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戏曲念白的认识

2014-10-31 15:22:40王华
考试周刊 2014年73期
关键词:人物塑造戏曲

王华

摘 要: 作者总结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戏曲表演念白的理解,结合教学实例,如戏曲《金玉奴》的教学,《挡马》的教学等。作者对戏曲念白做了较为认真的梳理,从而为戏曲剧目的教学添砖加瓦,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戏曲 念白 人物塑造

戏曲念白是戏曲“四功五法”里的重要一项,是戏曲演员塑造舞台人物声音形象的基本手段,也是体现“角色语言”——台词的独具艺术特色的表现手段。

几百年来,“戏曲艺术家以开阔的视野,注视着无限宇宙世界。他们从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艺术现象吸取营养,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提炼内容,是创造者和欣赏者之间沟通作用的特殊语汇”。时至今日,戏曲念白通过对白形式、旁白形式、表白形式等,在戏曲舞台上告诉观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要留给观众什么样的美好声音的享受。我谈谈对戏曲舞台念白的认识。

一、在戏曲舞台表演中了解戏曲念白的功能、节奏、特征与分类。

1.特征与功能。戏曲念白既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经过艺术加工提炼的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它与生活言语和其他戏剧话白形式是不同的。“戏曲念白不是模仿生活真实的语言,而是表现舞台艺术的真实语言”,生活语言是人的自然感情流露,而戏曲念白与生活中的说话是保持相当距离的,有时会完全脱离生活实态,是经过音乐手法处理过的富有很强的音乐性、节奏性、韵律性、程式性的舞台语言,可以称之为歌唱,或称它为无谱之歌。戏曲念白正因为有了以上几种特征,自然形成了戏曲念白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有韵律感的功能,更有强化念白的情绪性和语言节奏的功能,可以说戏曲念白在整出戏里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基本要求顺口,美听,是一种经过音乐化加工的语言,依据加工程度不同形成不同念白形式。这种不同形式是戏曲演员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

2.戏曲念白节奏。念白如何念出节奏,其实就是念出语气,寻找生活节奏,也就是生活中的语气化表演,是人物行为的变化表演,可以说念白节奏是根据剧情景、行当、性格、感情的变化而变化的,是内心情感的直接再现,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语速往往是快的,在悲观失望情绪中语气缓慢,在教学中一定要掌握这一规律,让学生对念白节奏的艺术处理有深刻了解,把人物思想感情准确表达出来,使观众能更好地听出前因后果。

3.戏曲念白分类。我国有三百多个戏曲剧种,各剧种都以本地方言为剧种的基本语言,在“白”的念法上,基本保持了本地方言特征,在京剧表演中就包含许多念法的分类,如:散白、京剧京白:其特点跟地方语言接近,但无论在节奏上,还是音调上都比日常语言夸张。韵白:是经过更复杂艺术加工的舞台语言,其声调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仰扬是指音的高低起伏形成强烈对比表达感情,顿挫转折轻重强弱使观众更好地听出前因后果)更为夸张体现节奏、韵律更鲜明,更接近于歌唱。数板:突出节奏的作用,通常以一眼板或流水板形式出现,字音强弱分明,引子:是以一种半念半唱形式出现的,如:韵律性吟诵、节奏性吟诵、方言白,等等。无论以上哪一种念白都服从于韵白和生活白的念法。每个戏曲教师必须对戏曲念白形式的表现范围、表现特征,准确地选择能体现自己所演角色性格、年龄、感情等语言分类形式,再根据不同的剧情时代背景、不同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展现人物“语言形式”,抓住人物语言分类特点,把角色创成造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从而使念白流畅嘹亮,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以它所有的韵节奏形成了一种高度简洁有音乐性的艺术语言”。

如《金玉奴》一戏。金玉奴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是年方二八的小姑娘,父亲金松是一个要饭花子头头,根据家庭的出身背景,金玉奴这一人物不属于大门不出的闺中小姐身份,那么在剧中念白的选择上一定要考虑人物的形象与性格,金玉奴刚出场见观众时运用了本白(京白)的分类特点,充分表现出天真、可爱、善良纯真的小姑娘形象,等到金玉奴与莫稽成婚后,为了更进一步突出人物的家庭背景和人物性格的沉稳、端庄、大方形象,又把本白改为韵白,体现金玉奴另一面的性格。由此可见,戏曲念白在塑造人物性格时首先要定位以什么类别念白展现剧情特色,更加鲜明地突出人物性格。如果这一点抓准了,最终戏曲念白就能达到在表演者与欣赏者之间成为一种沟通的艺术语汇。

