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T”法内眦赘皮矫正术与小切口内固定重睑成形术的联合应用

2014-11-02 07:40聂丽丽刘乾坤王合珍支凌翔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矫正术重睑眼轮

聂丽丽, 刘乾坤, 王合珍, 支凌翔

临床总结

倒“T”法内眦赘皮矫正术与小切口内固定重睑成形术的联合应用

聂丽丽, 刘乾坤, 王合珍, 支凌翔

内眦赘皮; 小切口; 重睑成形术

在我国汉族人中,双侧单睑的发生率高达约41%[1],而单睑多都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内眦赘皮,因此,采用单纯的重睑成形术则难以达到求美者重睑线完全显露的目的。自2009年初以来,我们对369例内眦赘皮的求美者,采用倒“T”法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小切口内固定重睑成形术,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69例求美者。男性16例,女性353例;年龄16~35岁。均为单睑合并内眦赘皮。术前排除先天性上睑下垂、上睑皮肤松弛及上睑明显膨隆等情况。本组求美者中,轻、中度内眦赘皮者217例,重度内眦赘皮者152例。

2 手术方法

2.1 术前准备 术前告知求美者,2周内停止口服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女性避开月经期、妊娠期及哺乳期[2]。

2.2 术前设计 ①根据求美者的眼部情况、个人要求及面部整体五官的比例设计重睑线,宽度距上睑缘6.0~9.0 mm,将重睑线由内眦至外眦平均分成5等分,取中间的3/5作为实际切口长度。②确定求美者的新内眦点,将原内眦点在皮肤上的投影标记为A点(即新内眦)。将内眦赘皮向鼻侧水平拉展,显露内眦后,从A点由内向外画水平线,其外侧距下睑缘约1.5 mm,重睑线的内眦部延长线与水平线相交于点B,继续延伸水平线标记C点,使AB=BC;设计D点在重睑线的延长线上,使BD=AB。见图1。

2.3 操作方法 采用1%利多卡因+1∶10万肾上腺素行双侧内眦及上睑等量局部麻醉。沿内眦处“T”形切口设计线,切开皮肤,充分松解皮下粘连及错构的眼轮匝肌,显露内眦韧带前脚,并观察内眦与设计点A重叠后,用6-0尼龙线将內眦韧带前脚折叠固定于鼻侧筋膜处,使切口两侧皮肤无张力后,缝合新内眦处及上、下睑缘处皮肤,如有多余皮肤,可适当地修剪至平整。然后,沿重睑设计线切开皮肤,去除切口下一条眼轮匝肌,切除范围要超出切口线的长度,与上睑长度一致,显露睑板上缘,去除多余的眶隔脂肪。以6-0可吸收线将睑板前眼轮匝肌与提上睑肌腱膜缝合3~5针,观察双侧对称,重睑弧线流畅后,8-0尼龙线连续缝合皮肤。

2.4 术后处理 切口涂少量红霉素眼膏,术后48 h内眼部适当冰敷,10 min/次,每两次冰敷之间间隔约30 min;第2天换药,清除切口血痂,术后6 d拆线。

3 结果

本组共369例求美者。术后3例内眦处瘢痕增生,经3~6个月恢复;1例(单侧)内眦赘皮复发。所有求美者,随访3~36个月,内眦形态自然,无外延瘢痕,闭眼痕迹不明显,内眦赘皮消失,内眦泪阜显露适中,无复发,效果满意(图2)。

图1 倒“T”法切口设计示意 a.术前设计 b.缝合后图2 倒“T”法内眦赘皮矫正术前后对比 a.术前(例1) b.术后2个月(例1) c.术后3个月(例1) d.术前(例2) e.术后24个月(例2) f.术后24个月闭眼位(例2)

