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浩见 邹 华 梅 平
(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原油开采和原油处理的过程中,油品中高熔点蜡、沥青质、胶质还有一些密度相对较大的沙粒、泥土等物质,因密度差会与水一起沉降聚集在油罐底部,罐底油泥中存在苯系物、酚类等恶臭型有毒物质,成分复杂。储罐中往往存在大量的罐底油泥在底部,需要定期清理,同时罐底油泥中含有大量的原油,需要清洗,回收原油,从而达到罐底油泥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1]。针对华北油田罐底油泥黏稠、乳化严重、含有原油的特征气味、含油率73%、含水率7%、含泥率20%,本文介绍了一种复配药剂,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氧化剂样品、絮凝剂样品、无水乙醇(分析纯)、石油醚(分析纯)。
岛津气相色谱仪GC-2010、岛津UV24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精密恒温试验仪DF-101s、激光粒度仪Mastersizer3500、1720E浊度仪。
1.2.1 氧化絮凝实验
称取10g罐底油泥放入500mL的烧杯中,60℃水中预热,加入氧化剂和絮凝剂,均匀搅拌,静置后,对三相进行分析。
1.2.2 色谱分析
油样处理:油样经初步静置脱水,用无水硫酸钠去除其中微量的水。用二氯甲烷作为溶剂溶解油样,仪器预热后,取油样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中,采用归一法处理,得到不同组分的含量。
仪器参数:色谱柱固定相为聚甲基硅氧烷(SE-30、OV-1等)交联石英毛细柱,最高使用温度不低于320℃,柱长35~50m,内径0.22~0.25mm,柱效不低于3000理论板/m。
1.2.3 粒径中值和浊度测定
罐底油泥清洗后的水层200mL,摇匀,通过激光粒度仪和浊度仪测定粒径中值和浊度。
1.2.4 泥层含油量测定
取出泥样,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绘制标准曲线,测定泥样含油量[2-3]。
氧化剂通过对油水界面的状态改变,使油水相的极性发生改变,原油中本身的乳化剂被其破坏掉部分或大分子物质氧化成小分子,从而达不到之前稳定的状态,使泥与油分离,达到破乳的效果[3]。
浓度0.5%的5种氧化剂,分别对10g罐底油泥进行氧化清洗,将分出来的泥与油通过加热水的方式隔开,冷却,取出洗出的油,倒掉热水,烘干剩下的泥土。取出处理后的泥,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重,获得洗出泥质量。不同药剂对罐底油泥洗涤效果影响见图1。
由图1可知,对10g罐底油泥进行处理,不同的氧化剂在相同浓度的条件下洗出的泥的含量不同,比较得到,YHJ-2氧化剂洗出泥的质量为1g左右,效果较好。
图1 不同药剂对罐底油泥洗涤效果影响
通过调节YHJ-2氧化剂浓度来实现洗出泥的最大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洗涤效果,配制不同浓度的YHJ-2氧化剂,对10g罐底油泥进行清洗。YHJ-2氧化剂浓度对罐底油泥洗涤效果影响见图2。
图2 YHJ-2氧化剂浓度对罐底油泥洗涤效果影响
由图2可知,在不同浓度的YHJ-2氧化剂的作用下,处理罐底油泥的效果有所不同。当药剂浓度低于1%时,处理效果不好,可能是药剂加量不够,作用不完全的结果。当药剂浓度高于1%时,处理效果不好,可能是因为体系中其他离子成分阻碍了反应的进行,从而产生拮抗作用。当YHJ-2氧化剂浓度为1%时,效果较好。
先用YHJ-2氧化剂氧化10g罐底油泥,加入50 mL的60℃热水,用于放大实验效果。选取7种絮凝剂,浓度为0.2%,各取30mL分别对氧化后的罐底油泥进行絮凝实验[4-5]。通过恒温60℃,均匀搅拌,静置冷却,测定溶液的浊度来衡量絮凝的效果。药剂种类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见图3。
