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2014-11-02 07:15李名川谭英雄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7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李名川 谭英雄

进入21世纪,网络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渗透日益加深。同时,独具特色的网络文化作为现代文明的新成员,正在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发挥着强大影响,对于敏感、活跃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更是如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进入网络时代。新形势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对当代大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已得到各界普遍关注。有学者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集合,内涵非常丰富,不但包括互联网之内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还应当包括互联网中产生的各种文化产品。这种看法强调了互联网这个整体所产生的文化、文化产品以及相关现象的总和。还有学者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兴媒介文化,该观点从传播渠道展开分析研究,将计算机网络传播中产生的思想、观念统称为网络文化。这些出自不同角度、立场对网络文化所作的科学研究和界定中,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个角度都对网络文化的认识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因为网络文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

网络文化存在的基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基于技术平台上建立的虚拟空间内产生的新型文化形态就是网络文化。作为人类意识形态的一种,它也具有意识的一般特征,是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状态在网络文化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同时网络文化又整合和创新了现实文化和传统文化。从广义上来讲,网络文化可以涵盖所有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人类活动。例如,精神文化、思想文化、制度文化、传播文化等。狭义上讲,网络文化可特指精神文化,网络中人的信息、知识、心理、思想及行为都是构成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网络文化作为时代产物、科技产物,体现着文化的特殊形态和存在方式。与其他文化形态相比,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正是这些特殊性给沿袭了十几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网络文化形成之后,一方面,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冲击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受到挑战。一直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固定时间、地点的课堂宣讲为主,由教师讲解、说服、启发,学生被动接受和自主领会,其他则辅以个别谈心、座谈、报告会、主题演讲等形式以丰富教学手段。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持续开展,学生也能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积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基本能实现。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接触新思想、新观念的渠道变得多样化,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便可以了解整个世界,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知识,了解国内外各方面的最新动态。例如,本文曾就“大学生关于各种国内外大事件的了解渠道”这一课题进行调查,向100名大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分别是,问题一:你是如何获知美国大选结果的?问题二:你是如何了解叙利亚局势的?问题三:你是如何学习“十八大”报告的?具体回答情况如下表所示:

大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件调查表

一个开放性的、全球性的教育空间瞬间取代了原来固定、封闭的教育环境。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共享性革新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在网络高度自由互动的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破死板的时空限制,考虑到网络文化对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冲击,实现变革,应对挑战。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复杂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这一过程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为了实现高效、高质量的教育,往往需要对大学生做深入的分析和调查,这无疑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得复杂化。我国高校长期以来都非常重视学生道德观的培养与教育,教师在教学中掌握了知识传播的话语权与主动权,再加之教师的身份及年龄优势,都能收放自如地进行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情景的结合和调整。在讲解、说服、榜样示范等方式的影响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学生心灵深处形成主流道德标准,同时结合各种奖惩手段不断推动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保障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一直以来,这种教学模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网络文化产生以后,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其复杂性也逐渐加剧。在多元化的网络文化环境下,网络信息的接受和发布都将有大学生的参与,被动接受思想灌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学生与老师在网络中的身份地位是平等的,并且,匿名的网络文化环境也将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加剧,不稳定因素增多,其过程与以往相比也更加复杂了。网络文化对传统教学形成的这种冲击,迫使教师不能再简单地向学生灌输各种思想,而是要直面学生的质疑,纠正学生的错误,做到有理有据、有说服力。

3.网络文化对学生身心健康冲击较大。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面临着鱼龙混杂的思潮,要在众多选择面前确立自己的思想观念,这对心理素质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开放性、交互性使得网络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都能在网络中找到生存的土壤。互联网作为一种新事物,自诞生以来在管理上毫无经验可借鉴,不能有效过滤和制止虚假信息、腐朽思想,而这些都对大学生产生着极为消极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担当大任,以强大的思想阵地守卫学生的心灵净土。

三、新时期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可以说,网络已经渗入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他们可以自由发表言论、意见、抒发情绪。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可以在网络中接受别人的言论、舆论,而且受其影响。网络文化传播过程中会形成网络舆论,且这些舆论对公众特别是大学生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力。如何利用好这些舆论和网络的这种舆论功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至关重要。高校要充分挖掘网络论坛(BBS)对大学生的舆论引导作用。网络论坛集合了社会或某个领域内的各种焦点问题及网民的各种观点,这里是传播信息、发表观点的公共场所。网民在这种开放性的论坛中可以自由地讨论,意见达成一致后便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高校应当组织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时关注这些论坛,倾听网民发表的关于各种事件的看法,及时掌握网络舆情。面对偏激和错误的观点时,要及时发表意见进行纠正。同时,可会同政府部门、网站论坛负责人及相关当事人说明真相,消除误解。更重要的是,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网民开展适当的教育,以引导网络舆情动态,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教育的功能。

2.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可以分为网络道德知识教育、网络自律教育和正确的网络意识引导。首先是网络道德知识教育。加强网络道德修养,要求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中流传的腐朽思想、谣言,而且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不发表过激言论,不发布虚假信息等。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没有本质差别,作为知识青年应当自觉遵守这些道德要求。其次是网络自律教育。网络自律能对网络行为的规范起到根本性的作用,而加强网络自律的最大推力便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教育学生积极倡导网络文明,严格要求自己不制造网络垃圾,不看、不听、不信网络中流传的反动、色情、虚假信息。多了解网络道德模范的事迹,宣传和加强网络自律。最后,还应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正确网络意识的引导。建设高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网站,不断提升网站质量,成立专门的网站维护和编辑队伍,确保网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促使其能够在网站上接受正确的思想、丰富的知识。

3.优化网络文化环境。当今社会,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学习、休闲、娱乐等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力逐渐加深,同时也不断丰富着校园生活。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的发展,一方面,提升了高校建设的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拓展了大学生的知识信息来源,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和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为学生的生活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优化这种大学生赖以生存的网络环境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极为重要。优化网络环境可以从建设文明校园网络做起,并加强监管力度和监察工作。大量引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断延伸网络覆盖面,合理运用各种网络设备,如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局域网和广域网等,建设一个结构合理、内外相通的高效校园网络系统,通过这些硬件设备的完善为文明校园网络文化的形成和传播搭建稳定的平台。

4.增强网络执法监督。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和自由性的特点,大学生在第一时间不能掌握网络行为背后的行为者,不能辨别事件的真伪性,不清楚网络推手的真实目的,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事件进行传播,往往扩大了影响面,严重损害了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法治监督在网络空间中显得更加重要。当前,国家已经把网络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高度,也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网络立法和执法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以便在惩治网络犯罪时有法可依,从法律制度上保证网络的健康发展。公安和国安部门应该加强“网络警察”的队伍建设,对一些危害社会的信息进行筛查、堵截、屏蔽,利用先进的技侦手段,查找传播源,对专门从事网络犯罪的不法分子予以严厉打击,依法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政府应严格执行六大制度:一是登记注册制度;二是实名制;三是许可制;四是分级制;五是内容检查制;六是举报投诉制。通过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确保网络环境风清气正,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平台。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