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M(1,1)与灰区间估计的SPE通量水平长期预测

2014-11-05 07:38王中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质子通量预测

王中宇 李 强 燕 虎 王 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精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1)

太阳质子事件(SPE,Solar Proton Events)是日地空间爆发的一种强烈太阳活动[1-5],其每次爆发都会产生大量的高能质子,这些高能质子会引起在轨运行空间站所在区域空间环境变化,影响空间站的通信、导航、电力以及空间试验等诸多领域,有时甚至引发在轨空间站关键部位控制功能的崩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4,6-8];强烈的高能质子对宇航员的危害也不容小觑,短暂数分钟的高能质子辐射便会导致宇航员致盲,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3,7-9].预测太阳质子事件通量水平在长时间范围内的变化,便可以提前预知即将在轨运行空间站全寿命周期的空间环境状况,为空间站的防辐射及安全保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4,7,9].

目前将通量大于10 MeV的粒子在连续15 min时间以内的数目超过10 cm2·s·sr的空间现象称为一个太阳质子事件.目前对于太阳质子事件的预测分为短期预测和中长期预测[1,3-4,7].短期预测一般提前1~10 d;中期预测提前半个或1个太阳自转周至几个月;长期预测提前1年或几年.预测类型的不同采用的方法有巨大差别,中、短期主要是依据预测因子数据来间接预测质子事件发生概率[2,5,8],目前中、短期预测的研究相对较成熟;而长期预测主要是采用统计方法处理质子事件数据,进行定性预测(有、无预测)[4],对其具体参数如对其通量水平预测较少.通量水平预测目前有3个类型:King模型、JPL模型和ESP 模型[4,6].King于 1978 年开发了第 1 个基于经验统计的太阳质子通量King模型[10],鉴于极端SPE对总体样本的影响,King在进行通量数据统计处理时将其分离出来.JPL模型是用来预测太阳质子通量的标准模型,并且是目前最常用的计划航天任务模型[11-12],该模型建立在理想假设的基础上:①除极端SPE外,SPE的通量服从对数正态分布;②不同太阳活跃年份质子事件的爆发频率是一致的.对于这两种假设目前争论较大.ESP模型是由NASA戈达得空间飞行中心(GSFC)开发的一种用于预测太阳质子通量和最坏情况下太阳质子事件模型,主要特点是将一般SPE通量的分布定义为一个截断的幂律形式[13-15],忽视作为小概率的极端SPE.由于没有考虑极端质子事件的影响,以及SPE少数据的特性局限,以上3种模型所得预测结果都存在较大误差.

目前仍主要是从处理方法上着手来提高SPE通量水平预测精度,但是将极端SPE剔除的处理方式不合理;将极端SPE通量数据当作异常值予以剔除,不仅会减少有用的信息,而且造成预测精度偏高的假象.对已有SPE数据进行合理判断和区分,将极端质子事件与一般事件分开预测然后叠加合成最终结果,是获得较好预测结果的一个重要途径.

目前为止,人们对于SPE起因、质子加速、能量产生和传播机制等问题仍然没有定论;而且现有的SPE数据少,有资料记载的、可信的质子事件数据仅有253组,可以说SPE通量水平预测是一个典型的乏信息问题,很难用经典的统计学方法解决,而灰色系统理论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16-17].本文综合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Grey Model(1,1))与灰区间估计的知识,综合考虑一般SPE通量水平和极端SPE通量水平变化规律,提出一种实现乏信息条件下SPE通量水平的长期预测方法.

1 太阳质子事件长期预测

1.1 SPE通量灰色预测原理

GM(1,1)模型和灰区间估计是灰色系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6],该方法不同于经典统计理论——不要求大样本量,允许概率分布未知,因此它更适合于解决少数据、贫信息和不确定系统的建模问题[16-17];而少数据、贫信息正是 SPE 通量预测问题的典型特征.