由图3可知,在不同种类的絮凝剂的作用下,絮凝的效果有所不同。对于不同的絮凝剂,由于罐底油泥成分复杂,体系环境的复杂,可能存在某些有机离子或无机离子或者是其他物质,从而减弱了絮凝作用,针对这一体系发现XNJ-4絮凝剂和XNJ-5絮凝剂适应这一体系,絮凝效果较好。测得在浓度为0.2%时,XNJ-4絮凝剂的浊度只有16.3NTU,XNJ-5絮凝剂的浊度只有16.7NTU。但是考虑成本计算,选择XNJ-4絮凝剂。
图3 药剂种类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絮凝剂浓度的筛选,遵循成本最低原则,分别取不同浓度XNJ-4絮凝剂进行试验。XNJ-4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见图4。
图4 XNJ-4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由图4可知,在不同浓度的XNJ-4絮凝剂的作用下,絮凝的效果各有不同,当絮凝剂浓度小于0.15%时,形成的胶粒量比较少,胶粒体积较小,泥土颗粒粒径中值较低,达不到所期望的效果,当絮凝剂浓度高于0.15%时,可能会导致溶液矿化度比较高,溶剂化作用比较大,从而中和了表面的电荷,并且粒子表面吸附达到饱和,吉布斯自由能降低,从而影响絮凝效果。当浓度为0.15%时,处理效果较好。
将30mL的XNJ-4絮凝剂(0.15%)与YHJ-2氧化剂(1%)进行混配,称取10g罐底油泥与50mL热水混合,60℃预热,加入复配药剂,均匀搅拌,静置冷却,观察试验效果[3]。
2.5.1 罐底油泥清洗前后油样色谱图对比
采用色谱法分析油样的碳数分布,研究罐底油泥油样与清洗后的油样成分有何差异。华北油田罐底油泥的油样处理清洗前后色谱图对比见图5。清洗前后原油烃类碳数组成分析见表1。
图5 华北油田罐底油泥的油样处理清洗前后色谱图对比
表1 华北油田罐底油泥清洗前后原油烃类碳数组成分析
通过气相色谱图对比,油样在清洗前后,只是在保留时间为21.198min时有所变化,原油组分分布基本没有变化,说明洗出油组分稳定,洗出油纯度较高,有利于原油回收,有利于实现罐底油泥资源化[5]。
2.5.2 清洗后水样浊度和粒径中值测定
利用浊度仪,绘制标准曲线,测定水层的浊度为6.8NTU。收集水层水样,摇匀后,利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布,粒径中值为10.79,说明絮团较大,沉降比较完全,絮凝效果较好。处理后的水体清澈,粒径较小,有利于二次利用[6]。
2.5.3 清洗后泥样含油量的测定
取出泥样,利用岛津UV24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选取波长为275nm,利用外标法绘制标准曲线,测定泥层含油量,泥层含油量0.25%。
◆复配出一种药剂,为XNJ-4絮凝剂(0.15%)与YHJ-2氧化剂(1%)的复配体系,洗出油组分稳定,纯度较高。处理后的水体清澈,粒径较小,泥层含油量低,清洗效果较好。
◆通过气相色谱图对比,油样在清洗前后,只是在保留时间为21.198min时有所变化,原油组分分布基本没有变化,有利于实现罐底油泥资源化。
◆清洗后水层浊度为6.8NTU,粒径中值为10.79,水层有利于二次利用;泥层含油量较低,仅为0.25%,基本实现泥渣无害化。
[1]邓皓,刘子龙,王蓉沙,等.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7(1):27-30.
[2]巫树锋,刘发强,杨岳,等.罐底含油污泥萃取溶剂的选择与优化[J].环境工程学报,2013(8):3191-3195.
[3]李美蓉,冯刚,娄来勇,等.原油破乳剂筛选及破乳效果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6(11):14-18.
[4]董燕,胡相嵩.油田污水处理絮凝剂的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7(11):45-47.
[5]张维.油罐清洗与罐底泥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1,21(6):18-21.
[6]吴莉娜,陈家庆,程继坤,等.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5):4311-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