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良 李 中 李 乾 胡鄂明 熊 骁 成泉辉
(1.南华大学核资源工程学院,湖南衡阳421001;2.水口山有色金属公司第六冶炼厂,湖南衡阳421001)
铍是一种稀有金属,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绿柱石和羟硅铍石中。铍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空气中能够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氧化层,高温冶炼也难以改变其形态,所以铍的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信息工业、原子能、冶金、核反应堆等领域[1]。
最初的冶金用铍都提取自绿柱石,这是因为绿柱石相对于其他铍矿石属于比较纯净的铍铝硅酸盐,从中提取铍几乎是简单的铍铝分离,流程简单。但随着铍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2],仅从绿柱石中提铍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羟硅铍石就成为了继绿柱石后最常见的提铍矿物,虽然其纯度不如绿柱石,但其储量较高。
从铍矿石中提铍的方法有很多种[3-5],应用最多的有硫酸法[6]和氟化法[7]。硫酸法先用高温焙烧(1 400~1 500℃)破坏铍矿石的结构,再用硫酸将铍、铝、铁等能溶于酸的元素浸出,进而除杂得到氧化铍。氟化法先将矿石与硅氟酸钠混合,750℃左右烧结后再进行湿磨、常温水浸,溶于水的铍氟酸钠进入溶液,从而实现铍与矿石的分离。氟化法虽然能耗较低,但铍溶液氟含量较高,且脱氟困难,当溶液中氟与氧化铍的浓度比大于10%时,会大大影响铍回收率。因而铍生产加工企业较少采用氟化法。本试验将采用硫酸预处理—搅拌浸出工艺对铍精矿进行浸铍研究。
试验所用矿样为新疆某铍矿所生产的铍精矿,粒度为0.074~0 mm,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矿样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Table 1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sample %
1.2.1 试验试剂
(1)试验用 H2SO4、NaOH、HCl、EDTA、酒石酸钾钠、三乙醇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乙醇为分析纯。
(2)混合掩蔽剂溶液。取EDTA和酒石酸钾钠各5 g于烧杯中,再加入30 mL三乙醇胺和70 mL水,搅拌溶解。
(3)0.01 mol/L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将3.64 g的CTMAB溶于100 mL乙醇中,再加水至1 000 mL。
(4)铍标准溶液。称取3.541 0 g硫酸铍(BeSO4·4H2O)于烧杯中,加30 mL水,2 mL硫酸,加热溶解,移入1 0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1 mL含500 μg氧化铍。移取2.00 mL铍标准溶液于500 mL容量瓶中,加50 mL硫酸,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氧化铍含量为2 μg/mL。
1.2.2 试验仪器及设备
试验仪器设备见表2。
表2 试验仪器及设备Table 2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将质量比一定的铍精矿与浓硫酸放入自制的反应釜中,反应釜置于一定温度的数显恒温油浴锅中保温4 h,将预处理后的矿样放入锥形瓶中,按一定的固液比加自来水,在转速为300 r/min六联搅拌器上搅拌一定时间,然后用真空抽滤机进行固液分离,并对滤渣进行清洗,分析溶液中的氧化铍含量,计算矿石中铍的浸出率。
试样浓硫酸预处理的目的是将铍精矿中能溶于酸的铍、铝、铁等从矿石中浸出。当试样中加入的硫酸不足时,反应不完全,铍等离子就不能充分进入液相中,从而影响氧化铍的浸出率;当试样中加入的硫酸过多时,不仅会造成硫酸的浪费,增加生产成本,而且会给后处理带来麻烦。因此,必须确定适宜的浓硫酸配加量。
硫酸用量试验的试样预处理温度为180℃,搅拌浸出液固质量比为2∶1,搅拌时间为4 h,试验结果见图1。
图1 浓硫酸用量试验结果Fig.1 Test result on dosage of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由图1可以看出,浓硫酸与试样的质量比从1.4提高至2.0,氧化铍浸出率先显著上升,后升幅趋小。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确定试样与浓硫酸的质量比为 1∶1.5。
预处理温度是影响铍浸出的重要因素。预处理温度不够,浓硫酸破坏矿物结构效果不理想,铍很难从矿石中分离出来,因而影响铍的浸出。预处理温度越高,能耗和生产成本也越高。
预处理温度试验试样与浓硫酸的质量比为1∶1.5,搅拌浸出液固质量比为2∶1,搅拌时间为4 h,试验结果见图2。
图2 预处理温度试验结果Fig.2 Test results on different pretreatment temperature
