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韧
项目教学法源自美国,它是围绕着项目组织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而且还可以通过完成项目所获得的成果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它能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
目前,国内高职专业课教育大多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作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园林规划设计这门课也不例外。以教材为核心,围绕教材的知识点进行理论讲授,再根据理论知识让学生进行实作练习。这样的方法固然有使其知识系统化、全面化的优点,但存在的问题也同样突出。
第一,传统书本知识很难随时紧跟市场需要。目前,高职院校园林规划设计教材较多,但大多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如今,园林景观的市场发展很快,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层出不穷,传统的书本知识很难做到紧跟市场,随时更新,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目前市场需求和变化来制定讲义、教学内容,对教师的个人职业素养要求较高。个别教师的讲义缺乏对知识的探究性,市场观点不强,对书本知识照搬照套,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第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感觉枯燥,产生厌学情绪。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师讲、学生听,虽然保证了知识系统化、完整化的优势,但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很难对课程产生兴趣,上课走神、精力不集中甚至旷课厌学的情况时有发生。另一层面,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学生缺乏对学科市场方向的认识,往往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第三,无法适应学生接受能力的个性化差异。目前高职院校,特别是艺术类学科生源呈现多样化趋势(如有“三校”生,高考生、特招生、单招生等形式)。这种情况造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良莠不均的现象。另外,入学前学生个人经历很不相同(部分中专生在入学前已有学科的基础,部分单招生已有美术基础等情况)。这些情况造成了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区别明显。传统教学大多是“一刀切”的教学,很难做到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单独制订教学计划。
第四,不利于搭建教师与学生较为平等的交流平台。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往往以师长的身份出现,很多时候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学生一些真实的想法和专业上的特长很难在教师面前展现。下课后,部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不够,完成课程任务就走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情况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和想象能力,特别是园林规划设计这门课程,尤其需要这样的能力。
第五,不利于教师个性和专业特长的发挥。同样,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也很难发挥个人的专业特长。园林景观这门学科,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一些教师技术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强,和市场结合紧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难发挥教师的这些优势。
第六,“双师”教育理念难以体现。“双师”素质也就是要求教师具有教学实绩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并把这两个能力作为“双师型”教师的重要业务贡献评判标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实践能力的体现就受到很大限制。
根据以上提出的传统教学法的诸多不足,在理论和实作课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项目教学法的引入,能够避免教材老旧、知识跟不上市场需要的弊端,教师可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专业特点来引入真实的项目;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市场观,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项目完成后,学生往往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在“实战”中,按照市场规律来培养、锻炼、磨砺学生。项目教学法的引入,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能动性,发挥教师的个人专业特长;在教学过程中,也能更好地体现高职院校“双师”教师教学的办学特点。另外,通过采用企业设计项目部的人员配置方式,能为教师和学生们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1.教学内容。本课程改变以往传统的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项目实施流程为导向,结合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将学习理论知识与完成项目充分融为一体。针对高职教学的职业化强的特点,可参考设计公司的设计项目部人员配置形式,教师就是项目技术总监,学生就是设计技术人员,以某个实际设计项目为纽带,搭建教师与学生之间同事关系的交流平台。
具体而言,是以理论教学为前提,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手段。教师先利用教材或是根据教师个人讲义来进行理论讲解,在理论知识中贯穿真实设计实例进行穿插讲解。这样可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在理论讲授阶段学习枯燥乏味的弊端。理论知识包括: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及原理、园林规划设计的四大要素、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深度、园林规划设计方案以及深化设计的表达;实践就是引入真实的设计项目,该项目最好是教师亲自参与或是正在参与的设计项目,设计项目具有典型性、市场需求较大。另外,也应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在学生能力范围内严格控制设计进度。
2.教学方法。整个教学分为4个阶段(见表1),每个阶段都是为设计项目最终完成而服务。
表1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学时和时间分配表
第一阶段,理论知识的讲授。教师可利用教材或是自选教材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但一定要注意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之间可根据本次设计项目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侧重点讲授,将不同的设计方案或是图纸贯穿于理论讲授中。一般理论讲授的学时数不宜超过整个课程学时数的1/5。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理论讲授期间的课程安排应相对比较集中。
第二阶段,分组及准备阶段。一方面组织学生根据意愿和个人特征合理分组,一般每组3~5人,并选定组长,尽量做到每组设计能力较为平均。另一方面介入设计项目,同时进行准备工作,由企业和教师共同选定设计项目(教师自有设计项目可由教师自定),并制定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的制定,根据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特点来制定,区别于市场化的设计项目任务书(可简化制定),任务书体现教学目标、学生接受能力,并兼顾设计项目整体性。引入的项目应具有典型性、综合性,是目前市场较多需求的项目。比如:居住小区景观规划设计、市政公园规划设计、街道绿地规划设计、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等。此外,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同时,还应考虑选择项目的设计进度,一般要求在课程教授期间能够基本完成。在派发设计任务书后,带领学生去实地考察,根据现场实地情况解决原始底图上未注明的不详之处。最后为学生查阅资料、准备材料和构思留下充足时间。
第三阶段,项目设计绘制阶段。这个阶段分5个小节,包括方案构思阶段、方案草图阶段、规划总图阶段、分段详规阶段以及最后的效果图绘制。每个阶段教师应在现场指导和讲解,并在每个小阶段结束后进行全班总结和评价,给学生留下充裕的修改时间,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如绘图室、绘图桌、绘图电脑及其他必要绘图仪器等。
第四阶段,设计项目评价(见表2)。建立科学合理、公开公平的开放式成绩评定标准。可采用教师评定、企业评定、社会评选、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既重视设计能力、应用能力,又强调职业素养,对学生的敬业耐劳、团队协作、表达沟通等综合职业素养进行评价。
表2 评分标准分数表
关于社会评定方面,因为该项目是校园规划设计,有关的受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所以邀请与本专业不相关的师生参与评价。采用设计展板形式,师生不记名地参与评分。课分为四个档次,分别为好、较好、中、差,根据投票比例来确定分数。
项目教学法运用于园林规划设计高职课程中,能较好地将在校学习阶段和企业就业阶段衔接起来,使园林相关专业的学生教育面向市场、面向实际,接受市场的考验,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