二、在戏曲舞台表演中,了解戏曲念白“语调”、“动作规律”和“声情技巧”把握。

1.戏曲念白语调处理。“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七分念”这两句广为流传的戏曲谚语足以说明戏曲念白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地位及表演念白技术难度之大,难就难在它是一种没有谱出的曲词旋律,没有伴奏的歌唱,它是一种无谱之歌的念白艺术。由于戏曲念白具有称之为无谱之歌的特点,因此念白就不能保持生活的自然音调,它必须有丰富的色彩,必须使之音乐化,才能同歌唱协调。这就要求演员在念白的语调上和人物情感相一致,因为语调就是念白的一种艺术语汇。它包含语言音调、语言声音色彩等,是音乐化的感情语言。如:花脸在舞台上打“哇呀呀”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那么在戏曲舞台上是用了一种特有形式的语汇,“哇呀呀”在表现中没有台词的体现,但是台下观众就能感悟到演员念白的语汇,感悟到台上观众演员的情绪感情。“演员贯传言外意,观者方能得余音”。意思是说观众通过语调情绪、听不到念词,也能感受到的情感语调。因此,对语调处理必须是一种声音色彩,但必须在行当化的前提下把握台词的感情色彩,利用发音的技巧对自己的音色、音质、音调进行一定的“改造”与“包装”,使之更加符合角色语调声音形象。

2.对语言动作准确把握。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唱念做打、载歌载舞是戏曲表演的主要特征。由此可见,戏曲语言念白必须与舞蹈动作的造型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完成。我们说一个人做某种行动,都是有某种目的,但必须通过语言达到某种目的,所以“语言行动”在舞台上决定应该用什么样的音调、语气、节奏念每一句台词,并搞清楚自己要说些什么?为什么要说?是对谁说的?如果语气理顺了,再与动作的技巧紧密相结合,就能达到最佳语言状态。在戏曲舞台上语言与动作表现是息息相关、分不开的。如:《芦花荡》、《林冲夜奔》、《扈家庄》等戏的表演就赋予了它很强的语言与动作的互补性、互衬性。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戏曲念白不仅要讲究字正腔圆,更要声情并茂,当你在用真情塑造人物形象时,你所念出的白话,演出来的人物是感人肺腑、打动观众的,所以,一个好的教师在教学生塑造人物时在声腔、念白上必须“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以感染观众。

《挡马》一戏中,我曾演出上百场,饰演杨八姐这一人物,每次演出结束后,老师曾提出念白语气与动作协调准确性的问题,但当时就是不知道该如何运用和掌握,后来经过不断的实践演出和学习深造,我对戏曲念白语言与动作之间的配合有了新的领悟和认识。杨八姐与焦光普对打完全是一种行动中潜台词,贯穿在武打技巧表演之中。两个人互相猜疑的心理是要依靠台词念白中的每一句语气、身段、技巧体现的。

台词与动作相结合要十分准确。动作的轻、重、缓、急都与台词是息息相关的。对杨八姐语言行动的把握,要做到当人们闭着眼睛时从录音机里就能听出人物要做什么、为什么做及人物的心理活动。由此可见,戏曲语言念白从文学剧本创作就赋予它很强的语言动作性,戏曲念白语言动作技巧的表演不仅能使观众用耳朵听得懂,还要用视觉欣赏人物不同的形象性格。

三、结语

念白是我国戏曲中的一种特有艺术表现手法,它以一种读与唱之间的音调将语言戏剧化、音乐化以体现人物。做新一代戏曲教师有待认真踏实地学习与探索戏曲念白艺术,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对剧本要有深刻的理解力,弄清剧本里台词的意思,最重要的是在念白基本功上下工夫,它包括发声、控声、耐力、吐字、运气、唇齿、喉、舌发音吐音,等等。在给学生教学时要讲明念白的重要性,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舞台表现力及舞台实践表演能力,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戏曲念白的理论知识与表演技巧和技能。

猜你喜欢
人物塑造戏曲
戏曲从哪里来
富连成社戏曲传承的现代转型
戏曲研究(2021年1期)2021-11-02 07:21:40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海峡姐妹(2018年9期)2018-10-17 01:42:44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研究(2017年3期)2018-01-23 02:50:39
《傲慢与偏见》之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安排论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手法与影响探析
“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存在的意义
回家之路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9:18:10
《大师与玛格利特》中空间变换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2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