数分别为:c111=15(q111)2+3q111,c121=15(q121)2+4q121,c132=2(q132)2+4q132,c142=15(q142)2+5q142。
两个村镇农户店的存储成本函数分别为:c21=15(q111+q121)2,c22=15(q132+q142)2。村镇农户店与农产品市场间的交易成本函数分别为:c311=3q211+3,c321=4q221+55,c312=4q212+5,c322=2q222+3。
将以上所有涉及的成本函数和需求函数代入式(4)、式(5)和式(6)的互补问题中并结合供应链各层间的流量守恒约束进行求解,得到均衡状态下农户的生产规模为s1=1542,s2=1285,s3=1467,s4=1162;农户与村镇农户店之间的交易价格为:ρ111=ρ121=19342,ρ132=ρ142=20170,ρ112=ρ122=ρ131=ρ141=0;村镇农户店与农产品市场之间的交易价格为ρ211=ρ212=27821,ρ221=ρ222=28059;农产品市场的农产品销售价格为r1=29548,r2=29270。农户与村镇农户店之间的交易量以及村镇农户店与农产品市场之间的交易量分别如图5(b)中的标注所示。
433两种模式的比较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市场需求和生产供给条件下,不同的供应链模式导致了不同的均衡结果。集运型模式在农产品市场上的终端销售价格低于直接型,而总体生产和交易规模却大于直接型。图5显示了不同模式下的具体流通情况。当然,这一结论与两种模式各自的交易成本结构密切相关。通常,集运型模式因为专业化服务和运营而具有较好的规模经济效应,在达到一定的交易量后,平均交易成本较低,因而促进农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并降低了销售价格。
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计算不同模式供应链中的利润分配以及相关的社会福利状态。本算例中,直接型模式发生的总流通成本为124458,总利润为627866;集运型模式的总流通成本为838006;总利润为767379。可以看出集运型模式的总利润和生产交易规模都有较大的提高,而终端销售价格却相对较低。因而从理论上验证了集运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相比于直接型模式在促进城乡物资流通、稳定物价方面的优势。
5总结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我国目前城乡商品市场分割与空间价格差异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利用SPE理论进行城乡供应链一体化设计与分析的一般思路与研究框架,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研究实例。实例显示,在相同的市场需求和生产供给条件下,不同的供应链模式对于市场中的商品价格、交易规模及物流成本等影响城乡社会福利状态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要影响,而基于SPE理论的研究思路和框架正为这类问题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参考文献:
[1]刘伟华, 刘彦平, 刘秉镰. 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封闭化改造方法及其实践研究 [J]. 软科学, 2010, 24(4):48-52.
[2]刚翠翠, 任保平. 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下连锁经营网络体系研究 [J]. 中国流通经济, 2011, (3):21-25.
[3]张学海. 我国城乡商品流通一体化研究 [J]. 中国流通经济, 2012, (7):21-25.
[4]Enke S. Equilibrium Among Spatially Separated Markets:Solution by Electric Analogue [J]. Econometrica, 1951, 19(1):40-47.
[5]Samuelson P. Spatial Price Equilibrium and Linear Programming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2(42):293–303.
[6]Samuelson P. Theoretical Note on Trade Problem [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54, (46):145-164.
[7]Nagurney A. Network Economics:A Variational Inequality Approach [M]. Kluwer Academic Pub, 1998.
[8]Liu Z, Nagurney A. Multiperiod Competitive Supply Chain Networks with Inventorying and a Transportation Network Equilibrium Reformulation [J]. Optimization and Engineering, 2012, 13(3):471-503.
[9]Yu M, Nagurney A. Competitive Food Supply Chain Networks with Application to Fresh Produce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3, 224(2):273-282.
[10]孙会君, 高自友. 基于空间价格均衡的物流中心选址双层规划模型研究 [J]. 土木工程学报, 2003, 36(7):39-42.
[11]张贝, 高自友, 张好智. 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物流中心选址优化模型及算法 [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 2005, 5(5):63-69.
[12]叶彩鸿, 董新平, 李丽. 一类基于SPE的物流配送量优化模型 [J]. 管理学报, 2007, 4(3):284-287.
[13]周艳山, 姚锋敏, 滕春贤. 基于空间价格均衡理论的二层供应链网络模型研究 [J]. 运筹与管理, 2010, 19(2):22-25.
[14]柳思维, 唐红涛. 关于城乡二元商品市场格局及城乡商品市场和谐发展的探讨 [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8 (1):82-88.
[15]盛昭瀚, 张维. 管理科学研究中的计算实验方法 [J]. 管理科学学报, 2011, 14(5):1-10.
[16]李真, 盛昭瀚, 孟庆峰. 基于计算实验的供应链返回策略竞争绩效 [J]. 软科学, 2011, 25(11):36-41.
[17] Nagurney A, Zhang D. Projected Dynamical Systems and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with Applications [M].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Boston, Massachusetts, 1996.