SPE通量水平的灰色预测原理是:首先对已发生的SPE通量数据进行甄别,识别出一般SPE和极端SPE,对一般SPE通量数据进行年均值化处理、对极端SPE通量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然后分别建立以时间为序的一般SPE通量年均值序列和极端SPE通量对数化序列;以模型接续法分别对两个序列进行处理,生成各自动态模型序列,对各自序列进行一次累加生成、紧邻均值生成,得到灰微分方程,解方程得到系数估计值.最后对各个序列所得到的方程系数进行比较,得到最大、最小系数,依据所得系数建立上界、下界预测函数;极端SPE由上下界函数得到预测区间边界值;一般SPE,需结合SPE调节系数,生成一般SPE分量预测区间;将一般SPE分量预测区间与极端SPE分量预测区间叠加合成,生成最终预测结果.SPE通量水平灰色预测的详细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SPE通量水平灰色预测原理Fig.1 Grey prediction principle of SPE’s flux levels

1.2 SPE通量灰色预测的具体实现

依据SPE类型的不同,将已发生的SPE通量水平数据进行年均值化或对数化预处理;对于没有极端SPE的年份,其对数化后的结果按0处理;然后依据预处理后的通量数据建立一个以发生年份为序通量序列为

对式(1)所得序列进行模型接续合成,该方法首先将SPE通量原始数据序列按照时刻划分成时刻子序列,并分别建立相应的时刻模型.时刻模型的第1位数据与原始序列的第1位数据相同,则将原始序列的第1位数据与其他各个时刻模型的第2位数据依次连接构成合成序列,合成序列如式(2),所得结果如图2所示.

式中k为合成序列中数据的序号.

下面以X数列为例进行讲述.对X数列进行一次累加生成,得到一个非负递增序列x(1):

图2 SPE通量原始数据序列的模型接续合成Fig.2 Modeling approach of primitive flux sequence of SPE

式中

至此利用得到的原始序列值和紧邻均值生成序列值构建SPE通量的灰色微分方程为

式中,a为发展系数;b为灰作用量,统称为辨识参数.

将式(5)所示的灰色微分方程用矩阵形式表示为

式中

式(6)为n-1维二元超定方程组,其中Y和φ为已知量,θ为系统的辨识参数.

求解式(6)超定方程组,可得θ的最小二乘估计值:

依照X数列处理方法,分别计算数列X0,X1,X2,…,Xt所建立灰色微分方程系数估计值.

设序列x(1)的上界与下界函数分别为fs(n+t)和fu(n+t),其表达式可分别表示为式(11)与式(12).以上界函数为例,则有n时刻的时间响应上界序列为(设σmax=at)

类似可以得到预测区间的下界为

对于极端SPE,其预测间即为

一般SPE的预测区间则需要进行活跃性处理.

一般SPE由于存在一个10~11的交替活动的周期性变化;通常认为太阳活跃年持续7 a,并且活跃极大年的前2.5 a到后4.5 a,并依此作为判断 SPE 趋势的重要指标[2,4-7,10];另外在活跃性不同年份,SPE的通量分布具有显著弥散性.为了反映这些特性,本文提出一种刻画这类特性对活跃年份趋势变化影响的指标——SPE活跃性调节系数l,如式(13)所示,活跃极大年l=1.

基于一般SPE的上界值(式(11))与下界值(式(12)),结合相应的活跃性调节系数,即可得到一般SPE通量预测区间:

最后将一般SPE通量预测区间与极端SPE通量预测区间进行叠加合成,即得到预测年份通量水平.

表1 不同通量水平所对应的sTable1 The 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flux levels

2 预测分析

2.1 SPE通量数据分析

为验证所提出SPE质子通量预测方法的有效性,选取1976—2012年发生的有记录的253次SPE数据,并将SPE数据以发生时间为序进行排列,图3为选用的SPE通量数据;从图3可以看出,多数SPE 的通量水平介于[10,500]MeV,称其为一般SPE,该类SPE占据已发生SPE数目的80%以上,少量介于[500,45 000]MeV,称其为极端SPE,该类SPE数量不足50个,从图3可以发现,极端SPE年际分布极为不均,具有集中爆发效应.

SPE的分布不均性也体现在发生数量上,图4为已发生质子事件数按发生时间的分布图,从图4可看出,除极端SPE,SPE事件爆发数量具有规律性变化趋势,呈现出一个大约11a的周期性;本文通过设置SPE活跃性调节系数反映这一特性对一般SPE的影响.

