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军+付博锐+姜玉美+金耀武+白巍
摘 要:本文从我国农业行业发展趋势和农科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出发,概述了当代农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容和构成,并对农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科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纵观当前大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及社会岗位需求,“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问题在农科行业普遍存在。笔者以为,提升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是提高农科毕业生就业成功率的关键所在。本文围绕农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定义、构成及概况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培养、提升就业能力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构想。
一、农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含义和构成
农科专业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偏重于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的实践经验的积累,换言之,知识和实践的综合提升有助于毕业生获得初次就业机会、满足实际工作需求,进而获得再就业机会。因此农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应该包含三个内容:
1.就业观念和意识
思想和观念决定行为,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是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基础。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体现了其对就业目标、定位以及就业偏向的选择,直接影响对岗位、行业的选择,并体现在其求职积极性方面,可以说就业观念和意识决定了学生就业成功率。
2.专业技能水平
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作为人才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要使命。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专业知识内容应该包括本专业内容系统化、科学化的知识体系,例如专业技术的管理能力、操作能力、诊断能力及维修能力等。
3.求职技巧与能力
求职过程中把自己的内在专业素养展现出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初次就业的成功率。所以,农科大学的毕业生若能在求职过程中提高自身面试技巧,展现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积累,就能大大提高面试成功率,提升自身的应聘竞争力。
二、农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途径
在上文中已经分析了影响农科大学生就业的三点因素,相应的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并提升农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1.就业观的转变和职业生涯规划
农科大学的生源多是农村,在面对就业选择时,普遍倾向于国家企事业单位或党政机关就业,向往大城市的高薪酬工作机会。然而农科院最主要的就业方向是中小城市和县城,且都是基层工作,起薪点并不高。农科高校应对学生的这种就业观念进行调整,帮助其对涉农行业的行业背景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了解整个行业的社会发展情况,增强其对本专业的就业信心。同时,学校也应帮助大学生降低就业期望,树立正确就业观,促使把握就业机遇和社会农科发展的有利条件,实现求职需求及社会岗位需求的有效匹配。最后,高校也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对自身的优劣势进行合理评估,设立短期及长期的职业发展规划,在参考社会实际需求的情况下调整自己的就业目标,调整学习发展计划,提升竞争优势。
2.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领域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型农业科技更重视与生命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信息科学等其他领域的交融。农科高校的学生培养计划也应与之相适应,建立多样化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课程的内容体系应及时更新优化,教学内容符合农业科技发展和知识更新的新趋势。同时学校应增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跨专业选修课程,还应加强其实践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实践内容锻炼,例如,建立在校实习制度,或安排学生到农业企业、行业进行实习等。
3.健全和完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学校要集合全校各层级力量建立一支系统化、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素质就业指导队伍,使整个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全程化。在具体的实施运营中,可以借助多种专业手段,例如,专业面试技巧授课、线上和线下辅导以及多种测评工具,可以是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也可针对某一共性问题开展团体辅导。
总而言之,从国家发展形势来看,农业科学在我国还是大有可为的,只要院校能根据我国农业科学理论和应用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其就业难题必会得到彻底改善。
参考文献:
[1]袁 涛,顾明华,李正文.地方综合性大学农科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2(10):61—63.
[2]耿广汉.浅谈提升农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21):180—182.
[3]宗雪红,程嘉宁.新形势下农科大学生就业力提升途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168—169.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