(责任编辑:冉春红)
432集运型
该模式(图5(b))中,4个农户所处的两个群落各设置了一个村镇农户店。两个群落间的空间分割导致农户与自身所处群落外的村镇农户店具有较高的交易成本,所以仅考虑农户与自身所处群落的村镇农户店之间的交易,交易成本函数分别为:c111=15(q111)2+3q111,c121=15(q121)2+4q121,c132=2(q132)2+4q132,c142=15(q142)2+5q142。
两个村镇农户店的存储成本函数分别为:c21=15(q111+q121)2,c22=15(q132+q142)2。村镇农户店与农产品市场间的交易成本函数分别为:c311=3q211+3,c321=4q221+55,c312=4q212+5,c322=2q222+3。
将以上所有涉及的成本函数和需求函数代入式(4)、式(5)和式(6)的互补问题中并结合供应链各层间的流量守恒约束进行求解,得到均衡状态下农户的生产规模为s1=1542,s2=1285,s3=1467,s4=1162;农户与村镇农户店之间的交易价格为:ρ111=ρ121=19342,ρ132=ρ142=20170,ρ112=ρ122=ρ131=ρ141=0;村镇农户店与农产品市场之间的交易价格为ρ211=ρ212=27821,ρ221=ρ222=28059;农产品市场的农产品销售价格为r1=29548,r2=29270。农户与村镇农户店之间的交易量以及村镇农户店与农产品市场之间的交易量分别如图5(b)中的标注所示。
433两种模式的比较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市场需求和生产供给条件下,不同的供应链模式导致了不同的均衡结果。集运型模式在农产品市场上的终端销售价格低于直接型,而总体生产和交易规模却大于直接型。图5显示了不同模式下的具体流通情况。当然,这一结论与两种模式各自的交易成本结构密切相关。通常,集运型模式因为专业化服务和运营而具有较好的规模经济效应,在达到一定的交易量后,平均交易成本较低,因而促进农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并降低了销售价格。
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计算不同模式供应链中的利润分配以及相关的社会福利状态。本算例中,直接型模式发生的总流通成本为124458,总利润为627866;集运型模式的总流通成本为838006;总利润为767379。可以看出集运型模式的总利润和生产交易规模都有较大的提高,而终端销售价格却相对较低。因而从理论上验证了集运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相比于直接型模式在促进城乡物资流通、稳定物价方面的优势。
5总结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我国目前城乡商品市场分割与空间价格差异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利用SPE理论进行城乡供应链一体化设计与分析的一般思路与研究框架,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研究实例。实例显示,在相同的市场需求和生产供给条件下,不同的供应链模式对于市场中的商品价格、交易规模及物流成本等影响城乡社会福利状态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要影响,而基于SPE理论的研究思路和框架正为这类问题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参考文献:
[1]刘伟华, 刘彦平, 刘秉镰. 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封闭化改造方法及其实践研究 [J]. 软科学, 2010, 24(4):48-52.
[2]刚翠翠, 任保平. 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下连锁经营网络体系研究 [J]. 中国流通经济, 2011, (3):21-25.
[3]张学海. 我国城乡商品流通一体化研究 [J]. 中国流通经济, 2012, (7):21-25.
[4]Enke S. Equilibrium Among Spatially Separated Markets:Solution by Electric Analogue [J]. Econometrica, 1951, 19(1):40-47.
[5]Samuelson P. Spatial Price Equilibrium and Linear Programming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2(42):293–303.
[6]Samuelson P. Theoretical Note on Trade Problem [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54, (46):145-164.
[7]Nagurney A. Network Economics:A Variational Inequality Approach [M]. Kluwer Academic Pub, 1998.
[8]Liu Z, Nagurney A. Multiperiod Competitive Supply Chain Networks with Inventorying and a Transportation Network Equilibrium Reformulation [J]. Optimization and Engineering, 2012, 13(3):471-503.
[9]Yu M, Nagurney A. Competitive Food Supply Chain Networks with Application to Fresh Produce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3, 224(2):273-282.
[10]孙会君, 高自友. 基于空间价格均衡的物流中心选址双层规划模型研究 [J]. 土木工程学报, 2003, 36(7):39-42.
[11]张贝, 高自友, 张好智. 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物流中心选址优化模型及算法 [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 2005, 5(5):63-69.
[12]叶彩鸿, 董新平, 李丽. 一类基于SPE的物流配送量优化模型 [J]. 管理学报, 2007, 4(3):284-287.
[13]周艳山, 姚锋敏, 滕春贤. 基于空间价格均衡理论的二层供应链网络模型研究 [J]. 运筹与管理, 2010, 19(2):22-25.
[14]柳思维, 唐红涛. 关于城乡二元商品市场格局及城乡商品市场和谐发展的探讨 [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8 (1):82-88.
[15]盛昭瀚, 张维. 管理科学研究中的计算实验方法 [J]. 管理科学学报, 2011, 14(5):1-10.
[16]李真, 盛昭瀚, 孟庆峰. 基于计算实验的供应链返回策略竞争绩效 [J]. 软科学, 2011, 25(11):36-41.
[17] Nagurney A, Zhang D. Projected Dynamical Systems and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with Applications [M].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Boston, Massachusetts, 1996.
(责任编辑:冉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