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策略研究

2014-11-02 02:15钟强
教育与职业 2014年18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课程教育

钟强

一、调查情况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265份,收回有效问卷240份,回收率达90.6%。问卷共设计了45个问题,调查对象涵盖农业院校的农、理工、人文和经济四个门类的大四毕业班学生,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布表

录入问卷数据后,进行选择频率统计,然后用Clemen⁃tine12.0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

二、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1.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对于在大学期间开展创业教育必要性的认识,数据显示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别。66.67%的男生认为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有必要,说明大多数男生对创业教育比较重视,而74.19%的女生则认为是否开展创业教育无所谓,这种不置可否的态度说明大部分女生对创业教育不大感兴趣,对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可能是受传统思想影响,女生相对比较追求安稳,且对创业所需的开拓力和创造力比较缺乏自信。而对于创业教育与树立创业理想的关系,有76.8%的学生认为关系密切,赞成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创业理想。

2.学生参加创业理论课程、培训或讲座情况。当前,农业院校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日益重视,被调查的农业院校中普遍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的理论课程。然而,调查显示,57.6%的学生从未修读过任何创业课程。在修读过的学生中,经济类学生选修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较多。学生中从未参加过创业培训或讲座的占41.3%,参加培训或讲座1~2次的学生占45.0%。可见,目前农业院校创业教育力度明显不足,开设创业课程和举办创业培训或讲座的次数有限,且普及性不够,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大多数学生自主参加创业课程、培训和讲座的积极性不高,创业意识并不强。

关于农业院校现有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主要偏向创业相关理论政策类课程和市场营销类课程,分别占53.7%和49.5%。而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课程,是能够掌握创业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从而获得更多技能、经验以及对创业机会、环境的相关性分析。同时,1/3以上的学生希望获得更多个性辅导和案例学习。可见,目前农业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期望获取的知识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也是影响创业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

在创业教育理论课程教学中,55%的学生更易接受的授课方式为创业案例分析和创业角色模拟等,而对传统的纯粹理论讲授方式并不感兴趣。可见,多样化、开放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创业教育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适合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3.学生参加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情况。创业实践活动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39.6%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较少,28.2%的学生认为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一般,3.3%的学生认为学校几乎没有开展过任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另有20.1%的学生根本不了解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可见,目前农业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

目前农业院校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的形式比较多样,包括举办创业计划竞赛、创业模拟训练,组织企业实习实训以及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等,但较普遍的形式为传统的创业计划书竞赛类和软件模拟或角色模拟类活动。这类实践活动往往仅是理论知识的理想化运用和呈现,并不受现实创业活动中其他不稳定因素的限制,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企业实习实训和创业孵化基地两种形式只占28.2%和3.8%,但这些形式通常能使学生直接与市场和社会接轨,更有利于培养真正的创业人才。

4.农业院校创业教育效果。农业院校创业教育、办学特色和办学目标紧密结合,学生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态度是检验农业院校创业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调查显示,当前农业院校只有16.7%的学生对“三农”问题密切关注,56.1%的学生一般关注,24.2%的学生很少关注,3.0%学生从不关注,说明农业院校对创业教育中“三农”问题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限,学生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度需进一步提升。

在创业领域期待度调查中,只有23.9%的农科专业学生在创业时会考虑选择与本专业相结合的领域,而更多学生倾向个人感兴趣和热门的其他领域。而非农科专业学生,只有2.1%的学生会考虑农业相关领域。这说明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无论是否农科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农科专业并非个人感兴趣或所谓热门的领域。可见,农业院校亟须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学农爱农兴农的职业理想。

关于大学生到新农村创业的问题,只有9.0%的学生密切关注大学生到新农村创业的相关国家优惠政策,58.2%的学生一般关注,27.9%的学生很少关注,4.9%的学生从不关注。同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大学生到新农村创业持中立态度,35.8%的学生明确不支持,只有12.1%的学生表示支持,这与大多数学生不怎么了解国家惠农政策和农村情况有一定关系。

三、受访对象的聚类分析

使用SPSS Clementine 12.0对原数据进行归纳分析,采用K-means方法,选取的指标有专业、教师背景、教师上课是否引起学生兴趣、学生上课是否用心听课、课堂出勤率、课堂讨论热烈度、创业教育是否提升创业素养、是否使学生掌握创业知识、是否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是否提高学生从容应对风险的能力。根据分析结果,将受访对象聚类为四类,从中可以寻找观察重要信息。

第一类样本占3.82%,这部分学生没有按要求填表,以空白的形式来完成问卷调查。通过访谈得知这部分同学对创业不感兴趣,没有意识到创业教育对自己长远发展的重要性,缺乏对创业内涵的全面认识。

