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芃
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乘着改革的春风飞速发展。但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因素的影响,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国制造”所面临的困境, 希望能够给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中国制造;困境;价值链;创新能力
随着近年来“中国制造”的越叫越响,“中国制造”的话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热点,凭借着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低成本的劳动力,制造业使我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并为我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在肯定我国制造业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制造业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人民币的升值,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已经使我国制造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我们在肯定成就的同时也要认真面对我国制造业现阶段所面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加快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
一、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利润微薄
目前,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主要从事产品的加工与组装,依靠廉价的劳动力,通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贴牌生产等方式,在国际产业转移中获得利益。而近几年,国际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国内土地成本、环保成本逐步上升,而大量的用工需求,以及《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及建立健全社保体系等因素,又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通过制成品生产和组装这两个环节获得的利润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而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六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这六大环节正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能够创造出最多盈余的部分。但遗憾的是,这些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是我们中国企业所控制的。发达国家把产业链中价值最低的加工制造环节丢在中国,中国业主们付出浪费资源、剥削劳工、破坏环境的惨痛代价获得微薄利润的同时,发达国家则通过牢牢掌控除了底端环节外的其余六大环节获得了高附加值。产业价值链的定位错误成就了今天发达国家制造强国的地位,而我们只是扮演着打工者的角色。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国绝大部分制造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机制和优秀人才,大部分技术和很多关键设备长期依赖进口,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十分有限。造成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高端产品市场上没有竞争力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创新型优秀人才缺乏,人员配置效率低下。当制造业逐步趋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时, 我国制造业出现了人力资源匮乏的状况。尽管中国劳动力人口众多,但符合要求的人力资源却十分匮乏:一方面,在技术、管理人才中,理论型人才较多,而实用型人才较少;另一方面,在蓝领工人中,低素质低文化人员多,而技术性工人却较少。此外,人员配置效率低下也是我国制造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企业重引进技术,轻消化吸收。中国的制造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在自身技术水平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大量进口设备、购买专利等方式,获得生产上的技术支持,本来这是个很正常的现象,但问题是我们技术依赖性太强, 引进的后续工作没有跟上,技术设备引进以后,企业不注重消化、吸收、再创新,基本停留在仿制的低层次阶段,突破性创新非常少。我国的格兰仕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商,然而其关键零部件磁控管至今却仍然依赖进口。
(三)企业创新、研发费用投入太少。在衡量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方面,研发投入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标。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投资是一项不大可能在短期就看到明显经济效益的投资,而我国很多企业缺乏长远眼光,只顾眼前利益,忽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他们更愿意把大量资金投入到广告上,而不愿把钱花费在产品的创新和研发上。而在为数不多的研发费用当中,企业又特别注重产品外观等方面的研究投入,因为这种投入成本低,见效快,收益显著。
三、产业布局、结构不合理
首先,中国区域制造业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生产能力正在由北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逐步向东南沿海少数省份(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等)转移集中,各省份之间制造业发展差异不断扩大,并突出表现为中西部广大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之间的差距。 其次,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出口竞争力比较强的产品,还主要是服装、鞋类、玩具以及家电、电器元件、机电产品等一些低附加值产品,个别高新技术产品也主要是来料加工或来件组装产品。 一方面,市场急需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装备和产品严重短缺,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另一方面,低水平、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产品严重积压,生产能力过剩。价格低廉、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我们的“主打品”,事实上我们并不是制造强国,而仅仅是替发达国家打工的加工大国。
四、“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遭遇信任危机
近年来,“中国制造”的信誉在世界上屡受质疑,比如近年来影响较大的美国玩具召回事件和牛奶事件等等,信任危机使“中国制造”受到了很多国家的指责和质疑,当然这与我国制造业质量监控体系的不完善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国际上某些国家为了试图抵制“中国制造”,正在利用个别中国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大肆恶意渲染“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随着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日益增强和市场占有率的日益扩大,许多国家出于对本土制造业的保护,开始采取不同的手段对中国制造的产品进行抵制,中国商品出口遭遇了日益增多的、形式多样的贸易壁垒的限制,这都严重阻碍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