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价值与意义的研究

2014-10-29 15:02姚晓波沈绮云游富廷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意义价值研究

姚晓波 沈绮云 游富廷

摘要: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以“十项行动”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国引起了高度关注。该文针对其价值与意义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全民修身行动;价值;意义;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9-0140-03

一、序言

中山市自2011年3月始,开展了全民修身行动。修身行动以“十项行动”为载体,中山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抓手,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为目标,引起了广东省、甚至全国的高度关注,相关权威媒体进行了报道。

2012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对中山市作出重要批示:要注意总结各地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像中山市开展的全民修身行动,立足市民自我教育、自我提升,采取群众易于认知接受的方式和理念,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具体事情抓起,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思想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建设要重过程,但最终要看效果。

二、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的价值与意义

“修身”一词最早出现在《墨子·非儒》篇:“远施周偏,近以修身。”中山全民修身行动,着力塑造和弘扬的“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新时期中山人精神,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增强国家软实力,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全民修身行动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具体实践,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

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指出,“中山是博爱之乡和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开展全民修身行动既是城市发展自身的需要,是中山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动体现,更是提高城市文明的根本所在。”体现了中山市开展全民修身行动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一)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增强国家软实力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将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形态。软实力是一种力量的要素,包括一国的文化、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以及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所产生的影响力、吸引力和说服力等无形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迅速提升,已重新崛起为令世界瞩目的强大力量,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可惟独在文化影响力这一领域,中国仿佛并未重新取得与政治、经济大国相称的地位。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我国文化领域正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等等。中山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同意受到社会价值滑坡的冲击。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山市开展全民修身活动,以提升地区的软实力建设。

修身是人们的普遍需要,因为每一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完善之处,只有通过个体不断地修养德行,才能逐渐变得健康、完善。修身,既包括个体自身的智力、道德、言行等的修养和完善,也包括个体与他人、社会、环境、生态等多方面关系的适应及协调。全民修身行动根植古典、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以文化人”,既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返本开新”和“创造性转换”提供了合理路径,又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主题赋予了民族形式。让每一个社会成员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道德的、高尚的人,能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反省,并进行正确的自我调适的人,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只有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具有较高的素质、素养,整个国民素质才能够提高,整个民族的“精气神”才能具有吸引力、影响力、说服力,才能提升国民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精神家园

在人类历史中,每一社会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精神气质,它因社会的经济方式、政治理念、文化传统而形成,反映社会的价值需要、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涵盖社会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道德规范,构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全民修身行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实质上是规劝和引导人们应合理看待各种欲望,以合理的方式对满足合理程度的欲望在各个层面的展开。

全民修身行动将“明德”“新人”“至善”作为活动目标,通过“以文化人”,凝聚各种时代正能量,即彰明道德、树立新人、达于至善,加强市民道德修养,提升全社会文明素质,从而引领312万新老中山人自觉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山人相信,各种私德的修炼必然会与公德的培养统一起来,高尚的个人修养最终将催生出良善的社会风气。

全民修身行动,根本在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不单是人的言谈举止的规约,更是人的头脑思想和心灵的建设。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表示,全民修身行动是中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的具体抓手,是全市创新现代公民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新尝试新探索。他进一步表示,“这项活动通过以文化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将激发每个市民追逐‘中国梦的正能量,唱响这座城市的正气歌。”

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价值与意义的研究

(三)弘扬社会新风尚,推动社会和谐善治

建设幸福和美中山是中山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新举措,中山市委薛晓峰书记在回答《南方》杂志记者采访时指出:“历经30多年改革开放,中山仅用全省1%的土地面积和2.9%的人口总量,创造了位列全省第五的经济总量,市民生活逐步达到小康水平。仓廪实而知礼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水平也要得到相应提高。在推动和谐社会、幸福和美家园建设的过程中,许多不能单靠经济增长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来化解,许多不能依赖外界‘舶来的内生性动力,需要通过进一步提升民族传统中固有的‘精气神来凝聚。”

