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自编型作业的有效性研究与尝试

2014-11-04 00:07何翔
化学教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性

何翔

摘要:针对目前化学作业设计中的问题,就自编型作业的几个流程进行剖析,探讨其在教学中的有效性,并对自编型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关键词:化学作业;自编型作业;高中化学;有效性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9–007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化学作业的功能一般定位于“知识的巩固”、“技能的强化”和“能力的培养”[1]。但是,目前的高中化学作业设计,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较大,多数局限在课堂知识再现式范畴内,很少有科学方法的训练,更谈不上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我们将如何设计、布置化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尝试,发现自编型作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起到复习和巩固化学知识的作用,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2 自编型作业的有效性尝试研究

组织学生自编练习题是巩固运用知识的一种好形式[2]。自编作业,重在帮助学生学会内容整理,并逐步在题型与内容上建立联系。它的优势是发挥了以往考试评价中未曾发挥的交流作用;学生在编题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的归类、整理和巩固,还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知识的运用过程。

自编习题的形式我们主要在高二“小高考”阶段和高三总复习阶段进行了尝试。通过让学生自编习题,可以促使学生去研究考试说明,了解习题的考查范围和目标,把握知识点和能力点,考虑用什么题型和什么问题来呈现考查内容。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分组研读考纲、编制习题→组间交流、评价→测试、讲评→教师补充、修订。

2.1 研读考纲、编制习题

经研究发现,自编型作业要达到巩固知识、强化技能、提升能力的目标,学生自编习题必须经过模仿出题、改编出题和创新出题三个层次的训练。

2.1.1 模仿出题层次

在高二“小高考”阶段,笔者引导学生研究考试说明,对考试说明中“了解”、“理解”、“综合运用”各层次的要求进行解读,并对照近几年的学测试卷,分析试题的基本类型、各小题考查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的考查层次。通过对考试说明和学测试卷的研读,大部分学生对学测试卷考查的知识点、难易层次以及试卷的结构能做到心中有数。此时,再要求学生自编一份学测模拟试卷。

笔者曾将所教班级学生按照化学成绩的优劣分为A(学优生30%)、B(学中生50%)、C(一般生20%)三个层次,以学生自由组合的形式组成学习小组,但要求各小组都有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题、命题、审题,一周后上交试题和答案。大部分学生查阅了自己做过的课本、教辅资料、模拟卷以及历年学测试卷,按照要求照抄或是略加改编了一些习题,编制了一份学测模拟试卷。虽然多数是照抄原题,但是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复习过的重点和难点,对今后的复习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2.1.2 改编出题层次

在高三复习阶段,经过一轮复习、一些综合卷的练习以及研读考试说明,学生对于高考的考点、考试的常见题型、知识点已经比较熟悉,照抄习题已经难以激发学生的做题欲望和研究习题的兴趣。此时,笔者利用自己连续数年参与高三化学教学调研测试卷的拟卷、磨卷、审卷和评价等经验,引导学生对部分比较熟悉的经典习题进行改编。改编的思路是:假设你是高考命题者,希望对化学原理和具体操作进行考查,可以提出哪些具体问题?还有哪些增长点?还可以怎样设问?选取一个或几个角度提出问题,命题者准备好标准答案。

2.1.3 创新出题层次

主要是在高三三轮复习查漏补缺的时候使用。经过多次模拟考试之后,笔者发现学生的失分点多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此时,需要回归课本,抓基础。如何有效地回归教材,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知识漏洞呢?采取自编创新题就是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

笔者还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研读教材,编制习题。具体要求为:请学生选择《化学1》、《化学2》、《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教材中的1~2个专题的内容,针对考试说明的要求,对教材中的基本实验操作、元素化合物性质、基本原理和概念的表述等内容进行精读,然后结合自己常见的错误认知编写习题。

每个学习小组中,A、B、C三类学生各有分工,C类学生负责寻找考试说明上的考点在教材上的出处,B类学生负责分析考题对该考点的考查要点,A类学生在此基础上创新出题。例如,学生针对《化学1》专题1第一单元“物质的分散系”编制的部分判断题如下: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可以减少PM2.5污染;直径接近2.5×10-6 m的可吸入颗粒即PM2.5,分散在空气中会形成胶体;研制高性能的耐磨轮胎,可减少细颗粒物(PM2.5)的产生;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葡萄糖溶液和蛋白质溶液;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用于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2.2 组间交流、评价

对于学生出好的习题,笔者采用小组之间交流的方式进行评价,具体操作为:甲、乙、丙三个小组编制的习题,进行交叉评价,即甲的给乙,乙的给丙,丙的给甲。每小组同学在交流、评价时,先将习题仔细地做一遍,用红笔标出不完善、不正确之处,在每小题后,写出评价:此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能力层次,问题的设置、答案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可以怎样改进,并且给每小题评分(10分制打分)。

