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
夸美纽斯有一句名言:“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一提到数学,有的学生就有感而发:“数学难、数学难,一提起数学我就烦。”“数学苦、数学苦,学习数学我真辛苦。”可见有的学生怕学数学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伟大的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很重要。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数学课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成为其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作为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愿不愿意学”“能不能学”,更应考虑学生“乐不乐于学”的问题,尽管人们对考究式的教学方法有着不同的看法,但他们是针对以往“填鸭式”的教学,针对学生厌学、弃学的现状提出来的。把以往的沉闷、呆板、被动的学习局面变成生动、活泼、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教师“满堂灌”变为师生双边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这才有益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只有对数学课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学好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在小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有不同的层次。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认知特点,依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步由具体到抽象,由短暂的兴趣到持久的兴趣,由外在到内在的兴趣。在小学低年级段,动作、图画、声音、颜色、图像、等具体的事物对他(她)们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小学低年级段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等形式;到了中年级,则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变难为易,在这一阶段,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逐步满足她(他)们日益高涨的求知欲,而到了高年级,往往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在内心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其下一步学习的动力。这样学生才能产生学习上的不满足,产生欲罢不能的情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
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许多教师都有成功的经验,比如,黑龙江于素珍老师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巧妙地设计了一套复合幻灯片,首先放映出5朵黄花和一行红花,红花和黄花一样多的部分先盖起来,只露出比黄花多3朵,然后引导学生看图部分分析题意后,不急于讲解解题的方法,而是鼓励学生“猜一猜红花有几朵?”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才揭开谜底,“你们看,是这样的吗?”果真是8朵。学生的情绪极为高涨,接着教师话锋一转,“红花8朵是怎样算出来的?”把学生积极性引入深化,把学生的形象思维逐步转入抽象思维,教师在具体分析算式“5+3=8”中数量指的是什么。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三部曲:一是“猜”、二是“揭开”、三是“怎么样算出来”,把学生的外在兴趣引入内在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会这一重点内容。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结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主导人。人总是有感情的,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加速学生的认知感,学生才会乐于学习数学课,在教学时,我们教师要创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殷切的希望,平易近人的态度,为学生创设和谐、愉悦、轻松的课堂气氛,将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数学课的教学,在不同年级和不同学龄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呈现一条渐趋递进的螺纹曲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时要体现一个“活”字,这正如吕叔湘老先生所说:“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活。”在我们的教学中,要艺术地体现“活”,灵活地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时,要避免课堂气氛似一潭死水。学生学习味同嚼蜡,要有效地促进学生在喜闻乐见、善思愿学、求真崇尚的氛围中明理深化。作为一个数学老师,要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潜力,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认知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方法,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去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教师只有注重学生的参与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环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愉快、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以学生为出发点,把学生作为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教师应做好传授者向参与者、由控制者向帮助者、由主导者向引导者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
总之,我们教师要着眼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时,要创设师生平等、民主探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课,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将有利于我们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