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职业教育现状研究

2014-11-02 02:15毛乐琦黄梅
教育与职业 2014年18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计算机院校

毛乐琦 黄梅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对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网络技术人才需求的扩大,特别是随着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构想的不断实现,社会对各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出现更大的缺口。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面对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越来越大众化,应如何提高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高职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的重大课题。

一、加强和创新大学计算机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计算机专业是“知本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专业,加强和创新大学计算机职业教育,对进一步提升计算机职业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

计算机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常用信息工具,是人们获取信息,实现与外界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已经成为现代人赖以生存的重要“拐杖”。特别是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重要作用越发显著。加强和创新计算机职业教育,可以使高职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学生计算机技能的需求,优化学生职业知识结构,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

(二)有利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不但需要大量从事基础性理论研究的人才,更需要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计算机应用技能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主阵地,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与素质,是高职院校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和创新大学计算机职业教育,有利于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高职院校要在大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激增的激烈竞争下脱颖而出,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一靠持续扩大的生源,二靠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前者是后者的结果,两者相互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就会在社会上树立良好口碑,从而形成良性传播效应,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从而更好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大学计算机职业教育现状

(一)生源成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

2013年,随着国家的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和“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的实施,全国各重点高校扩大了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中西部学生的招生规模,增幅在20万人以上。以四川省为例,中等职业学校(含部分高职院校)在四川招收高中毕业生的院校共有48所,招生范围面向四川全省,招生总规模达15490名。近几年,四川高考报名人数在不断增长。2008年四川高考人数有51.76万人;2009年51.13万人;2010年51.15万人,2011年51.43万人,2012年增长到53.83万人(如图所示)。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各类高校的规模、人员数量等都呈几何数增加。相对而言,由于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计算机专业生源的整体素质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生源存在地域性差异,来自发达地区的学生由于教学设备完善,师资力量雄厚,计算机基础相对较为牢固。而来自职业高中的学生接受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教育更多,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基础更好一些。

四川2008~2012年高考报考情况统计

(二)部分地区教学资源匮乏

随着各级部门对高等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教育各项投入的不断加大,计算机专业教育的软硬件条件得到不断改善,校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由于高职院校隶属关系各不相同,受各地经济发展条件所限,导致高等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教育投入存在不平衡性。对于沿海发达地区,一方面,对计算机职业技术人才需求旺盛,高职院校发展处于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当地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各级财政可以安排充裕的资金支持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发展投入不够,导致一些计算机应用课程无法正常开设,教学实验、实践等环节开展难度也较大,计算机应用专业相关的网络教学资源、技术手段、教材等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教育模式有待改进

高等职业教育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职业教育新模式,多数高职院校是在中等职业学校基础上“升格”形成的,在人才培育、学生管理、教学创新等方面往往沿袭传统模式,缺乏具有各自院校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优势。在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方面又往往借鉴高等院校的经验,偏重于理论性、专业性,而针对学生未来岗位需要的课程设置较少。根据笔者对所在高职院校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分析,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有七成以上毕业后从事相关的计算机信息产业的销售、维护以及办公文员等工作,而很少有毕业生涉足计算机教育、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对技术要求较高的领域,与高校计算机专业相比,没有明显的职业优势。在内容设置上,突出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但由于受课时限制,只能采取略讲的方式,各种知识点一笔带过,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消化吸收。同时,理论授课与上机实践比例失衡,仍然没有摆脱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偏重于理论,而安排学生上机实践较少,造成学生“高分低能”。

三、加强和创新大学计算机职业教育的对策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以创新的思想,立足实际,以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为出发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打破传统计算机职业教育困局,推动计算机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适应市场需求

高职院校是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牢固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无论是课程设置、内容选择,还是教学的组织,都要突出学生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学习、自觉实践,真正娴熟地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要加强对就业市场需求的动态分析,定期不定期组织教师进入相关企业、单位进行考察调研,全面掌握社会需求,掌握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动向,制定适合市场需求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规划,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为核心,以优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加大对课程与教学内容设置的改革。结合未来毕业生岗位需要进行取舍,敢于摒弃落后的课程,缩短学生与岗位需求间的差距,突出实践特色,尽可能安排更多的时间、配备较为完备的上机实践设备用于实践教学,建设计算机应用知识数据库、网站,供学生学习使用。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加强校企联合办学的力度,提高校企融合度,有效缩短校企间的鸿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制订学生就业培养方案,提高学生计算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突出计算机教育的拓展性。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发展最迅速的技术之一,新技术层出不穷,学生的教育培养必须要突出知识的多元化、未来岗位的多样化,增强大学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知识内容深奥难懂,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搞好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学有所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电子信息类学生,要注重增加难度,开设软件开发等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对于管理类学生开设相关数据库管理、文秘处理等课程;对于艺术类学生开设动画制作和网页设计类课程,使各专业的学生都能学到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增强计算机知识学习的针对性。要加强对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课前首先明确学生本课时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以任务为牵引,驱动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检验。同时,还可以利用技能竞赛来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充分利用学生对竞赛性活动的兴趣和争强好胜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契机,例如对于文字排版练习一节,可以设置一页报纸进行编辑的竞赛活动,通过比赛考查学生对文字编辑软件掌握和应用的熟练程度,考核学生汉字录入的速度等,既营造了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有助于学生坚强意志和冒险挑战精神的培养。另外,可以设置专题讨论环节,课堂上通过科学分组,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三)重视优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具有实践特色明显,工程性、技术性特征突出等特点,计算机职业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动手能力的锻炼与培养。要通过教学模式、方法的创新,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要立足于高职院校实际,采取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方法,开发、设置综合性、设计性特征突出的实验环节,比如采取设置专题性实验,对学有专长的学生和一些有特别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吸纳学生主动参与,在研究过程中为其布置相关课题引导学生查资料,解决问题,扩充知识面。同时,要积极构建适合高职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特点的开放性实验室,设置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相类似的实践环境,使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自由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时安排上,要保证上机实习与讲课有合适的比例。教师应直接参与上机指导,以便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的最好检验与锻炼,因此,要高标准、严要求地抓好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完成设计任务过程中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计算机院校
计算机操作系统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