最后,对整份习题进行评价,评价的角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习题的选取是否为考试说明中的考点,习题的难易是否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一份习题中考查的内容是否涵盖了老师要求的知识点,是否有重复考查或是疏漏之处。此外,如果命制的习题小组之间有相似之处,可以比较研究,看看哪个小组的更好。通过仔细研评和筛选,根据知识点的分布,选取该知识点评分最高的小题予以录用,并对被录用题目最多的小组进行奖励。这样的习题还可以在班级甚至年级之间共享,形成了良性的竞争,实现了学习成果的交流共享和学习能力的共同发展。

2.3 测试、讲评

经过学生共同筛选、编制出来的习题,教师印发后给全班学生进行测试,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参与阅卷,根据阅卷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反思,这些问题各小组在进行习题命制时是否预先设想到了,如果为非预设性错误,那么错误的原因在哪里,怎样进行讲评能够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并避免下次出错。做好这些准备工作之后,选取一节课,请各小组的代表进行讲评,有问题在课后小组之间还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

2.4 教师补充、修订

虽然自编习题都是学生结合考试说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精雕细琢而成的,但是学生对于“小高考”和“高考”的把握还不够精准,对于考试说明的解读可能还存在偏差。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自编习题进行补充和修订,补充和修订除了要看习题的选取是否科学、合理之外,还要关注学生所给的标准答案是否规范,对于一些难题的解析,教师还要进行补充,必要时还要进行全班讲评和操练。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流程,一套高水平自编型作业就可以命制而成,教师可以将电子稿保存,留待下一届学生使用。

3 自编型作业的反思与展望

自编型作业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更多方法,提高了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习题的编制可以促使学生去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分析试题,使学生对于自己常识性易错点、基础性知识常错点等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克服了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会了整理和归纳错点、疑点和盲点,以点带面,有利于落实基础,减轻复习负担和心理压力,矫正常见错误“定势”,提高复习的有效性[3]。

交流评价阶段,学生通过评价其他小组的命题对于各知识点的考查形式、考查层次把握更加准确,同时也发展了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测试、评讲的环节之后,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空前高涨、课后的交流、讨论也异常热烈。在不断的争论当中,既牢固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能力,还为下一次的习题命制积累了经验,进入化学学习中的良性循环,化学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教师补充、修订阶段,使教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易错的知识点更加心中有数,备课时更有针对性,使工作更加高效、教学更加有效。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的时间分配问题。学生自编作业必定要先研读考试说明、研究做过的习题,这必将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在组间交流、评价阶段,学生需要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而目前的考试模式之下,我们化学课的课时非常紧张,也不太可能经常耗费化学课让学生完成这项工作。对于组内学生的分配,在前面的实施过程中,各小组的学生均采用教师分配和自由组合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组,各组的学生中都有优、良、一般三类学生,但是这样分配下来,往往是优、良学生在习题编制中积极性较高,做的工作多,提高也比较大,而基础一般的学生则坐享其成,进步不显著,如何分配小组才能更充分、有效地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自编型作业虽然有其优势,但它只是传统作业模式的一种有益补充,不能因此否定传统作业模式在学习上的功能。毕竟,传统作业中的习题是专家和教师精心设计的,比较系统、科学。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必须认真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创造性地设计一些数量适当、难易适度、形式多样的化学作业,使学生不仅从过多的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而且在整个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

参考文献:

[1]王富龙.高中化学课后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与尝试[J].化学教育,2011,(9):27~28.

[2]肖崇正.组织学生自编练习题是巩固运用知识的一种好形式[J].化学教学,1989,(1):15~16.

[3]刘春华,丁革兵.以学生“自编互评共享”习题模式突破高三复习瓶颈的研究[J].化学教育,2011,(11):41~43.

2.3 测试、讲评

经过学生共同筛选、编制出来的习题,教师印发后给全班学生进行测试,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参与阅卷,根据阅卷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反思,这些问题各小组在进行习题命制时是否预先设想到了,如果为非预设性错误,那么错误的原因在哪里,怎样进行讲评能够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并避免下次出错。做好这些准备工作之后,选取一节课,请各小组的代表进行讲评,有问题在课后小组之间还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

2.4 教师补充、修订

虽然自编习题都是学生结合考试说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精雕细琢而成的,但是学生对于“小高考”和“高考”的把握还不够精准,对于考试说明的解读可能还存在偏差。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自编习题进行补充和修订,补充和修订除了要看习题的选取是否科学、合理之外,还要关注学生所给的标准答案是否规范,对于一些难题的解析,教师还要进行补充,必要时还要进行全班讲评和操练。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流程,一套高水平自编型作业就可以命制而成,教师可以将电子稿保存,留待下一届学生使用。

3 自编型作业的反思与展望

自编型作业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更多方法,提高了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习题的编制可以促使学生去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分析试题,使学生对于自己常识性易错点、基础性知识常错点等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克服了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会了整理和归纳错点、疑点和盲点,以点带面,有利于落实基础,减轻复习负担和心理压力,矫正常见错误“定势”,提高复习的有效性[3]。