另外从图4还可以看出,极端SPE主要集中在[1978,1982],[1989,1994]和[1998,2006]3个年份段,该时间段占据了极端SPE数目的94%,这种数量极少、能量极大的极端SPE具有很强的群聚性,普遍认为它已经突破了一般SPE运行规律;由于已知极端SPE样本小、信息少、单个事件的通量极大,为了减小极端SPE对预测的影响,JPL与King模型选择的处理方式是将这类极端SPE数据剔除,这种处理方式会减少有用的信息,做法具有不合理性.已发生极端SPE与一般SPE数据作为该类事件的表征,缺一不可;本文将一般SPE与极端SPE分离分开处理,分别预测各自通量分量,通过叠加合成方式生成最终结果,完整还原两类SPE因素对通量水平变化的作用.

图3 1976—2013年5月发生的所有SPE数据Fig.3 Flux levels of SPE occurred from 1976 to May 2013

图4 SPE的年份分布Fig.4 The total of SPE occurred in every year

2.2 通量水平预测合成中的一般SPE分量

图5为分离后的一般SPE样本数据,滤除极端SPE后,1976—2013年有SPE事件发生的年份为31个;对同一年份的SPE通量数据进行均值化处理,得到一个年SPE事件通量均值化数列,其值变化如图6所示.从图6可以发现,一般性的SPE在3~4 a内呈现出相同变化趋势,并且在变化趋势发生改变时,其通量波动幅度较小,一般小于30 MeV,这些特征都是极端SPE不具备的.

下面以一般 SPE通量预测为例,结合以1976—2010年数据,对预测过程进行详细讲解,分别对2011年和2012年的SPE通量水平进行预测.X为剔除极端SPE数据后所得年均SPE通量所组成的原始数据序列,X0,X1,X2,X3和 X4为基于X所组成的合成序列.

图5 一般SPE通量水平Fig.5 Flux levels of normal SPE

图6 SPE年通量的均值化Fig.6 Mean value of SPE’s flux levels in a year

对 X,X0,X1,X2,X3和 X46 个序列分别进行一次累加生成,得到递增数列,然后分别建立白化方程(即GM(1,1)模型):

估计参数得

又因为

故发展带上界序列响应公式为

由于上式是由X4序列得到,由此可得2011年与2012年最高预测值为

同理可求得发展带下界序列时间响应公式:

上式由数列 X1得到,由此可得2011年与2012年最低预测值为

根据太阳活跃周期律,可以得出2011年处在活跃年份,活跃性处于急剧变化状况,而2012年已经进入活跃极大年,活跃性达到峰值.依据式(14)并根据计算的初步通量值,从表1中选取相应的 s,计算2011年预测区间的 SPE活跃性系数:

依据SPE活跃性指标,2012年为活动极大年,因此SPE活跃性系数为:lu2012=ls2012=1.

根据式(14)可得2011年SPE通量水平预测区间为:[47.074,56.396],2012 年为:[90.976,113.794].为了进一步验证方法的可靠性,同理,运用1976—2010年间数据,分为5个批次,预测已发生年份SPE通量水平,预测年限为未来2~3 a不等,所得结果如图7所示.

图7 一般SPE多年多次预测结果Fig.7 Predictions of normal SPE’s flux levels for many batches in many years

图7中标注批次1为运用1976—1995年间SPE数据预测1996—1998年SPE通量水平情况;批次2为运用1979—1998年间 SPE数据预测1999—2001年SPE通量水平情况;批次3为运用1981—2000年间 SPE数据预测 2002—2004年SPE通量水平情况;批次4为运用1985—2004年间SPE数据预测2005年和2010年SPE通量水平情况;批次5为运用1986—2010年间SPE数据预测2011年和2012年SPE通量水平情况.从图7中可以发现,单批次的预测区间随预测年限增长而变大.

2.3 通量水平预测合成中的极端SPE分量

图8为1976—2012年间发生的极端SPE通量数据,从图8可以看出极端SPE其通量水平介于[500,45000]MeV 之间,SPE 通量相差大,最大通量差异可达10倍以上.

图8 极端SPE通量水平Fig.8 Flux levels of extreme SPE

为了弱化巨大差异的影响,使用对数方式对极端SPE通量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计算各年的通量均值;对于没有极端SPE发生的年份,设定其预处理后结果为0.图9为极端SPE通量水平对数化年均值化后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经过对数化年均值化处理后,非零通量值介于[2.8,4]MeV之间,预处理后极端SPE通量数据变化趋于平缓,这对预测是极为有利的.

