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丰富了中国钢琴音乐体裁宝库,充实了音乐教育的内容
钢琴这种西方乐器传入中国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钢琴在中国的推广以及应用应归功于传教士开设的教堂以及一些传授西学的新式学堂。清末民初,一批留学归来的音乐家,如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开始将国外流行的《拜厄》、哈农钢琴手指练习等钢琴音乐教材引进中国,对中国早期的钢琴音乐教学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可以看作是中国钢琴音乐的萌芽期。
20世纪初,一些音乐家开始致力于钢琴音乐的创作,如赵元任先生创作了《和平进行曲》,这是第一首由中国人自己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和平进行曲》是一首“风格全面西化的钢琴小品”,1开创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先河。1916年,萧友梅创作《哀悼进行曲》、《小夜曲》等钢琴作品,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迈出了新的一步。1920年至1927年间,随着一系列音乐教育机构如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以及上海国立音乐院的建立,促使钢琴音乐教学与创作进一步走向规范。特别是上海国立音乐院的建立,为中国近代专业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他们受过专业的西方音乐教育,学习西方的作曲技法、理论知识,因此,在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上,仍然是西化的,这与他们受到的专业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
伴随着爵士乐在中国的传播,爵士钢琴也在中国都市开始流行。从为流行歌曲配以爵士化的钢琴伴奏,到西方爵士钢琴曲的移植、接受;从爵士钢琴创作的本土化,到中国风格爵士钢琴的创生……所有这一切,都丰富了中国钢琴音乐体裁的宝库。
二、补足了中国钢琴教育的缺失,建立多元的教育体制
20世纪的中国钢琴音乐教育,伴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不论是钢琴的教学方法,还是钢琴的教学内容,都是以西方古典钢琴音乐为蓝本,较少涉及爵士钢琴作品。在弘扬民族音乐、学习多元文化的今天,钢琴教师注重多种音乐风格兼容并蓄、培养学生多样性的听觉思维,不再一味要求学生只弹传统的钢琴曲目,也会穿插一些优秀的爵士钢琴作品。这种钢琴教学观念在音乐院校钢琴教育和业余钢琴教育界逐步流传开来,对我国钢琴教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作为混合文化产物的爵士钢琴,适应了当今世界音乐发展趋势,它所特有的即兴性,不仅是音乐本源的回归,而且还能培养演奏者的创新能力,这也是目前教育界大力发展爵士钢琴的原因所在。通过学习爵士钢琴,可以丰富学生的乐思、扩展音乐感知力与表现力,强化钢琴演奏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音乐文化价值观。
爵士钢琴这种由国外引进的一种钢琴音乐体裁,在演奏方式、感官听觉方面都与西方几百年传承下来的古典钢琴演奏有着很大的区别。在钢琴教学中,形成了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材以车尔尼、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钢琴作品为主,对爵士钢琴作品却采取回避的态度。这种钢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致使学生们产生了不能满足听觉需求的情绪……这应该是钢琴教学中的一个缺失。目前,国内的一些学者注意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钢琴教材编著上,将许多优秀的爵士钢琴曲目编入其中,如:李斐岚编著的《外国少年儿童情趣钢琴曲集》2,是一本充满趣味性的钢琴教材的典范,有利于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学习中,掌握与提高钢琴演奏的技巧。
三、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以适应多元教育对音乐的要求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音乐教育的形式与种类必须紧跟时代的需要,适应当代的音乐教育。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主要表现在教育手段单一,教学内容单调,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我们实施教育过程中逐步完善和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知识与视野,在课堂上大量引进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内容,特别是西方近现代的音乐元素,例如,黑人音乐、摇滚音乐、爵士音乐等。这些国外优秀音乐大量引入后,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作欲望,对于培养多元型的音乐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方爵士钢琴作为一种体现多元文化特征的音乐品种,融入到学校音乐教学中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它对于当下我国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学校歌曲创作,及推动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与世界音乐教育同步前行具有重大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二品,王佳.谈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社科版),2007,(02).
[2]李斐岚.外国少年儿童情趣钢琴曲集[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3][美]里奇·科恩.摇滚成金[M].刘小玥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徐宁,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