交流评价阶段,学生通过评价其他小组的命题对于各知识点的考查形式、考查层次把握更加准确,同时也发展了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测试、评讲的环节之后,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空前高涨、课后的交流、讨论也异常热烈。在不断的争论当中,既牢固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能力,还为下一次的习题命制积累了经验,进入化学学习中的良性循环,化学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教师补充、修订阶段,使教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易错的知识点更加心中有数,备课时更有针对性,使工作更加高效、教学更加有效。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的时间分配问题。学生自编作业必定要先研读考试说明、研究做过的习题,这必将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在组间交流、评价阶段,学生需要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而目前的考试模式之下,我们化学课的课时非常紧张,也不太可能经常耗费化学课让学生完成这项工作。对于组内学生的分配,在前面的实施过程中,各小组的学生均采用教师分配和自由组合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组,各组的学生中都有优、良、一般三类学生,但是这样分配下来,往往是优、良学生在习题编制中积极性较高,做的工作多,提高也比较大,而基础一般的学生则坐享其成,进步不显著,如何分配小组才能更充分、有效地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自编型作业虽然有其优势,但它只是传统作业模式的一种有益补充,不能因此否定传统作业模式在学习上的功能。毕竟,传统作业中的习题是专家和教师精心设计的,比较系统、科学。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必须认真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创造性地设计一些数量适当、难易适度、形式多样的化学作业,使学生不仅从过多的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而且在整个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

参考文献:

[1]王富龙.高中化学课后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与尝试[J].化学教育,2011,(9):27~28.

[2]肖崇正.组织学生自编练习题是巩固运用知识的一种好形式[J].化学教学,1989,(1):15~16.

[3]刘春华,丁革兵.以学生“自编互评共享”习题模式突破高三复习瓶颈的研究[J].化学教育,2011,(11):41~43.

2.3 测试、讲评

经过学生共同筛选、编制出来的习题,教师印发后给全班学生进行测试,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参与阅卷,根据阅卷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反思,这些问题各小组在进行习题命制时是否预先设想到了,如果为非预设性错误,那么错误的原因在哪里,怎样进行讲评能够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并避免下次出错。做好这些准备工作之后,选取一节课,请各小组的代表进行讲评,有问题在课后小组之间还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

2.4 教师补充、修订

虽然自编习题都是学生结合考试说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精雕细琢而成的,但是学生对于“小高考”和“高考”的把握还不够精准,对于考试说明的解读可能还存在偏差。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自编习题进行补充和修订,补充和修订除了要看习题的选取是否科学、合理之外,还要关注学生所给的标准答案是否规范,对于一些难题的解析,教师还要进行补充,必要时还要进行全班讲评和操练。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流程,一套高水平自编型作业就可以命制而成,教师可以将电子稿保存,留待下一届学生使用。

3 自编型作业的反思与展望

自编型作业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更多方法,提高了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习题的编制可以促使学生去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分析试题,使学生对于自己常识性易错点、基础性知识常错点等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克服了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会了整理和归纳错点、疑点和盲点,以点带面,有利于落实基础,减轻复习负担和心理压力,矫正常见错误“定势”,提高复习的有效性[3]。

交流评价阶段,学生通过评价其他小组的命题对于各知识点的考查形式、考查层次把握更加准确,同时也发展了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测试、评讲的环节之后,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空前高涨、课后的交流、讨论也异常热烈。在不断的争论当中,既牢固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能力,还为下一次的习题命制积累了经验,进入化学学习中的良性循环,化学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教师补充、修订阶段,使教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易错的知识点更加心中有数,备课时更有针对性,使工作更加高效、教学更加有效。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的时间分配问题。学生自编作业必定要先研读考试说明、研究做过的习题,这必将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在组间交流、评价阶段,学生需要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而目前的考试模式之下,我们化学课的课时非常紧张,也不太可能经常耗费化学课让学生完成这项工作。对于组内学生的分配,在前面的实施过程中,各小组的学生均采用教师分配和自由组合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组,各组的学生中都有优、良、一般三类学生,但是这样分配下来,往往是优、良学生在习题编制中积极性较高,做的工作多,提高也比较大,而基础一般的学生则坐享其成,进步不显著,如何分配小组才能更充分、有效地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自编型作业虽然有其优势,但它只是传统作业模式的一种有益补充,不能因此否定传统作业模式在学习上的功能。毕竟,传统作业中的习题是专家和教师精心设计的,比较系统、科学。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必须认真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创造性地设计一些数量适当、难易适度、形式多样的化学作业,使学生不仅从过多的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而且在整个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

参考文献:

[1]王富龙.高中化学课后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与尝试[J].化学教育,2011,(9):27~28.

[2]肖崇正.组织学生自编练习题是巩固运用知识的一种好形式[J].化学教学,1989,(1):15~16.

[3]刘春华,丁革兵.以学生“自编互评共享”习题模式突破高三复习瓶颈的研究[J].化学教育,2011,(11):41~43.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有效性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化学解题中守恒法的运用研究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探讨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