由图2可以看出,预处理温度从140℃提高至160℃,氧化铍浸出率较低,且浸出率提高的幅度很小,表明在此温度下不能很好地破坏铍矿物的晶体结构;当预处理温度进一步提高至180℃时,氧化铍浸出率大幅度上升。因此,确定试样浓硫酸预处理温度为180℃。
在铍矿石的浸出中,当浓硫酸用量一定时,液固比过大,则硫酸浓度过低,硫酸的破坏力不够;液固比过小,不利于硫酸与试样接触和矿物中的物质进入液相。因此,液固比对铍浸出效果的影响较大。
浸出液固质量比试验的试样与浓硫酸的质量比为1∶1.5,预处理温度为180℃,搅拌时间为4 h,试验结果见图3。
图3 浸出液固比试验结果Fig.3 Test results on various ratio of liquid to solid
由图3可以看出,液固质量比从1∶1提高至4∶1,氧化铍浸出率先上升后下降。因此,确定试样硫酸浸出的液固质量比为2∶1。
搅拌时间试验的试样与浓硫酸的质量比为1∶1.5,预处理温度为 180 ℃,液固质量比为 2∶1,试验结果见图4。
图4 搅拌时间试验结果Fig.4 Test result on various length of stirring time
由图4可以看出,搅拌时间延长,铍浸出率上升,当搅拌时间达4 h时,氧化铍浸出率达到97%。考虑浸出成本因素,确定搅拌时间为4 h。
(1)新疆某铍精矿与浓硫酸按质量比1∶1.5混合后,在反应釜内温度为180℃情况下预处理4 h,预处理后的矿浆加水至液固质量比为2∶1,在搅拌器转速为300 r/min情况下搅拌浸出4 h,氧化铍浸出率达到97%,浸出效果良好。
(2)各影响因素条件试验表明,浓硫酸的用量、预处理温度、搅拌浸出过程的液固比和浸出时间对氧化铍浸出率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以浸出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1] 李春雷.浅谈氧化铍的应用市场与生产技术现状[J].新疆有色金属,2007(3):31-33.Li Chunlei.Talking about the market situation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beryllium oxide[J].Xinjiang Non-Ferrous Metals,2007(3):31-33.
[2] 张友寿,秦有钧,吴东周,等.铍和含铍材料的性能及应用[J].焊接学报,2001,22(6):92-96.Zhang Youshou,Qin Youjun,Wu Dongzhou,et al.Beryllium and beryllium-containing material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J].Transactiongs of the China Welding Institution,2001,22(6):92-96.
[3] 成泉辉.非绿柱石铍矿生产工业氧化铍的工艺研究与实践[J].中国有色冶金,2006(6):24-26.Cheng Quanhui.Techn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non-beryl beryllium using beryllium oxide ore production of industrial[J].China Nonferrous Metallurgy,2006(6):24-26.
[4] 全 俊,李诚星.我国铍冶金工艺发展概况[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02,30(3):48-59.Quan Jun,Li Chengxing.Beryllium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tallurgical process[J].Metals and Cemented Carbides,2002,30(3):48-59.
[5] 符剑刚,蒋进光,李爱民,等.从含铍矿石中提取铍的研究现状[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09,37(1):40-44.Fu Jiangang,Jiang Jinguang,Li Aimin,et al.Research status of beryllium extraction from ores containing beryllium[J].Metals and Cemented Carbides,2009,37(1):40-44.
[6] 李 卫,叶红齐,刘振国.硫酸法处理含氟铍矿石的工艺改进研究[J].湖南冶金,2003,31(4):32-35.Li Wei,Ye Hongqi,Liu Zhenguo.Sulfuric acid treatment of fluorine beryllium ore process improvement[J].Hunan Metallurgical,2003,31(4):32-35.
[7] 全 俊.氟化法生产工业氧化铍工艺研究[J].湖南有色金属,2011,27(5):20-23.Quan Jun.Research fluorinated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beryllium oxide technology[J].Hunan Nonferrous Metals,2011,27(5):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