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医卫事业长效机制 促进医疗系统稳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葛均波谈我国医疗人才发展困局

2014-11-05 08:44高军马昊楠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医务委员薪酬

■本刊记者 高军 实习记者 马昊楠

一直以来,医务工作者都被誉为白衣天使,他们用自己的专业技术救死扶伤,是医疗事业发展的有效保障,但最近屡发不绝的暴力伤医事件,葛兰素史克的贿赂事件,医学院的学生流失的事件,正在使医务工作者引以为荣的“光环”逐渐褪去,严重创伤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心灵,使这份神圣而崇高的重要的职业失去了尊严,医务工作者短缺已开始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就如何建立健全医疗事业长效机制,促进医疗事业发展,从教育、薪酬、人才评价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人才培养要考虑其特殊性

医生这个职业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死亡,又具高度的专业性,特殊性。首先就是医生的培养周期相对比较长,葛均波委员说,我国现有的医学院校,通常五年的本科加上三年硕士、三年博士就是十一年,要完成整个学业就需要其他的专业差不多一倍以上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19岁上大学读到博士用了11年,也就要到30岁了,在这个过程当中,再经过考试等其他因素可能还会延长。虽然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当中指出来,加大对卫生人才培养支持的力度,到2020年培养造就一批医学骨干人才,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但是现实却让很多青年学子望医却步,考生不愿意报考医学院校;一些家长包括很多医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学医;很多医学院校的新生是被调剂来的;作为一个被动的学习者,他学习的主动性和职业的认同感就可想而知了。

葛均波委员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复旦大学最近甚至改进了医学生的招生办法,从过去调剂为主的模式改为医学生的分类招生,鼓励在献身医学事业的考生报考医学院校,不得调剂报考其他专业的考生勉强来学医。但是,即便最后毕业进入医院,这些处在凤凰涅槃过程中的医生,还是必须经过重重的考核,一旦不通过就得出局,整天提心吊胆,幸福指数很低。对此,葛均波委员认为,应该建立一套激励机制,鼓励有志的青年去学习医学,建立一套激励机制来帮助初级医师的健康成长。

▲葛均波委员 本刊记者 高军/摄

改变薪酬分配模式势在必行

当前,医护人员的薪酬收入分配模式已经影响到整个医疗队伍的稳定性。社会人群对医生薪酬存在误区,导致了医务工作者和社会的矛盾加剧。葛均波委员举例说,一个博士生导师的基本工资也不过3000块钱,但医生又绝对不属于低收入人群,这些其他收入的来源就是所谓的奖金。

葛均波委员还用一组数据作了更加细致的说明,“最近2012~2013年度中国医生薪酬情况报告调查了31个省,2万多个医生,结果显示,受访的医生年平均收入是6.75万元。88.4%的医生表示不满意自己的收入,觉得满意的医生占7.8%”。其中影响收入的主要因素是医院科室的效益,医院更加看中绩效考核的情况,而不是专业技术和知识。

“钟南山院士在两会之前对广州的医院调查发现,医生账面的收入是46012元,但是实际收入是19万多,整体水平并不低,但是账面上为什么会这么低呢,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去思考的一个问题。”葛均波委员说。

葛均波委员表示,薪酬报告指出,医生的基本工资占整个收入比例的40.7%,不到一半,其他的收入是奖金、医药企业返利、处方返利等等。在大型医院,医生基本工资所占比例更小,医生要想增加收入就必须多开药,必须多做手术,必须多用医疗器械。医生本来是靠医学技术养活自己,而在中国,主要是靠卖药来养活自己,医生的劳动价值得不到到真正的体现,“以药养医”成了一个不能破解的难题,影响到整个医疗队伍的稳定发展。

加大投入力度,公立私立协同发展

近年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是逐年增加的,确保为人民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但目前政府投入还显不足。在谈到政府投入问题时,葛均波委员说,目前,公立医院的经费来源中有95%还是要靠医院自身创收,国家财政拨款占不到10%。市场化的原则使公立医院忙于“逐利”。仪器设备价格高,医疗研究的花费巨大,医院扩建也需要资金,还有医务工作者的工资跟奖金,这些问题使许多公立医院不得不把创收放在重中之重。

葛均波委员认为,作为人民健康的保障系统,公立医院应该属于公益性质,公益性质的卫生事业属于政府为人民提供基本的保障,类似政府为人民提供教育,交通,水电一样,不应该按照市场运作,从政策上应该引导公立医院去市场化,让公立医院真正的回归公益服务本质,同时应该放开私立医院,社会办医和外资医院的发展。

人才评价体系“压力过大”

我国当前的临床医生评价体系和晋升的标准主要还是参考论文的发表,中国的年轻医生面临太多发表论文的压力。临床医学是项实践的科技学科,需要在长期的实践当中进行磨练。葛均波委员说,年轻的医生为了论文疲于奔命,导致出现住院医师不在病房,主任医师不为看病的怪现象。医生过度重视“人才评价”,进而忽略了临床技能,医生的临床技能得不到有效提高。

葛均波委员认为,国家人事主管部门应针对不同级别的医院和岗位制定不同的人才考核标准,基层医院和教学医院互有偏重。此外,可以借鉴欧美的医学人才的管理经验,医生可以申请科研假期,专门从事科研工作,使医生的临床技能和科研水平协调发展。

健全体制,让医疗事业重拾光环

近期媒体上报道的各类伤医事件愈演愈烈,社会怀疑、怨恨、愤怒,导致处于临床一线的医生成为社会发泄的对象,医院工作失去了基本的人身的安全保障。葛均波委员说,转型的社会矛盾逐步积累,医生屡屡被作为攻击的对象,因为伤害医生可以不受处罚,伤害和扰乱医疗事业发展的事件行为通常被当作医疗纠纷问题被轻易化解,媒体和社会舆论抓住个别医生的不良行为,抹黑医生的职业形象,导致医务工作者不再受到人们的尊敬。

“我们呼吁动员全社会,恢复对医生的尊重,国家立法机构重新审视有关伤害医务人员的法律的惩罚力度,为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提供一个基本保障,更呼吁媒体深入医疗一线,了解医生的疾苦,为社会树立良好的医生形象。”葛均波院士说。

猜你喜欢
医务委员薪酬
图片报道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差异化薪酬管理和员工激励探讨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政府补助与超额薪酬的实证分析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