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洪缨
造型是人造物的外在形态。在具体设计实践中,造型概念指设计者出于某种动机与目的,动用自身的造物观念,对即将创造物品的形态进行总体设想与规划,并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所创造出的物化形态。在造型活动中,除了美和功能等因素之外,还常常牵涉到一种与人的心理相关的因素——情感。
一、造型与情感的关联
王朝闻在《美学概论》一书中曾把情感解释为:“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1]“人的情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具有社会的内容和社会意义。”[2]情感,是审美感受的重要特质。在审美过程中,情感表现为审美主体面对审美对象时的“精神愉悦”。
造型活动与审美活动相伴而生,这决定了它与情感的天然联系。在造型过程中对情感因素加以归纳、提炼与应用,是一种针对深层人性需求的设计方式。它不仅关注设计的美与功能,更关注用户的情感需求,是对用户人性关怀的体现。它为用户提供的不仅是装饰与功用叠加的程式化产品,而是可供使用者情感附着与释放的温情载体。在此种语境下,“以人为本”摆脱了口号化的悬置境地,成为造物者的设计自觉,从理论想象转变为与设计实践接轨的可预期造型计划。
二、情感在造型中的触发机制
情感因素可在针对造型的审美活动中触发。这种触发建立在对形态感知的基础之上。唐纳德·A·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一书提到的人脑加工的三个层次: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反思水平[3]。造型对情感因素的触动,也正是由这三个层面展开:
1、本能型情感的触发机制
本能是指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人类对外界情境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敏感,它存在于潜意识层面。造型对本能型情感的触发,建立在人类视知觉本能的基础上。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曾提到“张力”的概念,认为它是一种“视觉形状向某些方向上的积聚或倾斜”[4]。这种视知觉层面的紧张感会对人的感知系统产生触动作用,使人产生某种类型的心理感受,比如:轻飘、沉重、温暖、寒冷等。
造型对本能型情感反应的触动通常表现为:造型的色彩、形态、材质、结构、大小以及空间位置等对受众心理引发的不同感受。比如蓝色、绿色产生清凉、冷静的感受,红色、黄色激发热烈、温暖的情感;方形使人觉得稳固、安定,圆形产生圆满、运动等心理联想;不锈钢材质传递坚硬冰冷的情绪,纺织物质地带来柔软温暖的感受
2、行为型情感的触发机制
当某一倾向的本能型情感积聚达到一定程度,出于对环境适应的本能,人体会产生一种能够引发特定行为倾向的情感反应,即行为型情感反应。这种反应与支配人类行为的脑部活动有关,但其发生形式仍然处于无意识状态。它建立在本能型情感的基础之上,触发机制更加成熟,触发效力更显著,并对前者具有一定控制能力。
行为型情感的触发过程,首先是受众在与造型互动时生成心理感受,随后激发相应行为方式。从物的角度出发,造型在行为水平上对人的情感状态产生影响,体现在造型产品效用的发生以及对用户使用方式的引导上——不同的造型常常预示着不同的使用方式。以产品造型中的按钮设计为例:形态简洁、表面光滑、质感细腻有弹性的按钮,通常会采用按压式操作方式;按钮的上表面具有密集的凹凸明显的横向直螺纹,且按钮下方有滑动轨道的,一般会采用拨动式操作方式;而按钮侧面有密集的纵向螺纹的圆形按钮,则暗示了旋转式操作方式。使用者对上述按钮操作方式的判断,无需依赖文字信息说明,仅通过造型本身传递出来的心理暗示即可完成。
3、反思型情感的触发机制
反思型情感是一种情绪有机体,其形成机制比前两种情感类型更加复杂。反思型情感触动,通常是由于人类个体所处的情境与自身情感经验产生某种一致性,既而引发人的心理共振而形成的。
造型的象征意义与整体意象氛围是反思型情感触动的关键,当它与人的情感经验相契合而引发受众内心共鸣时,深层反思型情感震动即可触发。唐纳德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曾提到纪念物的例子:一个做工粗糙的埃菲尔铁塔微缩模型,不能被称为艺术品,但作为纪念物,它拥有丰富的情感含义,因为它激起了回忆[5]。除此之外,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对风格流派呈现出的个体偏好,也与反思水平的情感有关。
三、情感对造型的反馈
造型引发受众的情感触动,情感亦提供信息反馈对造型设计进行指导。造物者意识到造型中情感因素存在的必然性与规律性,在掌握其发生规律的前提下,使造型过程充分融入情感因素,即可设计出针对特定情感需求的产品造型。根据情感需求层次不同,造型类型可归纳为:本能造型、行为造型和反思造型。
1、本能造型
如果造型单纯注重人的本能感官体验的满足,如:形态宜人,色彩悦目,质感细腻,做工精良等,则此类形态属于本能造型。在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中,不乏器形流畅,装饰华美,花纹繁复,取材考究,工艺精细者,它们体现的是人类对于美、精、繁、细等特质的喜好与追求,满足的是与本能型情感需求。本能造型类别有诸多成功案例,并不因其处于较低的情感层阶而不受欢迎。
2、行为造型
与本能造型注重感官体验不同,行为造型的重点在于对受众的行为方式的引导。以包装设计为例,其常规功能为保护产品、展示产品信息,但如果在造型过程中加入对行为型情感因素的考量,则可增加引导用户行为的功能。比如在文案设计中添加指导将包装盒再次折叠的示意图,用户可以依照此信息对包装盒进行再次加工,使其变成产品使用的辅助工具,或将盒子折叠成较小的体积而便于存放与回收。
3、反思造型
反思造型的特征,在于对造型风格及象征性意义的合目的性思考。在决定造型样式之前,设计师首先对目标受众的生活习惯、教育程度、文化修养、个性品味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并据此进行针对性造型设计。在造型过程中,反思造型设计通过情感定位,氛围营造等手段,创造出受众期待实现的情境,从而达到唤起情感记忆、提升使用者的个人形象等的目的。
南园茶社网站的造型设计是反思造型的典范。网站界面对氛围情境的把握精准而有内涵,其整体布局以老茶社的室内场景为线索:昏暗灯光,陈旧茶壶、乌木茶桌,藤编暖瓶外壳,老旧照片,剥落的墙皮,以及苏州评弹与市井人声的音乐背景,烘托出江南古镇茶馆的民俗氛围,唤起受众对于茶馆的历史文化记忆。南园茶社网站设计的成功,体现了反思造型对人性高层情感需求的满足,也证明了市场对于反思造型设计的认可。
四、结语
造型与情感具有天然联系。情感是人性的本质需求之一,它与人脑的加工方式相关,分为三个层面: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和反思水平。造型可以激发情感,其过程依赖于人类自身的反应机制与视觉记忆。情感信息反馈亦可指导造型设计,使其针对受众情感需求调整设计策略与技术手段,以达最终目的和要求。造型与情感的结合,体现了造物者对用户情感需求的关注,亦标志着人性化造型时代的到来。
注释:
[1][2]王朝闻主编:《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5]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付秋芳、程进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4]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本文为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2011JSJG275)成果,中国矿业大学教改立项研究课题成果(20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