4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爱美女性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在单睑的人群中,伴有内眦赘皮的比例在70%以上[3]。其主要原因是眼轮匝肌深、浅头肌纤维起点交错时,内眦部皮肤即出现各种类型的赘皮畸形[4]。由于内眦处四周张力不等,使错构的眼轮匝肌过度牵拉及鼻部支持作用减弱,从而导致内眦部皮肤呈蹼状遮盖睑裂[5]。Liu 等[6]对60余例内眦赘皮的求美者在行重睑成形术的同时,行反向“V-Y” 成形术,获得了较满意的手术效果。Liu 等[7]通过为求美者进行个性化手术设计,应用改良“Z”成形术,减少了瘢痕的形成。马旭等[8]认为,重睑成形术同时行Park-Z 成形术,是矫正内眦赘皮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适用于除反向型以外的内眦赘皮者。本组方法的优点:①倒“T”法内眦赘皮矫正术式。A点设计在原内眦处表皮的投影点位置,术后能避免内眦显露过多或过少的现象,形态较自然。②ABC连线(“T”横边)并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应根据内眦的形状稍有弧度,使其切口贴近下睑缘,痕迹隐蔽。③“T”形的竖线设计是将内眦赘皮拉展后,与重睑线的延长线重合,术后痕迹可隐藏于重睑折痕中,较为隐蔽。④充分松解离断内眦部错构的眼轮匝肌[9-10]。⑤由于内眦部的张力解除,皮肤弹性回缩,只有极轻微的“猫耳”形成,稍做修整即可对位缝合。在重睑成形术中,笔者采用小切口内固定的方法,切口长度约为重睑线长度的3/5,减少了创伤及术后的痕迹,使恢复时间缩短,同时内眦切口与重睑成形术的切口不连续,使重睑线在近内眦部留有5.0 mm长的皮嵴不切开[11],以减少对内眦皮肤的牵引应力,减少瘢痕的发生[12]。术中,仅将皮肤下的眼轮匝肌剪除一条,即可形成内眦与上睑结合处的皱褶且与重睑过渡自然;术中保留一定厚度的睑板前组织,避免其切除过多而造成皮肤与睑板过于粘连,缺乏弹性,显得重睑僵硬呆板;术中拉展下唇的皮下组织,有一定的翘睫作用;保留下唇的眼轮匝肌后,切口两侧的组织厚度相似,避免重睑线处深沟形成。

总之,笔者将倒“T”法内眦赘皮矫正术与小切口内固定重睑成形术联合应用,术后手术瘢痕不明显,内眦形态及重睑自然、逼真,术后形态满意,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1] 易成刚, 郭树忠, 张琳西, 等. 汉族人重睑发生率的荟萃分析[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4,10(6):370-372.

[2] 王志军, 刘林嶓. 美容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59-164,168-179.

[3] Lee Y, Lee E, Park WJ. Anchor epicanthoplasty combined with out-fold type double eyelidplasty for asians: do we have to make an additional scar to correct the asian epicanthal fold[J]? Plas Reconstr Surg, 2000,105(5):1872-1880.

[4] 宋建星, 孙美庆, 陈江萍, 等. 东方人内眦赘皮的解剖及治疗[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1,7(5):251-253.

[5] 王俊华, 张盛玲. “V-Y”切开去皮法内眦赘皮矫正术在临床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 2013,22(16):1689-1690.

[6] Liu L, Li S, Fan J, et al. Inverted “V-Y” advancement medial epicanthoplasty[J]. 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 2012,65(1):43-47.

[7] Liu Y, Huang J, Wen K. A modified and accurately designed Z-epicanthoplastic technique[J]. Aesthetic Plast Surg, 2011,35(6):1112-1116.

[8] 马 旭, 杨大平, 李 宁, 等. 重睑术联合Park- Z 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J]. 中国美容医学, 2013,22(16):1686-1689.

[9] 布 仁, 张艳青, 刘 凯. 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及同期切开法重睑成形术[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2,18(4):267-269.

[10] 李 娜, 李广帅, 刘林嶓, 等. 改良Y- V 成形内眦赘皮矫治术联合切开法重睑术的临床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 2014,23(1):1-3.

[11] 黄金龙, 闻 可, 沈 干, 等. 非连续法重睑术同期内眦赘皮矫正[J]. 中国美容医学, 2007,16(6):813-814.

[12] 侯团结, 刘漪沦, 李平松, 等. 非连续性重睑术同期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J]. 中国美容医学, 2014,23(1):6-8.

10.3969/j.issn.1673-7040.2014.05.021

2014-04-02)

450002 河南 郑州,河南整形美容医院

聂丽丽(1979-),女,辽宁大连人,主治医师.

猜你喜欢
矫正术重睑眼轮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重睑修复术后重睑凹陷过深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皮肤眼轮匝肌复合体在睑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切开联合埋线重睑法治疗中老年上睑皮肤松弛
眼睑外翻矫正术的护理
浅析重睑术后护理常识
改良Fasanella-Servat法上睑下垂矫正术疗效观察
口腔正畸矫正术中弓丝的应用分析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内眦“Z”形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