图9 极端SPE通量水平对数化年均值化结果Fig.9 Logarithmic and average flux levels of extreme SPE in every year

结合图9所示数据,分为5个批次,分别运用图9中1976—1995年间极端 SPE数据预测1996—1998年极端SPE通量水平情况(即图10中批次1);运用图9中1979—1998年间极端SPE数据预测1999—2001年极端SPE通量水平情况(即图10中批次2);运用图9中1981—2000年间极端SPE数据预测2002年和2003年极端SPE通量水平情况(即图10中批次3);运用图9中1985—2004年间极端SPE数据预测2004年和2005年极端SPE通量水平情况(即图10中批次4);运用图9中1986—2009年间极端SPE数据预测2010—2012年极端SPE通量水平情况(即图10中批次5).

图10为极端SPE通量数据经过灰色GM(1,1)与灰色区间估计处理后所得多年多批次预测结果,图中所得通量结果是经过对数还原的;从图10可以看出,2000年、2001年、2003年、2005年和2012年的SPE通量值较大,说明极端SPE主导着这些年份的通量变化;从图10还可以看出,对于没有极端SPE发生的年份,经过处理后所得通量值极小.

2.4 预测结果的合成

图11为一般SPE与极端SPE所得结果的叠加合成,可以看出,1996—2012各年实际通量均值水平均位于合成区间内,说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是正确的,将一般SPE与极端SPE分开处理结果叠加合成的处理策略是合理的.

图10 极端SPE多年多批次预测结果Fig.10 Predictions of extreme SPE’s flux levels for many batches in many years

图11 叠加合成的预测结果Fig.11 Composed predictions of flux levels of extreme SPE and normal SPE

将一般SPE所得结果称为一般SPE结果分量,极端SPE所得结果称为极端SPE结果分量,将图7(一般SPE所得结果)、图10(极端SPE所得结果)及图11(叠加合成结果)对比后发现,对于没有极端SPE发生年份,一般SPE结果分量对其最终的结果合成起主导作用(如图11的1996年、1997年、1999年和2004年等),而对于有一定数目极端SPE发生且通量水平较大年份,极端SPE结果分量主导着该年份的通量变化(如图11的2000年、2001年和2003年等).这里的结果也说明部分SPE通量预测模型(如JPL与King模型)将极端SPE数据剔除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通过分析图11所得各年的通量预测区间,发现1996—1999年、2002年、2004年、2010—2012年的预测区间最大偏差小于27.43%,且这些年份实际发生的SPE有一个特征——通量水平较低;2000年、2001年、2003年、2005年和2012年预测年限内的预测区间最大偏差小于20.35%,通过查看图4数据可以发现,2000年、2001年、2003年、2005年和2012年这几个年份均有一定数目的极端SPE发生.

上述结果表明,在极端SPE发生年份,由于通量水平较大,如果预测算法稳定,反而可以取得较好的预测精度.

另外通过分析图11中各年预测偏差发现,一般SPE通量预测与极端SPE通量预测合成的预测结果随着各自预测年限的增长,包含实际值的预测区间有增大趋势(即偏差增大);如一般SPE通量预测与极端SPE通量预测的批次1均预测了1996—1998年3 a内的SPE通量水平情况,经计算,1996年合成结果的实际偏差为19.67%,1997年合成结果的实际偏差为22.36%,1998年合成结果的实际偏差为25.87%;一般SPE通量预测与极端SPE通量预测的批次2均预测了1999—2001年3 a内的SPE通量水平情况,经计算,1999年合成结果的实际偏差为16.51%,2000年合成结果的实际偏差为18.13%,2001年合成结果的实际偏差为20.35%.因此,综合考虑偏差和预测年限因素,一般SPE通量预测与极端SPE通量预测的单次预测时长以2~3 a为宜.另外,单从偏差数据上看,本文所提预测方法所得精度不高,但相比较目前著名的King模型和JPL模型而言,它们仅是对SPE通量水平出现在一个量级上的预测,所得结果变化范围大,而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将预测年份的通量值缩小到一个狭小区间,这显然更有价值和意义.

3 结论

鉴于SPE产生的机理和特点,本文在灰色GM(1,1)模型与灰区间估计的基础上,将SPE通量水平预测问题分解为一般SPE通量预测与极端SPE通量预测,结合反映一般SPE弥散特性的活跃性调节系数,提出了一种SPE通量水平灰色预测新方法并建立了模型.