全民修身行动的根本目的是把中山市建设成为一座经济发达、道德昌明、文化兴盛、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博爱之城、创新之城、包容之城、和谐之城”,实现社会的和谐进步。建设和美中山,单靠党委和政府唱独脚戏不行,而要依靠全体中山人,要把全体中山人凝聚成为一股共同奋斗的力量。

全民修身行动就是为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搭建的一个平台和载体,通过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在思想观念上寻找“最大公约数”,寻求全社会最广泛认同的主流价值取向,从而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在修身行动的展开过程中,各级党委和政府承担着倡导者和推动者的角色,为整个活动提供思想指导、组织规划、协调调动和评审激励。

(四)增强人文关怀,促进文化传承

人文关怀,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关心人的生存状态与发展方向。中山市全民修身十大行动中推出的“慈善文化周、邻里文化节、全民修身活动日、知书识礼月、孝老爱亲活动周”等活动,就是对亲人之间“老安少怀”,国家之间“远悦近来”,邻里之间“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等“人我相与”的人文理念的生动阐释和有效实践,促进邻里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支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相互信任,为生活在多重压力之下的新老中山人搭建起关爱、信任、支持的平台,促进中山和美城市建设。

通过全民修身行动,传承香山文化中的积极价值,并紧密结合新时期中山人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可以说是一项承接先人,又开创未来的伟大事业。在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依托整合地域人文特色,将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平等博爱”的精神、香山文化“和而不同”与“不同而和”的包容性、诚实守信的商业传统、开拓创新的华侨文化、和谐淳朴的民俗文化等融合为“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新中山人精神,在强化市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升全体中山人的文化认同和心灵归属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是一种理想、追求和信念。不断追求人的完善、和谐、丰富,一方面是人性的内在向往和本能的自然追求;另一方面,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外在要求,它是主客观的统一。在主观上,人总是倾向于不断追求尽可能的全面发展;在客观上,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也不断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中山全民修身行动涵盖“修德、修智、修心、修行”四个方面,注重对人的德性修养、行为规范、品格塑造。四个方面相辅相成,修德是核心,修智和修心是路径、修行是目的。我们应当领悟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辩证吸收传统文化资源,取其精华,激发公民的道德自律,促使公民遵守社会文明秩序,关心他人、富于进取、勇于担当。在当今世界不同文化区域的人的精神转向内在的自我和日常生活之时,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修身文化中寻找道德的源泉,对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的人格的探讨和塑造,也就成为我们当下的目标和任务。中山全民修身行动的理论与实践,恰恰为这种探讨和塑造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与借鉴。

三、结语

中山全民修身行动利国家、利社会、利人民,是提高全民修养的善举,在多元的现代社会思潮中,具有鲜明的社会导向意义,行动通过“四修”这四个抓手达到“两为”的目标。“四修”即“修德、修智、修心、修行”。修德,是指提高公民道德素养。修智,是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心,既传承中国传统的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修心之道,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修行,即全民修身具体行动中的行为规范,法律法规、礼义习俗等的践行,使人人遵纪守法、重礼讲道、合乎规律办事。道德经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两为”是指全民修身行动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的幸福和美生活,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中山市的全民修身行动从整体上看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国家《公民道德规范》要求,开展全民修身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关系重大,既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实现,也是党的纯洁性教育措施。对于每一个中国公民来讲,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基本的道德行为标准。中山市开展的“全民修身行动”,符合国家、社会、个人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挖掘其内涵,使之绽放得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戚华.中国文化影响力缘何不及国力[N].环球时报,2009-4-4.

[2]袁贵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中国社会科学,2008(1):4-9.

[3]专访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解读修身“大学”[J].南方,2011(11).

[4]扈中平.人的全民发展-内涵新析[J].教育研究,2005(5):3-8.

[5]胡波.修脑、修心、修行——孙中山修身观简论[J].中山社会科学,2013(1):58-66.

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意义价值研究
一件有意义的事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诗里有你