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相关性分析①

2014-11-02 06:48杨凤娉王业菊余志辉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频度喹诺酮克雷伯

杨凤娉,王 平,王业菊,余志辉

(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11)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乃至滥用促使致病菌的耐药现象日趋严重,使得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寿命越来越短,医务人员在选用抗菌药物时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1]为探讨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的相关性,笔者对本院2011-2013年这两部分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细菌耐药率增长的原因,探索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之间的关系,进而采取有效的方式加以控制,以期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及方法

1.1 细菌耐药监测与药敏试验方法

整理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有效的8046份细菌药敏试验报告,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属7类临床常见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细菌鉴定采用美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CLSI)推荐的标准进行评价。

1.2 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的统计方法

从医院信息系统提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各种抗菌药物消耗量数据,参照WHO推荐限定日剂量 (DDD)方法统计各种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 (DDDs)。[2]

1.3 统计学方法

将7类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各种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导入SPSS17.0,采用皮尔逊相关 (Pearson)分析法[3-4]对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根据相关程度的定义,R代表“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相关”这一假设成立时相应的Pearson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大于0.8为强相关,下于0.3为弱相关;P代表“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相关”这一假设经X2检验不成立的概率,当P≤0.05时,可认为两者在α=0.05的置信水平下相关。

2 结果

2.1 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3年中各类目标监测菌株细菌耐药趋势统计结果见表1、表2。

2.2 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监测结果

2.2.1 就诊人数及抗菌药物使用率

2011-2013年抗菌药物品规依次为133、70和64个。3年中,年门诊就诊患者依次为62.0万、82.5万、102.28万人次,抗菌药物使用率依次为43.65%、24.73%、20.76%;年住院患者依次为1.4万、1.6万、1.7万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依次为72.21%、51.89%、48.30%。

2.2.2 抗菌药物用药频度

将抗菌药物按药理作用分成21个亚类进行汇总,见表3。3年中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下降39.21%、3.24%。前五位抗菌药物构成比总计变化不明显,分别为74.48%、73.04%和76.74%,但第三代头孢菌素用药频度明显下降,结构更趋合理。

2.3 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的相关性

2.3.1 细菌单品种耐药率与相应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的相关性检验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用药频度之间呈强正相关,相关系数R=0.999、P=0.026。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与环丙沙星的用药频度之间呈强正相关,相关系数R=1.000、P=0.013。

表1 2011-2013年目标监测革兰氏阴性菌耐药率 (%)变化趋势

表2 2011-2013年目标监测革兰氏阳性菌耐药率 (%)变化趋势

表3 2011-2013年年消耗抗菌药物应用构成 (%)及其排序变化

2.3.2 细菌单品种耐药率与相应类别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的相关性检验结果

当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对两种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总用药频度之间综合进行相关分析时,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与第三代头孢菌素总用药频度呈强正相关,相关系数均为R=0.998。当以上四种革兰氏阴性菌对两种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与喹诺酮类总用药频度之间综合进行相关分析时,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的耐药率与喹诺酮类总用药频度呈强负相关,相关系数均为R=-0.999、P=0.023。

综合分析两种细菌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与八种抗菌药物 (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的用药频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在α=0.05的置信水平呈正相关,大肠埃希菌为R=0.436,P=0.033,肺炎克雷伯菌为R=0.413,P=0.045。

其他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相应抗菌药物、类别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

3 讨论

由于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抗菌药物品种数的限定以及广东省下发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本院抗菌药物品规数明显下降,同时,取消头孢吡肟、氨曲南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严格执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会诊制度和临时采购制度,使相应药物使用频度明显下降。医务科、院感科、临床药学室联合加强对一类切口围手术期不合理预防用药情况进行整治,围术期预防用药品种趋于合理化、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明显下降;[5]整体抗菌药物使用结构趋于合理化。在门诊量、住院量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各类抗菌药物总体用药频度、使用率、抗菌药物药占比呈明显下降趋势,特别是2012年、2013年与2011年相比,体现本院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成效显著。

2012年根据CLSI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 (M100-S22),对本院药敏试验选用的抗菌药物纸片进行一次大的调整,同时,抗菌药物目录的品种数大幅减少,部分抗菌药物进入特殊使用级会诊、使用审批途径,使部分耐药检测结果与抗菌药物品种的用药频度存在部分缺失值,无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特别是革兰氏阳性菌的耐药率与相应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的相关性分析。

从表1、表2监测结果可见,在各类抗菌药物总体用药频度下降的同时,相应细菌对其耐药率呈总体下降趋势。然而,在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相关性分析过程中,并非每种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相应抗菌药物或类别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本研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随着左氧氟沙星用药频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其相关系数R=0.999、P=0.026,由于3年来环丙沙星、司帕沙星用药频度大幅减少,使喹诺酮类总用药频度呈下降趋势,以致出现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的耐药率与喹诺酮类的总用药频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999,P=0.023。

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表明,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的用量之间,是一种宏观的量化关系。[3]孟祥磊通过对某医院连续六年的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与细菌耐药相关性研究指出,[3]大多数抗菌药物或者同类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升高时,细菌的耐药率也随之上升,但当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开始降低时,多数细菌的耐药率并不随之下降,而是继续上升,大约延后2-3年;若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仍保持下降,此时细菌的耐药率开始下降。蔡倩等[6]指出,细菌耐药现象的出现不单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有关,还可能与不合理用药、交叉耐药等因素有关。由此可见,要使细菌耐药率真正得到有效控制,必须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管以及细菌耐药监测的力度。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是有效减缓细菌耐药的必由之路。

[1]黎颖然,刘锐锋,卢荣枝.2008-2009年中山地区医院细菌耐药性分析及其对策[J].今日药学,2011,21(11):689-692

[2]林艳云,陈画虹,谭南,等.2009-2011某院抗菌药物应用与细菌耐药趋势分析[J].今日药学,2013,23(2):99-103

[3]孟祥磊.抗菌药物应用与细菌耐药相关性调研分析[D].山东大学,2011

[4]罗佳.某三甲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的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12

[5]杨凤娉,陈杰,毛波.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性干预效果分析[J].今日药学,2013,23(8):543-546

[6]蔡倩,刘蕾,艾效曼.我院2007-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细菌耐药性相关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42):3970-3974

猜你喜欢
频度喹诺酮克雷伯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眨眼频度可判断烟瘾大小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无氟喹诺酮:奈诺沙星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铜绿假单胞菌MIC分布敏感百分数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相关性研究
连翘等中草药对肺炎克雷伯菌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尿液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I类整合子分布及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