1)文中运用了1976—2012年间发生的质子事件数据,分多批次预测1996—1998和1999—2001等年间SPE通量均值区间,结果表明各年实际发生SPE的通量均值均位于预测区间内,并且多年预测区间偏差最大值小于26%;另外实验结果还表明单次预测时长以2~3年为宜.

2)将SPE通量水平预测问题分解为一般SPE通量预测与极端SPE通量预测,之后叠加一般SPE结果分量与极端SPE结果分量合成所预测年份的SPE通量水平,该方法完整地利用了已有SPE通量数据信息,克服了SPE基于大样本统计预测方法的局限性和少数据的约束,预测效果较好.

3)本文所提的建模方法所需SPE通量样本量少,对通量数据的分布状况无要求;模型采用了灰色新陈代谢的思想,建立通量随时间变化模型序列代替单一模型,使模型具有动态性,可以很好表征SPE通量水平周期性变化中的随机动态性.

References)

[1]Jackman C H,Marsh D R,Vitt F M.Northern Hemisphere atmospheric influence of the solar proton events and ground level enhancement in January 2005[J].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2011,11(13):6153 -6166

[2]Veselovskii I S,Yakovchuk O S.On forecasting solar proton events using a ground-based neutron monitor[J].Solar System Research,2011,45(4):354 -364

[3]Verma V K.Relationship of great soft X-ray flares with other solar activity phenomena[J].Astrophysics and Space Science,2011,334(1):83 -102

[4]薛炳森,叶宗海.太阳质子事件长期预测方法研究[J].载人航天,2007(4):47-53

Xue Bingsen,Ye Zonghai.Solar proton events forecast method research for a long time[J].Manned Space Flight,2007(4):47 -53(in Chinese)

[5]Hironori S.Solar proton event and proton propagation in the earth’s magnetosphere[J].Journal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2009,56(4):191-198

[6]Belov A.Properties of solar X-ray flares and proton event forecasting[J].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2009,43(4):467 -473

[7]Li R,Cui Y M,He H,et al.Application of support vector machine combined with K-nearest neighbors in solar flare and solar proton events forecasting[J].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2008,42(9):1469 -1474

[8]Yoichi K,Tateo G.A new modeling method of solar energetic proton events for ISO specification[J].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2008,42(7):1293 -1299

[9]Belov A,Garcia H,Kurt V,et al.Proton events and X-ray flares in the last three solar cycles[J].Cosmic Research,2005,43(3):165-178

[10]King J H.Solar proton fluences for 1977-1983 space missions[J].Journal of Spacecraft and Rockets,1974,11(6):401 -409

[11]Feynman J,Armstrong T P,Dao-Gibner L,et al.New interplanetary proton fluence model[J].Journal of Spacecraft and Rockets,1990,27(4):403 - 410

[12]Feynman J,Spitale G,Wang J,et al.Interplanetary proton fluence model:JPL 1991[J].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pace Physics(1978—2012),1993,98(A8):13281 -13294

[13]Xapsos M A,Summers G P,Shapiro P,et al.New techniques for predicting solar proto fluences for radiation effects applications[J].IEEE Trans on Nucl Science,1996,43(6):2772 -2777

[14]Xapsos M A,Summers G P,Burke E A.Extreme value analysis of solar energetic proton peak fluxes[J].Solar Physics,1998,183(1):157-164

[15]Xapsos M A,Summers G P,Barth J L,et al.Probability model for cumulative solar proton event fluences[J].Nuclear Science,IEEE Transactions on,2000,47(3):486 -490

[16]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Liu Sifeng,Dang Yaoguo,Fang Zhigeng,et al.The grey system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M].Beijing:Science Press,2010(in Chinese)

[17]李婷婷.太阳质子事件长期预测模型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2009

Li Tingting.Solar proton events forecast model research for a long time[D].Beijing: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09(in Chinese)

猜你喜欢
质子通量预测
无可预测
望虞河出入太湖磷通量计算分析
渤海湾连片开发对湾内水沙通量的影响研究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冬小麦田N2O通量研究
重庆山地通量观测及其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分析
对部分子碎裂为质子的碎裂函数的研究
物质构成中的“一定”与“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