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琳
〔关键词〕 作文教学;兴趣;素材;方法;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9—0052—01
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小学生对作文这项综合性作业缺乏兴趣,甚至患有作文恐惧症。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无话可说,二是无从下笔。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有兴趣就有作文的动力;有兴趣就有作文的潜力。一旦我们的教学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迸发出“我手写我心”的热情,作文练习就会积极主动。那么,在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呢?
一、使生活变有趣,丰富写作内容
小学生作文难的主要原因是“无话可说”,这源于他们的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们在作文时才会头脑一片空白,才会产生畏难情绪。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结合实际,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使学生的生活变得有趣。
1. 精心安排有趣的节日活动。元旦开个迎新会;元宵节带学生赏灯观烟花;母亲节提倡给妈妈做礼物或写封信等,这些有趣的节日活动都能使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
2. 精心组织有趣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手工制作,召开瓜果会等兴趣性较浓的活动。学习《观潮》一文的写法,组织学生看日出,这样学生“看”前有准备,“看”中有方向,“看”后有感受,写起作文来既轻松又愉快。
3. 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学做家务活、学做工艺品、观看少儿节目等,这些都能成为写作的素材。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在作文时才会有话可说,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富有真情实感。
二、使指导变有趣,教给写作方法
要克服“无从下笔”的难题,就要教给学生写作技巧。对于中年级学生,教师的作文指导不能枯燥地讲“审题”、“立意”、“选材”、“条理”等理论性知识,而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使学生“趣”中学作文。
1. 以“电”激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合理利用多媒体,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妙笔生辉。
2. 以物激趣。把实物引入作文指导课,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写作愿望。如,写一盆喜爱的花,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盆花,从茎、叶、花的顺序,细心观察其各部分的形状和颜色。这样进行作文指导,学生个个兴趣盎然,作文也就不难写了。
3. 以情激趣。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能牵动情感的事,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满激情的作文导入、课堂素描、课堂表演,均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引发和创设动人的情境,提供鲜明生动的形象,不失时机地去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
三、使评价变有趣,增强写作兴趣
解决了“无话可说”和“无从下笔”的问题,这仅仅是作文教学的低级要求。作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的效果呢?这还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富有趣味性的评价方式。
1. 自我评价趣味化。每次习作完成之后,教师应把评价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我评价。让学生在修改的实践中去认识正误,分辨优劣,得到习作的审美感悟,从而达到提高认识和写作能力的目的。
2. 互相评价趣味化。学生互评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是快捷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作文优劣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采用哭脸或笑脸的趣味化评价方式,让学生评价别人的作文,看看谁在小组内得到的笑脸多,并谈谈为什么。
3. 教师评价趣味化。新课标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作文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评价的目的在于唤起儿童对艺术的热爱,激发儿童的写作愿望。因此,教师应带着鼓励寻宝的眼光去批改作文,根据学生所写的作文内容,送给学生有趣的名字。如,“小记者”、“遣词造句师”、“幽默大师 ”等称号。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找准学生的情感触发点,贴近学生的生活,通俗易懂地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并挖掘其闪光点进而赞赏和评价,多种途径培养其兴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编辑: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