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要紧密联系生活

2014-10-31 06:02石红权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

石红权

[摘 要] 数学教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阐述了如何让数学课堂紧密联系生活:“要体现生活中存在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数学服务于生活”.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密切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过程.”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由此看来,数学不仅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活生生的,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自己生活的情境中可以看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则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感受数学的力量.

■ 要体现生活中存在数学

长期以来,数学课本一直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这种对教材的崇拜,最终导致学生总是生活在书本和现实双重世界之中. 其实,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课本中的数学也只应是生活数学的一种提取、概括和应用. 课本无非就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生活范例,给学生学习生活数学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座平台.

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建立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我让学生找找自己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身体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这些材料都在生活中显而易见,学生的反馈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探索知识主动积极,答案层出不穷. 学生不仅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概念. “面积”含义的理解、“面积单位”的认识,都应通过学生观察实物、操作测量,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 我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摸一摸物体的表面,比一比物体的面积,找一找1平方厘米,剪一剪1平方分米,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黑板面. 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学生学会了选择身边有用的材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在教学中,一位数学教师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对百分数多种形式的认识没有采取写几种不同的百分数读一读的简单做法,而是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收集不同形式的百分数,谈谈各自的意义,结果学生收集的资料丰富多彩. “蓝鸟内衣”商标成分:100%棉. “莲花味精”谷氨酸钠含量不低于80%,吴窑镇吸引外资上半年完成全年计划的126%,儿童食品袋上含水量≤0.2%……再比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时,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有关模型,有的学生带来了蛋糕模型,有的带来了萝卜. 接着,让他们通过切一切、拼一拼等活动把圆柱的体积转化成立体图形的体积. 这样就把生活和知识关联起来了,建立了意义的联系,使学生明白了知识来源于生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善于挖掘生活资源,从多方面去寻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感受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 记得有一次,我和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我们约定星期天一整天不使用数学中的数字、方向和位置,看是否能度过这一天. 实验后,我让学生交流体会,他们大部分都是实验的失败者,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如有的学生说,打电话、看电视、换频道时要用到数字,到商场买东西付款时也要用到数字;还有的说,放学回家要知道准确的方向和位置……为了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学生的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应用与理解. 例如,第一册教材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可爱的校园”情境图中,除了让学生数一数图中的实物外,教师还应把学生带出教室,数一数生活中10以内的数,让小朋友初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先出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画面,然后富有激情地说:“2003年10月9时9分50秒,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是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途上完成的一个伟大壮举!请记住这令人难忘的时刻. 在这些时间单位里,哪些时间单位还没学过?”新颖别致的课程,简洁明快的话语,创设出了一种浓郁的教学氛围,既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了不起,又让他们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学了“年﹑月﹑日”这一课之后,我让每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出生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自己的出生公历年份是闰年还是平年,如此切身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了学数学的价值所在. 这对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再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的前一天,刚好有人来收水费,我灵机一动,心想这是个好机会,何不让学生自己去算一算呢?我在黑板写出“一桶水3元钱,全班45人,假设一天最多喝2桶,请你算一算全班一个月喝水大概会交多少钱?”问题出来后,学生兴致勃勃算了起来. 我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涉及的知识很广泛,例如一星期上几天课?一个月大概是几星期?一个月在学校呆几天(考虑到这月是大月还是小月以及是不是2月)?于是要求他们小组合作,看谁想得最周全、算得最快. 同学们相互启发、相互吸收,观念逐步完善,认识不断深化,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 让数学服务于生活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数学、认识数学,在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我们看到学生在接受书本世界熏染的同时,又不断地受到丰富多彩现实世界的碰撞和冲击,即不少课本中没出现,课堂上没接触,生活中又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常常会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新的困惑和难题.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之后,有同学就提出了能不能计算小石块的体积,能不能计算一条鱼的体积,这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其实我们也可以通过学过的书本知识来解决. 通过合作交流,同学们有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把它们放在盛有水的长方体容器中,看水上升多少高度,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它们的体积;有的说,把它们放在盛满水的圆柱形容器中,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它们的体积. 又如,学习了方程之后,课本上的一道思考题给了同学们很大的启发,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老百姓对算命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只要你按照他的说法去做,他就会知道你的出生年月. 算命先生说:“将你的出生月份乘4,再加上10,答案告诉我,再将哪一天生的乘3再加上15,答案也告诉我,我就知道你是哪月哪日生的.”同学们听后恍然大悟,算命先生不正是利用了我们刚刚讲的数学知识吗?

如教学“认位置”,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 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及自己房屋周围有哪些物体,各处在什么位置,回到学校和同学、老师交流. 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光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在教学“数字传递信息”时,我让学生走出教室寻找数字,并找出各代表什么信息,学生回来后讲了许多,有车牌号、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学号、门牌号、座位号、邮编……这些数字又有什么意义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很高. 这些都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再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让学生看一个“猴子骑车”的动画,让他们从中体会到骑装有圆形轮子的车比较安全,也不会颠簸得厉害. 同时,也让他们感知了“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相等”. 这样引入新知,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有血有肉、生动有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有利于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总之,数学教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的快乐,就是教育的快乐,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多思考,不难发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让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挖掘生活中的内在数学资源,应用于数学教学,让数学课更加具体,具有趣味性,让学生享受生活的美好.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生活
生活感悟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