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患者意外抗体检出率及分布情况调查

2014-11-05 10:30:50夏永刚高烽华于艳文罗虎成宋任浩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溶血性迟发性血型

夏永刚,高烽华,于艳文,罗虎成,宋任浩

XIA Yong-gang,GAO Feng-hua,YU Yan-wen,LUO Hu-cheng,SONG Ren-hao

(1.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铜城人民医院,河北 鹰手营子 067100;2.河北省血液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71)

意外抗体又称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是指不符合ABO血型系统Landsteiner法则的血型抗体,即抗A和抗B以外的红细胞血型抗体。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红细胞血型鉴定水平的提高,ABO血型鉴定误差引起的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显著减少,而由意外抗体引起的迟发性溶血反应在临床输血反应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血液的配合型输注的现代概念不仅是ABO等常规血型系统的配合,还有Rh等多种稀有血型系统的配合[1,2]。意外抗体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免疫原性和个体差异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不同地区的检出率和分布可能不同。对受血者进行意外抗体常规筛查在发达国家已普遍实施[3],而我国卫生行政部门目前尚未要求对献血者进行意外抗体筛查。对受血者进行意外抗体常规筛查符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和发达国家的一贯做法,为此鹰手营子矿区铜城人民医院自2009年起对受血者进行意外抗体筛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鹰手营子矿区铜城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预输血患者13695例,其中男7107例,女6588例;年龄1~85岁,平均48岁;有输血史3764例,妊娠史(女性)1726例。

1.2 意外抗体检测

1.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特异性抗体鉴定谱细胞、意外抗体筛选细胞、抗人球蛋白试剂(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聚凝胺试剂(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日本久保田公司);37℃恒温水浴箱(美国强生ORTHO公司);FYL-YS-150L医用冷藏箱(北京福意联公司)。

1.2.2 检测方法 ①IgM型意外抗体检测:盐水介质试管法:受检血浆 100 μl+筛查细胞 50 μl,3000 r/min离心15 s,观察有无凝集,如有凝集,则为有反应性。②IgG型意外抗体检测:受检标本分别采用聚凝胺法及抗球蛋白法,按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③抗体特异性鉴定:意外抗体反应性标本通过谱细胞实验进一步确认。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3695例预输血患者共检出意外抗体92例(0.672%),其中非特异性抗体20例,特异性抗体72例,见表1。男性与女性意外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P<0.05);有输血史患者的意外抗体检出率高于无输血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89,P<0.01);有妊娠史妇女的意外抗体检出率高于无妊娠史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2,P < 0.01)。

表1 92例意外抗体构成情况

表2 不同组别预输血患者意外抗体检出率

3 讨论

意外抗体指抗A、抗B以外的红细胞血型抗体,是引起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频率很高,文献显示每输血11000单位可发生一次[4]。意外抗体轻者可引起患者寒战、发热等,重者破坏输入的不配合的红细胞或缩短其寿命,产生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由于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进程很慢,红细胞是逐步破坏的,发生血管外溶血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一般不会引起凝血系统明显活化和触发大量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因此,容易被临床医师忽视,往往认为是隐匿性出血等造成的,多次输血而患者的出血等症状不见好转,而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更重要的是延误了患者的救治。

我国目前还没有将意外抗体列为预输血患者的输血前必检项目,然而迟发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是较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直接影响到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输血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国血库协会规定预输血患者交叉配血前应检测意外抗体,以减少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5]。

意外抗体的分布具有多态性和复杂性,发生率可能存在地域、性别、年龄、民族等差异。本调查显示,本地区预输血患者意外抗体的检出率为0.672%,与陈丽娟等报道的北京地区[6]、杨逊怀报道的河南省三门峡地区[7]意外抗体的检出率接近,0.7%~0.8%的发生率基本一致,但高于四川0.34%[8]和深圳地区 0.37%[9]的检出率,表明意外抗体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调查还显示,意外抗体检出率存在性别差异,有输血史和妊娠史(女性)的患者的意外抗体检出率较高,与有关调查[10~12]结果一致,提示对有输血史的患者和妊娠史的女性在输血前进行意外抗体筛查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意外抗体多为受免疫刺激而产生的IgG类抗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刺激的机会增加,抗体的检出率会越高。有关研究结果显示,36~45岁年龄段的意外抗体的检出率远高于18~25岁及26~35岁年龄段[13];Rh系统意外抗体的检出率较高,包括抗-E、抗-D、抗-C 等,与其他的调查相似[10]。意外抗体检出频率主要取决于抗原的免疫原性及其在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抗原的免疫原性越大,产生抗体的机会越多;其在种族中阴阳性分布的比例越接近,产生抗体的机会也越多。如D抗原的免疫原性高于E抗原,D阳性者在我国汉族人群中分布频率也高于E阳性者,但由于很多医院已将D抗原列入输血前常规检查项目,抗-D产生的频率不断减少,而抗-E产生的频率随之增多,因此抗-E引发的输血反应也高于抗-D[14]。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开展输血前E抗原检查,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被检出的意外抗体中,抗-H、抗-Lea、抗-Leb等为具有临床意义的IgM抗体。MNSsU系统中的抗-M、抗-N和抗-P,是同种红细胞血型IgM冷抗体,最适反应温度为4~20℃,一般在体内不引起溶血反应,但在低温的麻醉状态时,可激活补体,发生溶血反应[15]。意外抗体的筛查有助于找到与阳性血液相匹配的血液,或采取措施降低抗体效价后再进行输血治疗。预输血患者意外抗体筛查有反应性后,一般应采用谱细胞确认其特异性,再输入无相应抗原的血液,才能保证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综上所述,本地区预输血患者意外抗体检出率较高,对预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意外抗体筛查,可避免受血者输入含有相应抗原的血液而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有利于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受血者进行意外抗体常规筛查可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陈勇,王余成,陈晨,等.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9):2564-2565.

[2]邬文婧,练正秋,许基平.微柱凝胶法交叉合血次侧不合原因分析及临床输血策略[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39(1):143-144.

[3]郑小凡,祝宏,吴亚玲,等.应用OlympusPK7200血型仪筛查献血者意外抗体[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1):48-49.

[4]刘凤敏,王献芳,李春芳.抗-cE致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3):234-235.

[5]陈洪国,谭廷爵.8775例临床输血治疗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4):444-446.

[6]陈丽娟,刘燕明.微柱凝胶卡式法不规则抗体筛查与输血安全[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0):884-885.

[7]杨逊怀.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5):1390-1391.

[8]谭斌,秦莉,王立新,等.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J].四川医学,2007,28(4):363-364.

[9]李岚,张琼丽,董洪强.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J].热带医学杂志,2008,8(11):1149-1151.

[10]危艳顺,姚明.筛检不规则抗体在输血的临床应用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3):401-403.

[11]李沙,夏杰成,王嵘,等.44例意外抗体筛查试验结果分析[J].北京医学,2011,33(10):862.

[12]王谦,燕备战,于洋.31766名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1):966-968.

[13]马春会,伍伟健,郭如华.献血者红细胞血型意外抗体构成及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2):136-138.

[14]徐继勋.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安全输血[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0,23(8):464-466.

[15]黄金环,梁义安,周先果.献血者不规则抗体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6):516-517.

猜你喜欢
溶血性迟发性血型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老年人摔倒 警惕迟发性脑出血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新兵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致迟发性变态反应1例
西南军医(2016年6期)2016-02-19 09:24:05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血袋两种放置方式的溶血性分析
养血益气胶囊联合泼尼松片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0例
中医研究(2013年10期)2013-03-11 20: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