第二类样本占63.36%,这部分学生所认同的教师是具有创业实践背景,或者部分接受过专业教育培训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引发学生对创业知识的兴趣。这类同学上课不仅用心听讲,出勤率高,且对创业教育为自身所带来的收获感到满意。

第三类样本占14.5%,这部分学生认同的教师是具有经济学(管理学)背景,对创业教育有些实战经验的。他们的上课方式通常能引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且学生上课都比较能认真听讲,出勤率较高,课上能热烈讨论交流。学生喜欢学习创业教育有关知识,并能从创业教育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和能力。

第四类样本占18.32%,这部分学生的教师大多数未接受过专业的创业教育训练,上课方式单一,内容枯燥,课堂上不讨论有关内容,同学们上课没法认真听讲,出勤率很低,并认为在创业教育过程中的收益少之又少。

调查结果反映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包括专业和个人经历背景等因素)的重要性。实际上,目前农业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师资严重不足,多由就业指导老师或政治辅导员担任,这与学生对于创业教育教师角色和能力的期望值存在明显差异,并直接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成效。

四、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院校创业教育路径选择

1.加强创业教育普及,培养学生学农、爱农、兴农的创业理想。农业院校必须结合育人目标,尽量扩大创业教育的受众面,不仅面向有创业兴趣的大学生,更要将创业教育普及到所有在校大学生,提高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通过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国家近年来的惠农政策以及连续多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精神,重点宣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鼓励创办家庭农场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创新创业型的高素质人才,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树立学农爱农兴农的创业理想。同时,尤其要重视对女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培训,提升其创业理想和创业素养。

2.优化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夯实创业基本技能。农业院校创业教育是一种多层次的教育,需要以第一课堂教学为载体,积累和深化学生的创业素质。在课程结构和内容方面,创业教育课程必修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因此要以普及型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为主。其中,除了基本的经济管理学、政策法规知识和创业精神等知识外,应重视人际沟通、商务礼仪、创业机会和环境评估等相关内容。选修课则可为部分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进一步了解创业知识的途径,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应充分结合农业院校办学特色,针对不同专业(如园林园艺类、农林经济管理类、食品类、动物科技类和植物保护类等)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具体的创业团队,进行创业项目的具体分析,满足学生个性化深入指导的需求。总之,创业理论课程要注重层次性、针对性和专业性,分类指导,统筹兼顾,保证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更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

3.重视创业教育实践,引导学生立志服务“三农”。调查结果显示,农业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明显不足,影响了创业教育效果。农业院校应制定相关激励措施,全力保障创业教育实践活动顺利开展。首先,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场所和基地,规定创业教育实践环节必须有相应的学时数;其次,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拿出一定的创业资金,让有创业项目的学生得到资金和场地的支持;最后,主动与农业企业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到农业企业参观、实习和实践。

创业教育实践还可以“三走进三了解三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三农”问题,提升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三走进三了解三提高”活动即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企业,通过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活动,了解省情、社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党员意识、思想素质、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需要,把田野当成实验室,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从而达到科技扶贫、科技兴农的目的。几年来,农业院校“三走进三了解三提高”实践活动既为农村基层解决了问题,又让学生了解了农村,积累了实践经验;不少参加过实践活动的学生反映,如果农村基层需要,他们将选择为农村基层服务。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农业知识技能教育。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对保证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的高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农业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和教学方法合理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农业院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进行创业实践体验,支持教师在校外开展一段时间创业实践,积累创业教育实战经验,或派送教师到国外学习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或定期组织创业教育研讨,开设农村问题专题讲座和农业技能知识培训,或选派到农业企业挂职锻炼,强化农业知识技能的教育等;另一方面,农业院校还可聘请校外创业实践者、创业校友、经营管理专家、农林技术专家等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多学科背景的高质量创业教育队伍。

在授课方式上,教师应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言讨论,积极采用案例分析和角色模拟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机会识别、融资、商务谈判、团队激励等创业技能。

5.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宣传农业领域创业政策和资讯。

在当前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鼓励、扶持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创业具有重要意义。农业院校应利用校报、广播站、宣传栏、网络等加大创业宣传力度,宣传国家、地方关于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和惠农政策及当前就业形势,并在学校醒目位置制作农村基层创业优惠政策专栏,发放宣传材料到学生宿舍,使各项创业优惠政策深入人心。每年举办农村基层创业计划大赛、农业知识技能大赛、服务“三农”演讲比赛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学农、爱农意识。建立农业院校创业网站,设置有关政策法规、创业培训、创业基地、创业指南、创业风采、创业快讯等板块,宣传大学生基层创业的优惠政策、资讯、创业典型、创业知识及经验等。对在农村或农业领域创业成功的企业,作为典型,广泛宣传。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